王永友+耿春晓
摘 要:微空间的主体多样性、信息碎片化、文化多元性为各种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的传播提供了平台,对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形成挑战、权威性产生冲击、理论性带来消解,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出现边缘化危机。要克服微空间中淡化意识形态思潮渗透、主流意识形态“失语”、传播信息整合能力弱化的影响,必须增强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向心力和辐射凝聚力意识,通过更新话语体系提升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效力,强化人文关怀改进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重视培养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队伍的媒介素养与隐性传播方式的运用,建立和完善微空间信息评估反馈监管机制,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微空间信息的整合力度,以消解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
关键词: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消解策略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5-0001-06
微空间作为“借助于微信、微博等平台形成的特有网络交流场域”[1],除了正常的生活、情感交流外,各种主流与非主流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等也会得以传播。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利用微空间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受到严重冲击,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只有准确把握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表现,科学分析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产生的原因,找出有效消解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策略,才能打破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尴尬局面,确保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内传播的安全和有效。
一、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三重表现
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主要体现在微空间主体多样性对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性的挑战、微空间信息碎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权威性的冲击、微空间文化多元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性的消释三个方面。
(一)微空间主体多样性挑战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
在微空间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信息的传播者,传播主体被泛化,呈现出多样性特征。随着微空间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者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传统空间里,传播是单向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信息的传播是可控的。在微空间里,传播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信息的可控性降低,威胁着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的主导性地位。一方面,微空间传播主体的多样性,意味着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朋友圈、群聊、微博、QQ空间等快速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并且很可能被迅速转发、扩散。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往往受到政治环境、社会因素、职业压力、个人价值观念等方面影响,从而影响了其传播时机、传播形式与传播内容的选择,带有极强的导向性”[2]。可见,由于微空间传播主体的多样性,那些带有导向性的信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形成挑战。另一方面,与传统媒介相比,微空间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信息的接收者往往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接收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自由选择信息,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浏览,从中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这个庞大的网络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自下而上、从一到多的信息传递机制,每一个节点都是一个独立的信息源,都有信息辐射的力量。”[3]在微空间的传播过程中,信息接收者并不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他们可以通过自觉参与、反馈传播者发布的信息来影响其价值观。也就是说,主流意识形态在传播的过程中,可能受到来自接收者所反馈的价值理念影响,这些价值理念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体现相反的价值观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同样受到来自微空间主体多样性的挑战。
(二)微空间信息碎片化冲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在微空间中,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分解、任意切割且无限制地排列组合,呈现出信息碎片化现象。海量信息的碎片化堆积,不断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的权威性。一是对主流意识形态传统权威的冲击。在微空间里,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诉求的渠道,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和内容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但也使人们面临选择困难,不同观点、不同声音的碰撞和冲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不断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传统权威,使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微空间中被边缘化。二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元叙事”权威的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元叙事”权威讲究的是逻辑严谨性,它能理性辩证地阐释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微空间信息碎片化传播容易将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心消解,化“整”为“零”,即将完整的“元叙事”思想分割为诸多“小叙事”片段,切断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微空间传播往往只能用精、短的语言来表达,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常常不连贯,传播又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只需通过点赞、评论、转发即可广泛传播,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元叙事”权威被削弱。三是对主流意识形态魅力权威的冲击。微空间信息碎片化传播,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常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受了碎片化信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无意识”地、零碎地发布一些“特殊”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有冲击力、吸人眼球的标题、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委婉地、隐蔽地传播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言论,使信息接收者会慢慢“不自觉”地认可,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中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力大幅下降,原有的“魅力”权威丧失。
