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中心血站(457000)赵敬红
血液标本检验是血站检验科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是检测献血者血液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血液标本的检验可以为血液疾病提供诊断的依据,同时也可以为其他系统疾病提供相关的诊断信息,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尤为重要[1]。但是据相关的数据指出,近年来,血站的血液检验工作存在较大的漏洞,血液检验标本存在不同的误差现象,其发生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临床对血液疾病信息的获取准确性,因此应予以高度的重视,正视其导致误差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并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2]。为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作出分析,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我站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血液检验工作中出现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70例血液标本选为观察分析的对象,血液的检验样本来自我站的不同采血点,将存在误差的血液检验样本情况如实向相关科室反馈,并联合相关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产生误差原因进行讨论,同时提出相应的预防、解决对策。
1.2 方法 所有受检验的血液标本均来源于血站采血工作人员对献血者的常规血液采集,血液的采集归类均根据相关检测项目的需要进行标本留样,其血液样本均通过放置离心机、分离血清的上层部分等,时间约在5min左右,参数约为3000r/min,待留样工作完成后按标本的保存要求进行保存,然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验,同时做出相应的检验标记,最后由相关的工作人员分析其中存在误差的原因,并予以有效的解决措施。
1.3 观察指标 同时将普通标本与质评标本进行检验,其检验的全过程严格按照相关的血液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SPSS11.0软件对所有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并采用(±s)表示其计量资料,以t检验,同时以率表示其计数资料,以x2检验,若结果显示为P<0.05,则表示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70例血液检验标本中,存在检验误差的原因主要有:①献血者本身的原因:献血者于抽血前没有禁食(8例)、处于月经期(6例)、运动状况的差异(3例)等。②血液样本的采集原因:血站工作人员对血液样本的采集方法存在不当行为(5例);血液的采集量不足(3例);血液的采集时间过长(12例)等。③标本的检测原因:血站工作人员在血液检测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如标本的处理不当(4例)、抗凝管的使用不规范(4例);没有得到及时检测(5例);④标本的送检原因:血站工作人员在送检过程中剧烈震荡标本(3例)、送检的时间过长(10例)、标本与交接单不相符(7例)等。具体情况如附表所示。
附表 70例血液样本存在误差的原因分析
通过本研究对本血站中出现血液检测误差的原因分析,可将其归为以下几种情况:①献血者本身的原因:献血者于抽血前没有禁食、处于月经期、运动状况的差异等。②血液样本的采集原因:血站工作人员对血液样本的采集方法存在不当行为;血液的采集量不足;血液的采集时间过长等[3]。③标本的检测原因:血站工作人员在血液检测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行为,如标本的处理不当、抗凝管的使用不规范;没有得到及时检测;④标本的送检原因:血站工作人员在送检过程中剧烈震荡标本、送检的时间过长、标本与交接单不相符等[3]。而这些原因均是可以避免的,例如对于献血者的原因,血站的相关采血工作人员可以在采血前及时询问献血者相关的实际情况,同时向献血者普及相关的知识,例如献血前要保持12h的空腹状态、避过生理期、采血前半小时不易进行大量剧烈的运动等;对于血液样本的采集原因、检测原因、送检原因等,可以由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专业意识进行改变,严格规范采血过程、送检过程、检测过程[4]。例如在采血前,及时检查采血用具的完整性、清洁性等,采血时间不宜过长,一定要一针见血,同时严格采集规定量的血液,不宜多过,亦不宜过少,在采集血液后必须将血液与抗凝剂进行混匀,注意动作要慢、轻,不应为了节省一时的时间而剧烈摇晃标本,同时要注意避免使标本接触到空气;在标本采集结束后,应及时送至相关的科室进行检验,避免标本的存储之间过长,在运输的过程中避免太阳的长时间直接性照射以及剧烈震荡等;对于一些被怀疑存在误差的血液标本,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复查,仔细对每一个存在的参数进行分析,并及时与其他工作人员沟通、汇报,减少血液检验误差的发生率[5-8]。
综上,血液标本检测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了临床对献血者健康与否的判定,同时也影响了血液疾病所提供的诊断信息,因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应对其加大重视的力度,正视以及借鉴血液检验误差的影响原因,进而保障血液检验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