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联功
一、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所谓探究,就其本意而言,是探究和研究。探究就是探求学知,探求真理和探求根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究底和多方寻求答案,解答疑惑。所谓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就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活动方式,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基于以上理念,我认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学习语文,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语文创新能力的一种活动。
二、小学语文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把教学活动看成学生的探究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只是为学生学习服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探索学习的良好氛围,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1.营造探索学习的良好氛围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特别是人际氛围的支撑。首先,课堂教学要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同一平台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而教,就要考虑学生怎样学,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引导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刻苦探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灵活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让课堂形象、直观、生动,很容易激起学生兴趣,探究氛围很容易形成。
2.质疑问难,增强探究意识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应把课堂变成学生好奇心的引发的场所。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积极鼓励学生質疑问难,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哈哈大笑起来。”抓住人们大笑追问:“人们为什么笑?”“鲁迅的鼻子真的是碰扁的吗?”在学生探讨结果时,教师应及时给学生介绍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原来四周黑洞洞是指早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学生完全理解后,继续追问:“通过谈碰壁这件事,你体会到了什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分析判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1.从“眼”开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无疑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他们大多以“扫除生字障碍—朗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为流程,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创造力。新课标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简单机械地以答案的正确与否去评价学生,要在课堂上提出有价值、有趣味的问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换位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睁开双眼,寻找学习生活中的乐趣,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标准答案。
2.用“心”感悟,提升学生对情感的体悟能力
很多人认为,小学生只要学会“读书认字、加减乘除”就是好学生。其实不然,小学生的心智虽然不太健全,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感情,不懂感情。语文课程是一门情感体悟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作者的精神境界和情感历程,与文中所描绘的人、事、物产生共鸣,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洗涤,产生独特的享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图片、视频、音乐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在课堂上,要动之以情,才能使小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的认知能力、人文素养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3.以“手”为辅,锻炼学生操作实践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要使语文成为学生的工具。小学语文课本中蕴藏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创新元素,思想性和工具性并重。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其实就是指导学生在对课本知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学到课堂以外的东西,不断通过自己的探究,丰富动手实践能力。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因人而异,根据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设置不同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教育内容突破了课本本身,并在时间空间上不断外延。因此,必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用新型的自主探究型方式,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改善教学环境,使学生眼、心、手三者并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