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圣”王羲之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的王羲之生于名门望族,是书法的集大成者,就像唐诗的代表人物李白、杜甫一样。王羲之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其《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中的21个“之”字,字字不同,各呈美态,让人迷恋。东晋政治黑暗恐怖,他像“竹林七贤”寄情山水文字一样,徜徉于书法创作的海洋。传说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成了墨池。东床快婿、入木三分讲的都是王羲之的故事。
王羲之甚喜鹅,有时候甚至用书法作品来换鹅。有学者研究称王羲之观察鹅的体型及行姿,对他在执笔、运笔方面有很大的启发。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其要在执笔。食指须高钩,大指加食指、中指之间,使食指如鹅头昂曲者;中指内钩,小指贴无名指外距,如鹅之两掌拨水者。故右军(因王羲之曾官拜右军将军,故人又称他“王右军”)爱鹅,玩其两掌行水之势也。”可见,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能“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达到独立完美的境界,不仅仅是因他能勤学苦练,勇于创新,更与他认真观察生活,对鹅的立姿、行态的用心揣摩、领悟分不开。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献之师承家父,不局限于学一门一体,而是穷通各家,然后在“兼众家之长,集诸体之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引语:
“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这首歌唱出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声,书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深受国人喜爱。汉字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实书法在文字出现前已经显现,最早的书法是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最初的刻画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概念,甲骨文是最早成形的文字。汉字,从刻画符号到甲骨文,由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等各种形体的书法逐渐形成。可以看出汉字不断向简洁、实用的方向发展。中国书法艺术有两个重要基础:汉字的方块结构和毛笔等软笔书写工具。直到近代才出现硬笔书法,其书写规律与毛笔书写并非迥然不同,而是基本相通。时至今日,虽然电脑、互联网的普及书写以及无纸化办公兴起,但书法仍以其内在的活力深受欢迎。
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根据考古论证,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甚至八千多年前。“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商代中后期的甲骨文和金文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甲骨文金文为刻文,后来发展为篆刻书法艺术。
秦朝统一后,统一了全国的文字,用小篆取代了大篆,使汉字的结构统一定型,标志着汉字初创阶段的结束。李斯可称得上是我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书法家。《泰山刻石》使用的是秦统一后的标准字体即小篆。书法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魏晋时代开始,魏晋时期书法的代表人物当属王羲之。汉代隶书替代篆书是文字发展史的又一次改革,它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而唐朝是古代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代表人物有颜真卿,柳公权等;宋元明清时代的书法艺术呈现个性化的发展,宋代的苏黄米蔡四大家,明代的董其昌等都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颜筋柳骨
唐朝像是一轮太阳,光芒万丈,经济、文化日益繁盛。当然书法艺术也不例外,此时书法艺术亦达到鼎盛时期。“初唐四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盛唐时期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众多书法名家辈出,其中颜真卿被后世称为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位书法革新家。他创立“颜体”楷书,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汲取“初唐四家”之长,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书风,化瘦硬为丰腴雄浑,骨力遒劲且气概凛然。颜真卿的字丰厚雄浑、气势恢弘,是大唐盛世的一种符号象征。“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是颜真卿用以自勉的诗句。“颜体”奠定了他千百年来不朽的地位,楷书端庄雄伟,行书遒劲郁勃。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字如其人,立品为先”可见颜真卿不仅书法艺术高超,更具非凡的人格魅力。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侄文稿》《祭伯文稿》《争座位帖》《东方朔画赞》。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极其悲愤的情况下进入最高艺术境界,被称為“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与晚唐时期的柳公权并称为“颜柳”,他们的书法被称为“颜筋柳骨”。柳公权凭借书法为官,可见他的书法艺术,柳公权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柳体”。此外柳公权也擅诗,有出口成章之才,文宗称其“子建七步,尔乃三步焉”。相传柳公权小时候曾看到没有手用脚写字的黑瘦老头写字,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小公权很是触动,苦苦哀求写字秘诀,老人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终于成了著名书法家。
最具艺术性的草书
提起草书,东汉时期的张芝,唐朝的张旭、怀素都是草书的大家。草书是最具艺术性的字体。张芝从民间汲取了草书的艺术精粹,创造了“大草”,即有别于“章草”的“一笔书”,当时亦称“今草”,“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书圣王羲之曾师承张芝,王献之也向张芝学习。唐代的张旭、怀素把草书艺术推向巅峰,合称“颠张狂素”。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但法度具备。怀素把张芝、张圣并称为二张。怀素、张旭经常酒后狂书,恰如“李白斗酒诗百篇”。
纵观历史,叹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之神妙;惊“曼卿之笔,颜筋柳骨”之绝伦;鉴怀素之“如壮士拔剑,神采动人”;品张旭之“洒脱无拘”。然而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刻苦钻研、善于学习各家各派的长处。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太少。书法家们因日复一日的坚持才给后人留下了奇妙的书法艺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