(三)微空间文化多元性消释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性
在微空间中,存在着代表各种价值理念、思想观念的多样化社会思潮,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外来文化、传统文化等不同文化的交融,使微空间呈现出文化多元性特征。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消释着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中的理论性。一方面,在微空间中各种社会思潮的价值观念、理论观点等相互交织,原有的传统信仰体系、思想观念、价值标准被重新审视,当人们发现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某些价值与自己的现实价值冲突并表现出不一致时,就会质疑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正确性,甚至排斥主流意识形态,转而相信那些与自己相符的某些价值观念或理论观点,从而降低對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认同。另一方面,西方国家正加紧利用新媒体技术特别是利用微空间的文化多元性,宣传西方价值观念、价值准则及其政治理念,传播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普世价值等社会思潮;利用人们对自由和物质的追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情绪等,“通过刻意修饰、夸张、隐藏、扭曲某些关键信息的方法来偷梁换柱,将事件的本质和性质进行悄然的改变并披上道德和公众利益的外衣”[4],借助微空间进行大肆传播;通过在微空间中制造社会舆论等博取人们的同情心、正义感,传播某些特定的价值信息;通过在微空间中杜撰并歪曲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核心概念,曲解民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等价值理念,误导人们的价值判断标准,让人们认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不符合国家的发展,质疑甚至放弃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造成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低认同,达到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正确性的目的。endprint
二、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原因厘析
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出现边缘化危机,主要是缘于微空间中淡化意识形态思潮渗透、主流意识形态“失语”、传播信息整合能力弱化等负面影响造成的。
(一)微空间中淡化意识形态思潮渗透的影响
在微空间中,存在传播信息的思想观点过分弱化、否定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和价值,主张去意识形态化或意识形态过时论等思想,鼓吹意识形态已经被“超越”、被“终结”,进而广泛渗透、传播所谓的“普世价值”论,以弱化、淡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这是导致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主要缘由之一。微空间淡化意识形态思潮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术界一些有威望的“学者”在其微博或微信等微空间中“有意无意”地传播一些淡化意识形态的思想,认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已经过时了,强调意识形态已经不合时宜,崇尚西方的普世价值;认为西方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我国的民主是有“等级的”民主;认为西方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我国的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认为我国没有人权,向往西方所谓的“人权”等,甚至声称要紧跟西方“普世价值体系”的步伐。这些思想主张是典型的淡化意识形态思潮,某些“学者”在微空间中肆意宣传,严重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中的主导地位,极易造成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二是微空间信息发布者中某些明显西化的“大V领袖”通过所谓的“科学分析”方式向其粉丝渗透淡化意识形态思想,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塑造”快餐文化、庸俗文化等非主流文化,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所倡导的集体主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相违拗。这些思想文化对人们的冲击很大,认为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代发展不合,已经过时了,在人们的行为实践中只讲金钱和利益,不讲理想信念,呈现出明显的淡化意识形态倾向,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仰危机。三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微空间掀起重温经典的浪潮,肆意篡改马克思主义理论,歪曲中国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革命。由于微空间中的信息传播既不需要严谨的考据,也不需要慎重的考虑,更不需要高深的技巧和手段,于是利用人们“务实”的需求,用封建迷信的些许残余思想蛊惑人心。因此,人们很容易被这些错误思想和歪理邪说吸引,随意宣泄感情,盲目分享评论,导致以偏概全、一叶障目。这些错误的思想观点在微空间中大肆传播,淡化意识形态思潮的渗透十分严重,大大降低了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造成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
(二)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失语”的影响
在微空间中,存在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表达受西方话语影响、与人们互动不足、过多使用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缺乏大众话语创新导致的话语影响力不够、话语权被牵制等现象,这是造成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重要原因。一方面,西方国家利用微空间信息传播自由和开放的特点,通过主动控制信息传播权,进而掌控微空间话语权,在微空间散布不实之词,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做出“重新解释”,并培植网络“推手”“水军”附和其“重新解释”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通过大量转发、评论、点赞给人们造成一种假象和错觉,认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伪科学”,不符合人们需要,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失去大众支持,在微空间处于“失语”状态,最终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另一方面,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过多使用政治话语和学术术语,大众话语创新不够,逻辑严谨、规范化和严肃化的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与微空间娱乐性、随意性的大众话语之间存在“话语鸿沟”[5],难以融入人们熟悉的话语环境,削弱了人们认识、了解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性认同缺失;同时,主流意识形态与人们的互动性不强,与人们的内在诉求不符,不能很好地回答人们的思想困惑与现实困惑,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缺乏话语说服力,容易造成“失语”,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的边缘化危机。
(三)微空间传播信息整合能力弱化的影响
