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忠
在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经常被忽略和误解,常常表现为模糊化、差异化和单一化等,未能发挥应有作用。其实,在面临导读主体差异化、导读要求多样化、导读考查单一化和导读结构复杂化的困境中,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它既可以是引渡者,也可以是设计者,还可以是对话者。教师在这种多重角色的把握中,肩负把握导读的精准方向、构建兴趣激发机制、开展多重对话的责任。
一、教师在名著导读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在名著导读过程中,教师是一位先行者,要通过导读引导,让学生有效地从书本的言语世界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思维世界、精神世界。
1. 引渡者
从事实上讲,教师进行名著导读教学,引领课堂是教师最基本的功能之一。教师在名著导读的教学方式上,应该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服务地位来引导名著导读教学的进行;在功能上,教师的引渡者角色的含义在名著导读中,就是学生阅读的摆渡人,把还不喜欢阅读的学生吸引到名著中来,再不断地把處于阅读低水位的学生摆渡到中层水位,甚至更深的水位上来。(朱华华:《做学生阅读的摆渡人》,《语文月刊》2017.3) 在当前教学中,不少学生因为知识的有限和人生经历不足导致的情感的匮乏,他们的心其实是一片无尽的荒原,教师用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穿越学生个体之后,让他们变得丰盛,把他们引领到对书本的深层次理解上,与作者对话,也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对话,从而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甚至可以用于未来,成为指导自己的人生的经验。
2. 设计者
教师在名著导读过程中扮演学生阅读计划的设计者。虽然在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作为课堂权威者的角色而存在,同时有学者认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事实上,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教师。教师作为具有特殊身份的学习活动参与者,在导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领学生有效地阅读,而且要为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指导他们循序渐进地涉猎各类名著。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导读过程中,教师更应注重名著阅读计划制定的合理性,真正把学生视为阅读主体,重点关注他们的阅读取向,考虑他们的情趣爱好,合理安排阅读时间、阅读进度以及阅读任务。同时,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性阅读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3. 对话者
名著导读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要求教师参与到名著导读过程中。教师作为参与者,担任着导读的参与角色,负责开展师生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最明显表现为对话者。
新课程理念下的名著导读中,教师由掌控者的角色变为对话者的角色。以前,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满堂灌”来实现知识从教师的头脑转移到学生的头脑。事实证明,这种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虽然具有很强的目标指向性,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执行力都不好。所以,教师需要从角色转变开始,理性定位对话者角色,在导读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对话的自由开放性。师生通过沟通对话,发表独特的观点,开拓自己的视域,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感受师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交流。
二、名著导读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实现路径
1. 确立导读目标,把握名著导读的教学方向
促进名著导读过程中的教师角色转变,关键是确立导读教学目标。在导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会形成一个“权力博弈”,教师与学生之间合理分配权力,调整权力比重,在动态生成的导读过程中,把握课程标准,从中寻找发展时间和空间。第一,明确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达成名著导读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限制。一方面,学生深刻的社会经验和情感经历不足,甚至可以说没有;另一方面,相关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还不够完善和细节化。为了最大可能地避免学不到位情况的出现,必须坚持教师在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第二,通过把握课程标准和教学设计逐步达成名著导读教学目标。在什么内容研读,从哪种途径引导是关系名著导读教学的关键问题。教育家张志公指出:“导读不是代读,导的任务是使读者读得更好;读是学生自己去读。”这句话极好地说明了实现导读目标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教师的角色转变应立足于放权于学生、发挥引导作用、增强学生能动性、加强学生参与等方面,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学与目标、引导与研读之间的关系。
2. 突出导读理念,切实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新课程教学理念表明,课堂的核心不再是教师权威角色,而是学生主体角色,也就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事实上是一种咨询式指导引导研读的过程,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找到方向、达成目标。而教师此时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传统教学上的领导者而是引路人,这就要求教师应该按照“导师”的理念和要求,转变教师职能,发挥引导作用。大家逐渐认识到,应该重新定位自身在名著导读教学中的角色,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迎接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
目前的重要任务:一是形成主动引导理念。深入研读和体会新课程教育理念,提高对引导者这一角色的深度认同;增强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意识到指导者角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自身的引导作用的同时,促进学生确立自身的主体地位。二是合理建立监督体系促进引导作用的有效发挥。监督体系是保证指导作用发挥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从功能发挥效果来看,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建立监督体系,构建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平台。教师及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反馈信息,并进行反思和调整。
3. 尊重个性差异,构建阅读兴趣的激发机制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为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和尊重差异,注重构建阅读兴趣的激发机制。教师导读的基础应是兴趣激发。在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阅读兴趣的生成,不仅是构建兴趣激发机制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将激发兴趣的计划落实的过程。基于此,教师需要认清自身的定位,加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包容性,能够有效地处理自身的定位和学生的个性诉求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进行名著导读教学。
责任编辑 黄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