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源+万志军+李桂臣+严红
摘要:课程标准是课程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对保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能源矿产概论》课程标准制定为例,从学科发展、社会期待、市场需求和个人前景四个方面论述了“宽口径”采矿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意义,从认知层面、技能训练层面和价值观培养层面探讨了该课程的目标和任务,强调了课程讲授内容的基础性、学习途径的开放性和教学过程的引导性的课程教学特点,制定了因材施教、科学考核的教学和考核方法,在课程建设方面为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对社会担当负责的采矿专门人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采矿工程;人才培养;能源矿产;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134-03
课程质量标准是课程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师组织教学、考试命题、考核和教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对保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相较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质量标准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教学大纲更强调教师怎么教,而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如何学,以及学生会获得怎样的素质,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更是对大纲内涵的升华,更加适用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排名全国第一,素有煤矿总工程师摇篮的美誉。取得如此成绩,完善的课程质量标准体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际、国内能源环境正处于深刻变革期。为了適应这一新的形势,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适时制定了2016版本科生培养方案,在原有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毕业生的人格、社会责任心、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培养“精品化”和“国际化”采矿人才的发展要求。在课程教学环节,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实行了课组制,根据宽口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了由单一采煤方向向固体矿床开采方向的转变,《能源矿产概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课程的设置更是体现了培养宽口径、国际化能源科技人才的要求。
一、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意义
《能源矿产概论》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选修课,主要介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矿产,以及核能、地热能等非常规能源矿产的开采技术和利用途径,对于突破单一学科方向限制、培养宽口径采矿人才有重要作用。
1.学科发展需要。与国外相比,国内专业划分过细,但是融合度不够[2]。目前,国内矿业类专业划分较细,比如,从二级学科上划分为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石油天然气工程等,二级学科下面还划分了许多研究方向,比如采矿工程还划分为煤炭开采方向、金属非金属方向、露天方向等。行业高校特色明显,但是学科方向大都过于单一,比如中国矿业大学等20余所高校主要以煤炭开采为主,中南大学等10余所高校以金属非金属开采为主,还有一些高校主要研究核能开采。单一研究方向的工程类学科虽然在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但是往往响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比较薄弱,毕业生就业出口相对较窄。因此,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宽口径”人才,是采矿工程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3]。
2.社会期望。高校占有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包括高层次人力资源、丰富的物力资源和充足的财力资源[4],特别是公办重点高校,在教育资源分配中占有优势地位。因此,社会对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方面有较高的期望,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引领科技进步的高级专门人才。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煤炭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生态、环境及社会问题,社会期望高校培养出精通煤炭科技、爱护生态环境,具有国际能源视野的人才。高校理应有所作为,以不负社会所望。
3.市场需求。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国有大型能源企业大都走多元化发展的道理,如神华集团以煤为基础,实现了跨电、路、港、航、煤化工等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成为世界级的综合性能源集团[5];随着煤炭产业的不景气,山西晋能集团大力发展以光伏、风力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并开展新能源制造业务;电力企业除了开展发电、供热等业务,还利用自身的政策、资金、市场、管理、技术等资源优势,将生产经营活动拓展到煤炭、煤化工、交通运输、冶金和电力设备制造、金融等领域。业务综合化、市场多元化是能源企业发展的大趋势,矿业高等教育也应积极探索改革,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4.个人发展需要。采矿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会选择到能源行业就业或在高校继续深造。从市场需求角度来看,多元化经营的能源行业对毕业生的个人素质要求较高,要求毕业生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还要知识面广,能够根据公司业务发展调整工作岗位。遇到行业不景气的时期,知识储备丰富的毕业生可以尝试到行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就业,出口相对较多,适应能力强。对于进一步深造从事科学研究的毕业生,更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融。高校科研活动活跃,高校教师科研方向比较多。一个科学问题往往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而学科间往往又具有相通的地方,比如天然气开采技术可以应用到煤矿的瓦斯抽采、石油开采技术可以应用到矿山地热开采等,这就需要学生对行业有整体的了解,知识面要宽一些。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行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往往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比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主要研究领域是煤矿安全,地质工程主要是煤矿地质,矿物加工工程主要是指煤化工等。因此,《能源矿产概论》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也适用于地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煤与煤层气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矿物加工工程、测绘工程等理工科专业。
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参加课程学习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最终检验的是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要求以及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教师是否完成了课程教学任务,因此,课程标准的内容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在认知层面,《能源矿产概论》课程主要是使学生了解能源矿产的概念、分类及其在国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熟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矿产的形成、常用开采方法、常见的利用途径,了解其他非常规能源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在技能训练层面,学生应能对能源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在国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评价,相关开采和利用技术知识应能在工程设计和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专业理论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适应现代能源企业多元化业务发展要求,具备解决多学科交叉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在价值观层面,参加完课程学习,学生应具有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意识,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能源常识及其在国民社会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能源矿产的开采及加工利用、能源与环境及能源可持续发展,主要教学形式有课堂教学、研讨课和视频教学,共32学时,如表1所示。
四、课程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作为概论课程,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知识结构,构建“大能源”科学技术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向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介绍能源矿产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设置应遵循“突出重点,系统全面”的原则,重点介绍常规能源矿产资源的基本知识、开采技术和利用途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非常规能源矿产知识的介绍。教学过程中,还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能源开发、利用与人类生活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负责任的担当意识。
本课程的教学要突出讲授内容基础性、学习途径开放性和教学过程引导性。教学内容侧重能源矿产资源的基础性知识,涉及到的内容要求成熟,得到社会和行业认可;课程学习途径可以多样化,充分利用优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和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实践课堂教学的翻转。
在考核方式上,本课程采用过程考核和结课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比重各占50%。过程考核包括随堂测验和课堂研讨。在教学过程中穿插随堂测验,主要用来检验教学效果及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随时调整教学方法,把握教学进度和重点、难点。在每一章主要教学内容部分设置一个研讨课题,教师提前一段时间布置课题,学生自由分组,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讨论,并选择代表在研讨课上进行演讲。这种方式变“被动教”为“主动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自由组合、分工、讨论,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随堂测验、课堂研讨和结课考试所占课程最终成绩的比例分别为20%、30%和50%。教师也可以适当调整各部分考核内容的比例,但结课考试的比例不要超过50%。
五、结语
培养“宽口径”采矿人才是时代所需、社会所望,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环节,必须从本科课程质量标准方面给以保障。《能源矿产概论》课程作为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需要从认知层面、技能训练层面和价值观培养层面来制定课程质量标准,要突出讲授内容的基础性、学习途径的开放性和教学过程的引导性特点,同时注意授课对象的差异性和考核方式的科学性,为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对社会负责有担当的采矿工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玉海,王传金.论课程标准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5,12:89-98.
[2]张磊,屠世浩,张东升,等.中澳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体系对比与优化探索[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3):18-22.
[3]盛建龙,叶义成,刘晓云,等.新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矿业,2016,25(7):157-165.
[4]蒙隽瑶.我国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4,(1):135-137.
[5]云天宝,宋琳,徐会军.神华集团多元化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煤炭,2011,37(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