在微空间中,“把关人”对传播信息的鉴别能力、整合能力及治理能力不足,这是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又一重要原因。一方面,微空间中各种思想价值观念相互交融,各种错误思潮借机渗透,既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会泥沙俱下,伴随着错误思潮的渗透,“有鉴于社会思潮的积极与消极并存、进步与落后共生,主流意识形态对它们的引领也就势必难以一蹴而就”[6]。由于“把关人”对微空间传播的各种社会思潮鉴别力不强,不能及时迅速地辨别出他们的两面性,这些思想价值观念在微空间中就会不受阻拦、肆意传播,对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击。另一方面,微空间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微博粉丝圈、群聊圈等“微圈”,但这些“微圈”常常又有重合交叉,由于人们对“朋友”传播的信息没有戒备,往往没有细读、深读便点赞、转发至新的“微圈”,一些带有意识形态渗透倾向的信息就这样巧妙地避开了公共空间的审查,再加上“把关人”不能及时对具有意识形态渗透倾向的思想价值观念做出辨别,并对其进行整合、治理,这就增加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障碍,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的边缘化危机。
三、消解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的策略
面对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出现的边缘化危机,必须通过增强主导辐射意识、创设话语表达、注重隐性渗透、加强信息监督整合来消解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
(一)增强主导辐射意识
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必须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中的主导向心力和辐射凝聚力意识。一是注重微空间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完整展现,即注重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源建设。针对目前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主导性地位受到的威胁,既可以通过建立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主题宣传平台并及时更新信息,以增强内容的思想性和信息的针对性,又可以通过开发利用微空间信息资源,构建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库和思想源,还可以加大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的传播力度,占领第一传播时间,增加信息输出量,让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微空间的传播主流,完整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主导微空间舆论导向。二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微空间多元化社会思潮。“引领的本质在于整合超越,而不是全盘否定和一味批判”[7],对于微空间存在的多元社会思潮,我们要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既不能完全肯定也不能一味否定,应该着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引领。“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8]这就需要对微空间中社会思潮的合理之处进行正确引导,对那些反动的、消极的、具有明显意识形态渗透的社会思潮进行坚决抵制,用科学理性的微话语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批判性引领,以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辐射力。三是要注重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结合,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公信力。通过了解人们的现实诉求、价值取向,了解人们的上网动机,建立微空间的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准确地把握人们的思想、行为动态,解决人们的合理价值诉求;对那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应进行及时引导,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性,充分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更广泛地凝聚人们的思想共识,以消解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endprint
(二)创设话语表达
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必须创设主流意识形态在微空间的话语表达,缩小主流意识形态理论与人们现实需求之间的“话语鸿沟”。一是更新话语体系以提升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效力。将微空间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抽象话语转化为形象话语,将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性解读转化为感性表达。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大多是文本形式、宏观描述,属于逻辑性较强的学理性表达,这样的话语往往让人们觉得过于冗长、抽象化、晦涩难懂,偏离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就需要适当吸收反映社会变化和客观实际的话语概念,抓住人们的现实诉求,运用形象、感性而又不失严谨的通俗话语表达,化抽象晦涩为具体生动,着力实现与原有话语体系某种程度的对接,将主流意识形态融入人们在微空间中惯用的话语语境,以此提升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效力。二是注重人文关怀以改进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方式。“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生成离不开社会生活世界”[9],因此,主流意识形态微空间传播要体现人文关怀,立足社会现实,直面人们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重视人们的心理需求,用生动鲜活的话语方式缩小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同人们理解力之间的距离,使人们从被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理念转变为自觉将主流意识形态内化为自己一直坚守的价值追求。三是克服权力意识以拓展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微空间传播要实现与人们的平等对话,改变传统的“权力”表达,由自上而下的传达转变为双向互动的平等交流;表达方式要尽量与人们的期望一致、与人们的思维方式一致,克服与人们日常话语表达之间的障碍,用客观、感性而又不失原则的态度对待微空间的话语交流;要允许有不一样的声音存在,努力克服传统意识形态宣传话语的“权力”意识,实现微空间有效的话语交流,拓展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空间,以消解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
(三)注重隐性渗透
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必须注重培养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队伍的媒介素养,重视隐性传播方式的运用。一是注重提升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队伍的媒介素养,包括队伍的理论功底和微媒介使用技术、防渗透意识等。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微媒介应用技术,才能在面对微空间传播的各种信息时掌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主动权,才能驾驭主流意识形态微空间传播技能;要依托微空间高质量地开展工作,必须巧妙地运用微空间载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将抽象晦涩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感性事件,以增强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只有具备良好的防渗透意识,才能警惕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对微空间传播的各种信息做出精准、果断的鉴别,才能及时防止西方意识形态在微空间的传播,才能对各种错误思潮做出理性的回应,有的放矢地开展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工作[10]。二是注重运用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隐性传播方式。主流意识形态微空间传播不能进行“硬性”灌输,需要将灌输与隐性传播方式相结合,在微空间建立有效的对话机制,以谈话方式走进人们的心灵深处,“春风化雨于润物无声之中”[11]。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不仅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传播,更不利于主流意识形态的微空间传播,要转变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理念,增加传播的信息量,提高内容的真实性;要利用榜样的正能量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在榜样的故事中自觉内化吸收主流思想价值观念,以消解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
