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整合初探

2017-11-07 16:16敬小兵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乡土家乡资源

敬小兵

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以便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历史,历史地认识生活。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以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抽象的思想教育转变为形象、具体的乡土教育,这种转变将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情操。因此,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就是要将历史学科育人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是学校和科任老师在高中历史课堂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下面就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整合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和尝试浅谈一些看法,以此希望同行指正。

一、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基本构成

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以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乡土史主要是指县及以下的地方历史,而地方文化则主要是指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主流意识以及广泛传承于民间的风俗、艺术、传闻等等。就如我的家乡——甘肃省榆中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民勤劳,全县有丰富多彩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豐厚的地方志史料,?榆中县志?、?榆中史话?、?甘肃省榆中县县志?、?青城史话?以及越来越多的各种村镇史话,众多的地方志著作中,保留了大量的地方史资料,可以作为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参考资料。

(2)相当数量的相关工程建筑和历史遗迹。如夏官营镇的秦长城遗址、来紫堡乡的明肃王墓、兴隆山的成吉思汗展馆、县博物馆、张一悟纪念馆、兴隆山烈士陵园、蒋介石行宫,新营乡的仿古建筑群;与农业相关的工程,如贯穿全县的苑川河、高崖水库、龛谷峡、兴隆峡、三电提灌工程等;具有人文价值的旅游名胜,如陇右名山兴隆山、陇上屋脊马衔山、水帘滴珠万眼泉、明代王井肃王墓。这些工程和名胜,不仅点缀着家乡的秀丽河山,而且激发了乡亲们对乡土的无限热爱,熏陶着人们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这些珍贵的乡土历史资源其社会价值不可低估,这些都是成为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之一。

(3)具有历史渊源的故事与传说。甘肃省榆中县溯15000年前,即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的遗迹、遗物遍布县境;秦始皇33年“蒙恬斥逐匈奴”,始置榆中县;霍去病的抗击匈奴;成吉思汗在兴隆山;李自成榆中起义;文成公主在榆中的故事,岳飞与榆中金崖镇岳家巷村的渊源,毛泽东寄信圈湾子,朱德游览兴隆山的故事等等。这些地方历史以及丰富的历史故事与传事,不仅可以成为可利用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而且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4)榆中的地方名镇。如历史旅游名镇——青城,丝路古镇——甘草店,苑川翠玉——金家崖,这些地方名镇,往往都立有牌坊、碑碣、和大族祠堂,她们的历史遗迹、世家家训以及今日发展的蒸蒸日上,所具有的人文教育价值有增无减。都是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

这些丰富的、活生生的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在培养提升学生历史文化素养方面,将起到巨大的教育作用。

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功效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先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要热爱家乡,必须先使其了解自己的家乡。所以让学生多了解大量的地方史,多了解我们身边的人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这自然会产生亲切感、自豪感和责任感,会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感情,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教学中讲到秦朝郡县制时结合榆中的设县与命名,列举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蒙恬斥逐匈奴”,始置榆中县。“以河为境,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因地处榆塞之中,故而得名,成了兰州地区历史最早的县级建置。讲授宗法制时介绍青城镇的高家祠堂或者宗族家谱,讲授南北方建筑特点时结合新营乡古建筑群中仿北京而建的四合院和榆中北部山区的窑洞。学生通过对家乡历史的了解,使学生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幽暗而生,培养他们为未来建设美好家乡和中华民族腾飞而努力学习的志向。

(2)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多年来的以教师和历史课本为核心的课程资源教学,把原本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变得空洞、乏味,使更多的学生失去对历史学科的信心,以使历史为教而教、为学而学,不利于历史教学育人目标的落实。而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将改变这种状况。地方历史文化遗产,有着浓厚的历史氛围,通过指导并培养学生阅读、查资料,走访等活动,养成积极探究的思维习惯,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为探究性学习。从而激励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创新学习思路,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3)激发情趣,提高人文素养。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科书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而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参与等特点,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雅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这无疑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并可相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交往能力。譬如,在讲授古代农业时,我们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身边的生产工具、水利工程,如镐、耙、耱、耧车、筒车,水库、农村的水坝等并让他们自己总结其功能与变迁,再如讲授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时,让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榆中当地的婚丧嫁娶习俗、当地庙会、集市的设置情况。通过身边真实、具体的实体,学生自然会掌握相关知识,并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和关爱,形成良好的人格,逐渐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三、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针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收集、整理和有效利用,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可行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计划性原则。在这些具体原则的指导下将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课堂教学整合时我们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坚持乡土史料的科学性,注意内容的真实可靠。一些年代久远的乡土史料,往往和历史传说、神话故事混在一起,教师在运用乡土历史资料时,应该在课前加以分析和鉴别,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例如,玄奘取经与榆中的故事,榆中蒲阴阳、刘伯温与兴隆山的传说,李自成起义失败后归隐榆中的故事,显然有了掺杂。

(2)要注意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现行教材有机的融合。可以肯定的说,历史教学永远不能抛开课本,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应是学科教科书及教学内容的辅助性材料,防止喧宾夺主,以及影响或打乱正常的课程计划,否则我们的教学将是逐本求末。

(3)要注意时间的分配,乡土史料永远是中学课堂的“药引”,作用是“引药归经”,绝对不能替代“药母”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要给课本大量的登台亮相的时间,乡土史料只能作为辅助材料点缀使用。

四、就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建议

(1)要提高学校对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高中历史课堂整合的重视。只有学校重视才能使整合探索不会昙花一现,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在尝试中会自然生成自己的乡土历史校本课程,甚至会成立乡土历史研究工作室。这样才能促进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

(2)要改变对课堂的评价机制。因为毕竟是教学改革与尝试,所以要适当给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自由度,课堂应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倡导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但始终要踏实稳妥推进,如果发现问题,立即纠正,甚至立马回头。

(3)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的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计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选用,设计乡土历史课程资源与课本内容的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课堂就会妙趣横生,唤起学生求知欲的问题,可以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求新知。endprint

猜你喜欢
乡土家乡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资源回收
乡土分外妖娆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