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017-11-07 21:36端木东舸
北京纪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妈规矩规则

端木东舸

我从小就爱听相声,它从童年起就一直伴随着我——到现在我依然习惯每天睡觉之前听段相声。昨天播的是侯宝林老先生的经典作品《规矩套子》,有一段“行不摇头、笑不露齿、站不倚门、坐不露膝”的台词,勾起了我的许多童年回忆,也让我想起了不少老人教的规矩礼数。

老北京人要面子,规矩也大。光说这饭桌上的规矩就不少。比如,有长辈同桌,大人不动筷子,小孩儿谁也不许先吃

甭管你多饿、多馋、饭菜多香,都得吞着哈喇子等着!再比如,夹菜的时候不能把筷子伸得老远,抡着胳膊夹对面儿的菜。还有,夹菜不能乱扒拉——那叫“刨坟”;筷子不能插在饭碗里——那是上供!除了吃饭,在待人接物上,北京人的规矩也不少,和长辈说话必须用“您”,不能一概“你我他”仨;麻烦别人的时候先得说“劳驾”;不许站在街门外面倚着门框聊天说话(尤其是女孩子)……这些老规矩,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一言以蔽之,不管干吗都得要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给人添麻烦,不能光图自己舒服。去年,一本社交类图书《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风靡网络,也由此衍生出了不少“所谓……就是……”式的短语:所谓情商高,就是不给人添堵;所谓情商高,就是不让任何人尴尬,等等。说到底,这些话都跟老北京的规矩如出一辙:一个人成熟的标准,就是不给别人添堵——主张别因为自己的痛快,而去影响了别人的正常生活。

说归说,这给别人添堵的事儿,却依然有人做。扒开这些人标榜的“活出自我”“彰显个性”这些外衣,我们看到的所谓“自我”仅仅是自私而已,而他们标榜的“个性”,也无非就是硌硬。

说到规矩,还得先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共享单车的出现,确实方便了大众,也几乎实现了“解决中国人出行最后1公里的问题”这个不大不小的梦想。可这个方便大众、造福民生的新生事物,却正在遭受着小部分人的“摧残”:车座、车轮、车把被拆下拿走或扔在路边;好好的自行车被扔在花坛、垃圾堆甚至河里;将共享单车锁在家里占为己有……至于乱停乱放、占用便道和盲道的现象更是不胜枚举。

这些现象的出现,说到底还是因为一部分人缺少“规则意识”,说严重点儿就是不知道规则与道德的界限不可逾越。“度娘”对于“规则意识”做出了如下解释: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规章、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这个最基本的意识和人性与良心有关,和道德与信仰有关。解释起来就这么简简单单几句话,但要想真正做到也不是那么容易。规则意识一旦丧失,为害甚矣。

就拿这阵子频频出现的野生动物园野兽伤人事件来说吧。诚然,对于受伤者、受害者我们应该抱以同情,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每个游客都能始终牢记园方“动物凶猛,请勿靠近”的告诫,而不是将参观园区的规章制度抛之脑后,非要认为“我是人类我最大,猛兽也得听我话”,还会有那么多的悲剧发生吗?

如果说猛兽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太远,那咱们就来说说身边常见的事儿吧。

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养狗的。对于宠物狗来说,主人就是它的全部,既然养了,就应该对它好,这本无可厚非。然而,有些主人毫无节制地溺爱自己的狗,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为了让自己的宠物享受充分的自由,有的主人出门遛狗不拴狗链,自己家狗凑到别人跟前儿,甭管人家害不害怕,都是一句理直气壮的“我们家谁谁谁”不咬人。我想说,那只是不咬你们家人,并不代表不咬外人!一根狗链,虽然暂时限制了宠物的自由,却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如果您稍微留意一下身边,随随便便就能发现许多不守规矩的行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里吃煎饼果子、韭菜盒子,满车厢都是味儿;晚上十点多了,还开着震天响的音乐跳广场舞;在机动车道上“暴走”锻炼身体,汽车司机都得小心翼翼绕着走;去公共卫生间,把手纸往家扯;去公共水龙头洗衣服,一洗就是一大堆;开着汽车、电动车,眼里没人,胡乱并线,随处乱停;行人和非机动车闯红灯,更是家常便饭……凡此种种的不文明现象,说到底还是因为规则意识太差。上述种种乱象,虽为粥中鼠溺不甚巨硕,然而如此之状还是绝迹为好——因为这就好比在人的脸面之上,本是很清爽的面皮,却生出一个个黑色带毛痣疣,虽体积不大,但终讨人嫌,不是什么好物。