(四)加强信息监督整合
消解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必须加强对微空间的信息监督与信息整合。一是建立并逐步完善微空间信息评估反馈监管机制。通过对微空间信息的监督,更好地规范、引导人们在微空间的行为,确保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体对“伪科学、伪事实、伪正义、伪道德”等信息及时做出科学、有力的批判,强化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对人们行为的引导力。对于通过微空间传播的信息,要从源头上进行严格审查,切断不良信息在微空间的传播,确保微空间信息传播的立场正确、方向正确;通过对微空间舆情社情的动态监控,有效掌握人们的思想动态,对微空间中偏离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价值观念及时进行“纠偏”;通过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对微空间中明显背离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行为及時给予警告,直至进行封号处理;通过对人们回应、评价各种信息的监控,及时做出正面引导,确保微空间信息扩散的方向性。二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微空间信息的整合力度。将微空间传播的信息进行分类,对各种信息进行批判性整合,积极主动地吸收对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有利的信息,强化微空间中主流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的引领;对那些恶意歪曲、攻击、抹黑主流意识形态的不良信息,及时进行有力的批判并制止其继续扩散传播,微空间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必须不断提升鉴别能力、批判能力和整合能力,及时捕捉微空间中的不良信息甚至反动信息,“经过信息的取舍来决定最后传播的内容,使放进信息渠道与受众见面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规范和价值标准”[12],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批判引领,加强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鉴别和信息整合,以消解微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边缘化危机。
参考文献:
[1] 徐如刚.论“微”空间中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边缘化[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6(1):32.
[2] 李馨,陈永福.微信对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的传播学分析[J].闽江学院学报,2015(4):37.
[3] 李海春,李娟.移动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与回应[J].思想教育研究,2014(4):42.
[4] 王光宇.发挥微信在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中的作用[J].理论与现代化,2014(4):114.
[5] 黄丹.牢牢掌握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12(1):57.
[6] 朱文婷,陈锡喜.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中的社会思潮辨析与引领[J].湖北社会科学,2015(6):19.endprint
[7] 畢红梅,李婉玉.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特征及引领路径——基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视角[J].思想教育研究,2016(5):50.
[8]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93.
[9] 朱培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及其建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6):56.
[10]王永友,宋斌.论自媒体时代的意识形态传播[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7.
[11]邹庆华.推进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机制建设[J].理论探索,2015(4):30.
[12]陈清,刘珂.自媒体时代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特点、危害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16(3):59.
Marginalization Crisis of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Its Strategy
in Micro Space
WANG Yongyou, GENG Chunxiao
(Research Center of Marxist Theor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The subject diversity, information fragment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micro spaces have provided platforms for propagating thoughts, values and conceptions, which presented challenges to the dominant ideology of micro space, the authority of the impact, the theory of digestion, leading to the marginalization crisis of mainstream ideology. To overcome effects caused by the diluting infiltration of ideological trend, the aphasia of mainstream ideology, and weakened capabilities of the propagat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micro spaces, effective strategies must be taken.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dominant centripetal force and radiation cohesion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n micro spaces, and to promote the discursive effect of the micro spaces mainstream ideology by updating the discourse system, and to strengthen the human way of improving the mainstream culture of the micro spaces. And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media literacy and implicit transmission mode by cultivating micro space mainstream ideology team,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the feedback and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micro spatial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micro spat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mposed by mainstream ideology to eliminate the micro spaces mainstream ideology marginalized crisis.
Keywords:micro space; mainstream ideology; marginalization crisis; strategie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