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阅读小说,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高中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重点学习小说。在学习时要注意小说的主题与人物、情节、环境之间的多边关系,同时要学习小说中的艺术手法,因为它是增强小说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手段。这里,我们重点学习两点:
■
1.对比表现手法
这是最能起到强化作用的一种手法。双方通过对比,既能突出各自的特征,又能强化表现的主体及内涵。如《边城》这部小说中的一处对比:
“这里又没有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了邀她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为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地说:
“你这个悖时砍脑壳的!”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呆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老兄,你要怎么!”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己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好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
此处的对比,是翠翠与傩送这两个人物的处事方式及性格的对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两个人物不同的性格,此处对比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傩送的优秀品格。
2.重復表现手法
重复是指细节的重复、同一句话的重复,以及同一个景物的重复、同一个物景的重复。重复能强化读者的印象,深化重复物的内涵。
《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别里科夫有一句习惯用语:“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这句话与此类似的话在小说中多次重复出现,其浅层意义是揭示他的谨小慎微,胆小怕事;深层意义是揭露沙皇政府的残酷专治。
《边城》这篇课文中也多处运用重复手法,如傩送手下的那个伙计先后拿着火把出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两次都是在翠翠的回忆中出现的,可谓见物如见人,翠翠便由这个火把联想到了傩送这个人。作者用两次出现的火把,表达翠翠对傩送感情的发展,这个相似火把的重复出现寄托着翠翠的情思。
3.夸张表现手法
这是喜剧中常用的手段,通过夸张突出表现对象的特征。在《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中,通篇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主人公的形象,以此嘲讽沙皇政府的专治。如开头一段中夸张手法的妙用: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市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那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现实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不安。也许为了替自己的胆怯、自己寻现实的憎恶辩护吧,他老是歌颂过去,歌颂那些从没存在过的东西;事实上他所教的古代语言,对他来说,也就是雨鞋和雨伞,使他借此躲避现实生活。
这段描述中,作者用细节描写勾画出别里科夫的外在形象,用富有比喻意味的一系列“套子”表现他古怪的生活习惯,这些描述用了夸张的手法。其中最夸张的是,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里,他依然一身下雨天的打扮,而且穿着厚厚的棉大衣。作者以这种与天气极不相称的穿戴,使之形成强烈反差,由此收到由夸张手法所带来的喜剧效果。
■
伏笔,就是为下文中将要发生的故事,提前在上文中先埋下一笔。照应,指后面发生的故事情节,与前面伏下一笔照应。伏笔与照应是前呼后应的关系,它们能使情节发展得自然、顺畅。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
现在,您听一听后来发生的事吧。有个促狭鬼画了一张漫画,画着别里科夫打了雨伞,穿了雨鞋,卷起裤腿,正在走路,臂弯里挽着华连卡;下面缀着一个题:“恋爱中的anthropos。”您知道,那神态画得像极了。那位画家一定画了不止一夜,因为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里的教师们、神学校的教师们、衙门里的官儿,全接到一份。别里科夫也接到一份。这幅漫画弄得他难堪极了。
这处伏笔与开头段中有关别里科夫的外貌相照应,这幅漫画又与临结尾处他摔下楼梯之后担忧的心理照应。
《边城》中也有伏笔照应,如:
远处有吹唢呐的声音,她知道那是什么事情,且知道唢呐方向。要祖父同她下了船,把船拉过家中那边岸旁去。为了想早早地看到那迎婚送亲的喜轿,翠翠还爬到屋后塔下去眺望。
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
这是以两支唢呐吹奏的乐曲声呼应的,即用迎亲乐队吹奏出的唢呐音乐声先伏下一笔,以引出下文中另外的唢呐声;结尾中以《娘送女》这支唢呐吹奏曲与前面的伏笔照应。这个伏笔照应生动而含蓄地暗示翠翠欲嫁给傩送的美好心愿。endprint
【范文展示】
人与路
小诚毕业后,在市里当会计科科长,职务不大,权力不小,那些烫手的金子只有他能拿捏得住。
这天市长秘书过来了,是个女的,套装短裙,走路一扭一摆,嘴唇涂的口红可以刷墙,脸上抹的脂粉能盖个瓦房。
她抛了抛媚眼,娇滴滴地说:“科长小弟弟,新来的吧,喊我姐得了。”小诚家有娇妻,这么个娇艳女郎如此称呼他,他怎受得了。他红着脸答道:“姐!”“哎,我这小弟还真帅呢。”说着就要捏小诚白白净净的脸蛋,小诚躲之不及,忙说:“姐,你自重,我有妻室。”
这女秘书顿时来了火:“哟,你算哪根葱呀,给你点颜色,你真以为自己是彩虹啊!我明说了吧,市长要你调一笔款,要盖一幢别墅。”
“不行,这钱是公家的!”小诚一口回绝。“哟,你还真倔呀!不行也得行,市长说了算!”整个楼层都给他们的吵闹声震响了,众人都跑来了。
一人偷偷拉了拉小诚的衣角:“别跟她一般见识了,她可有后台呀。”小诚不屈不挠:“有后台怎样,我就不让。”
秘书看着人多了起来,放了一句话,便走了:“哼!小样,一会儿市长会来找你的。”
果然,一会儿有人喊:“小诚,市长找你。”
市长都是一个样,富态,笑容可掬,满面春风:“呀,小诚,你好,你好!新来的吧?还习惯吧?”
“哼!他能不习惯?他都成霸王了,这里都成他的地盘了,谁敢惹他呀!”女秘书回了一句。
“小艷!”市长瞪了秘书一眼,说:“你先出去。”又掉过头来对小诚和蔼可亲地说:“来,小诚,坐!”
那位秘书一扭一摆地走了。
两根烟的工夫,市长的脸变得严肃起来:“小诚呀!大学毕业读书不少吧?”“嗯。”小诚不敢直视。“知道鲁迅的一句话么?叫‘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熟悉吧?”“嗯。”小诚不知道他要唱哪一出。
“我们的毛主席说过:‘人多力量大!知道为什么吗?”小诚茫然地摇摇头。“知道为什么我能当上市长吗?因为我有人哪!呵呵呵!有人就有路子,知道吗!你会知道的。好了,你可以走了,那笔款子你拨给我就是了。”
小诚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后台”,什么叫“路子”,终于理解了市长的“良苦用心”。
小诚当然给了市长那笔款子,会计簿上当然没有记下,可他私底下准备了一个本子……
在科里,他渐渐耳闻一些市长的“先进事迹”,他一笔笔都记下了。
时间到了,他交给老婆,让她去纪委。老婆临走时,他说:“我以后的‘路,就看你的了。”
很快,调查组来人了,因为证据确凿,市长被绳之以法,还牵连了一干人等,包括那位拉小诚衣角的仁兄,和那位妖艳的秘书。而小诚因为举报有功,被宽大处理。
市长被押上警车的时候,小诚喊住市长,说:“市长,那句话该改一改了,应该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了路,您说呢?”
市长哑然。
点评
本文巧用语言描写,揭示人物性格:文章通过大篇幅的语言描写,使各个人物形象鲜活灵动,形成对比,我们可以感受到两派人的不同特点。
首段中,“那些烫手的金子只有他能拿捏得住”,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后文市长等人被抓相照应;第二段用夸张的手法将市长秘书刻画得逼真形象,实为佳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