咱们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优秀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然而,在规则意识方面,和其他一些国家比起来,我们还真有些气短。

我媳妇到济州岛旅行,和伙伴一起攀登汉拿山的时候,在山腰偶遇了一群当地的大爷大妈。老人们很热情,一边问媳妇她们是从哪儿来的,一边给她们介绍登顶汉拿山的要领。其中一个大妈很慈祥地问她有没有带吃的喝的?大妈说,如果没带吃的,很难坚持到山顶。因为没经验,媳妇她们几个人都只带了水上山,听大妈这么一说,都一个劲儿地后悔:一群吃货愣没一个人想起来带点儿吃的垫补垫补!韩国大妈见状,立刻掏出自己书包里的一堆吃食,“怼”给了面前的这一堆异国的、素不相识的女孩儿,让她们赶紧吃。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已经很让人感动了,而后面发生的事情,更是让我有点儿惊讶。看着眼前的几个姑娘吃完了,这位韩国大妈拿出一个塑料袋,要把垃圾收拾一下。媳妇她们几个赶紧帮忙,想把垃圾扔到旁边的果皮箱里,大妈却坚持要把垃圾袋带走,言称不能给负责清扫的工人添麻烦——山不好爬,工人打扫不容易;美景是属于所有人的,大家都要用心去爱护。

我在德国停留过一段时间,德国公共交通系统的便捷与精准,每每使我心生尊敬。站牌上会标明一天之中每一班公交到来的时间,而且连半分钟的误差都没有——当然这取决于良好的交通秩序。在公交车上,无论车厢中多么拥挤,“老幼病残孕”专座在没有这类乘客的情况下都是空着的,健康的成年人就算已经四脖子汗流了也不会坐下。某次我从意大利城驱车而过,见到路旁种满了樱桃树,树上挂满了红樱桃,却完全没有采摘和破坏的痕迹。这不禁让我想起,每到果实成熟的季节,大爷大妈不顾安全、不顾劝阻,在长椿街的繁华车流中采柿子。为什么我们泱泱大国,几千年的辉煌文明,却在道德礼仪方面输给了比邻之邦、欧美国家?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明,规则意识是可以培养的:从孩子抓起,从小教育他们遵守规则,最终将外在规则转化为内在素质。若真如此,受益的将不仅仅是一代人,其功在千秋矣!当然,十年樹木百年树人,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时半刻就能见到成效的。若想在短期内使人们树立起规则意识,还得靠“强制实现”——就像某些国家一样,把规则升级成为法规,若不遵守就得面临惩罚:迪拜地铁里都有女士专用车厢,男性如果冒失进入,罚款可至几百迪拉姆;日本人如果不排队或是垃圾胡乱丢弃,面临的不仅是巨额罚款,可能还会遭受牢狱之苦;新加坡不允许吃口香糖,嘴里但凡含着口香糖吧唧着嚼来嚼去,很可能会直接面对恐怖的鞭刑。当然,我们并不希望看到,只能依靠“高压”措施来唤醒人们的规则意识,我们想看到的还是大家凭着自觉,去真正实现文明的复兴。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都对那些规则意识浅薄、给人添堵的行为深恶痛绝,所以我们要呼唤规则意识。整个民族,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这么一根弦——自我约束的规则意识。这样一来,天坛祈年殿前的丹陛桥上会少许多躺着“理疗”的人们;故宫门前的筒子河里会少许多矿泉水瓶和各种垃圾;欧洲的餐馆里也会不再出现大打出手的中国游客了。有了规矩,就要遵守,法律与道德均不可僭越

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一派和谐。

(编辑·张子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妈规矩规则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大妈
大妈为何尿失禁
“按规矩办”
让规则不规则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千万不要和大妈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