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导学式教学法改变了过去“教师备课、写教案、上课、布置作业”的传统模式,运用“教师备课、写导学案,学生完成导学案、上课、积累”的全新范式,整个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切中语文学科的特质要求。
关键词:导学;范式;效用
在新课程改革和山东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周课时数减少了,必修选修读本的内容增加了,传统语文教学法遇到了挑战。导学式教学正是在新课改“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倡导下应运而生的,它一改过去“教师备课、写教案、上课、布置作业”的传统模式,运用“教师备课、写导学案,学生完成导学案、上课、积累”的全新范式,整个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的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导学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式备课的基本范式是“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备课组长可提前两周召集全体组员就一周内所要讲的内容进行说课,着重围绕如何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流程,分析学生情况等方面内容展开讨论。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备课组长将内容进行分工,主备教师要提前一周拿出导学案初稿(语文导学案主要应包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的具体步骤、需要预习完成的具体问题、相关的大量背景资料及解读参考、积累本课时收获等),并交给备课组长审查修改;备课组长将一周的导学案定稿交教研组长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两天将导学案发至学生,正式上课前一天收齐后适度批阅,任课教师对导学案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完善,梳理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教学流程。
课堂教学时教师充分发挥课本的范例示范作用,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重点、难点让学生议论,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规律让学生寻找归纳等。导学式教学上课过程一般可分为:(1)预习交流;(2)预习疑难反馈、课文重点讲解;(3)教师分题,分组合作;(4)展示提升,穿插巩固;(5)达标测评;(6)拓展延伸。通过“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教学理念,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整理等环节完成语文学科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学习目标,课时容量大,且易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导学式教学主要从“学为中心”来评价课堂,看学生主动学习的气氛是否浓厚,看学生的参与面是否广,看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多少,看老师采取的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是否好,看学生是否从这节课中真正学到了更多知识和能力。
实施导学式教学教师一般不再布置书面课外作业,而重视让学生课前预习完成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师干预下进行预习的重要性,淡化了课后的题海战术,从而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导学案中的内容难易结合,有的可从课本上找到直接答案,有的从所给资料中解读,还有的得靠学生查阅其他资料,学生需分工合作。上课时以组为单位,推行竞争机制,通过检查、讨论、学生说、教师讲等方式共同完成本课时任务。如学习《记念刘和珍君》,首先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然后由学生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本文背景,再按导学案设置的一些重要问题,以组为单位竞争回答,整体解读文本内容,出现的难点及普遍问题由教师解答,最后再让学生小结各自感想和收获。由于课前做了大量预习工作,导学案上的题目学生通过思考已笔答完成,所以课堂上的教学容量及反馈信息量很大。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实践证明,高中语文导学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梳理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目前高中语文教学面临困境的现实大背景下,导学式教学正是这样一种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且易于操作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李林娜.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6(8):134-135.
[2]刘婉娴.高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研究[D].广州大学,2013.
作者简介:钟剑涛(1971.4—),男,大学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系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
新课程·下旬2017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