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创
摘要:当前我们的音乐教育方式,是以西方音乐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实行高校音乐教学教育工作,这样一来,对于学校来说,就缺少了对学生音乐本身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忽视了传承中国传统音乐,同时也忽视了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的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对于我们传统音乐来说,基本上都是以民间自身发展的方式存在的,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在整体的教育发展过程中会与当前音乐发展出现脱节现象。面对这样的现状,当前许多传统音乐专家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进行了呼吁,更有许多音乐家呕心沥血,为传统音乐撰写适合当前发展的教材,确保传统音乐能够在当前的社会中取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 中国传统音乐 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8-0094-04
对于传统音乐的发展来说,我们的传统音乐拥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内涵,同时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国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每一个朝代里,都会产生代表那个时期的音乐艺术形态,例如:唐诗、宋词、元曲等。但是到了现当代时期,我们国家的经济也是在迅猛的发展,但是已经发展了几个世纪的中国传统音乐却在面临着消失的边缘。
一、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音乐教育专业这门学科一般都会设置在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院校或是普通高校藝术类的学科中,教育对象主要是当前音乐专业的学生或者是进修音乐的研究生等。按照当前的教育目的而言,所培养出来的音乐学生,主要是从事音乐教师、音乐教育的研究人员以及与音乐相关的工作或是作为团体艺人的演出等。对于这些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所习得的音乐理念以及音乐素养,都会对当前社会的文明和谐以及音乐的发展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相对于国际社会而言,这些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在参与重要的国内外演出时,还肩负着为我国音乐在社会中树立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责任,这就说明了这些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仅要推动当前音乐教育的发展,还应当承担起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传播与发展的责任。高校培养出来的音乐教育人才应当成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应该具备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重打牢学生相关的音乐理论基础,为今后在相关的工作中或攻读更高一级的学位,以及为之后的音乐研究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是,随着音乐多元化的发展,西方的音乐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在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中仍然占有着主导的地位,导致高校学生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模式基本沿用着西方音乐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也多为西方音乐的体系内容,具体表现在学校对于音乐中的和声、对位、复调以及音乐作品分析等教学内容时,都是采用着西方的教学方式。不仅如此,对于当前的音乐学院以及音乐学专业来说,钢琴一直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所必修的课程,但是就传统乐器而言,没有任何乐器有着这样的规定,而且在声乐的教学上大多是运用着西欧国家的内容以及演唱方式,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音乐专业的学生们在学习中国传统音乐上的认同感不足、信心不足等问题。当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一般都是从音乐专业学校中挑选的优秀毕业生担任老师,这些毕业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以自身在学校所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为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这样一来,就出现了音乐教学环节的一个循环。不论是从学习音乐的理念方面,还是从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音响、乐器等方面,都会习惯性的以西方音乐教学模式作为教学主体。
就当前的音乐教育发展来说,我国在当前情况下所倡导的高校音乐教育应该是本着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主体而进行的传承教育,不论是从理念或者实践上,都有益于引领当前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但由于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发展至今,从音乐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到乐律、乐调、乐谱、乐器、乐曲等音乐教学内容,都不是以传统音乐的教学为主,不仅如此,其内容的主体方式还和传统音乐的教学内容渐行渐远,于是就导致了当前的音乐教学与中国传统音乐发展产生脱节的现象。对我国传统音乐来说,在传统音乐发展过程中,最能代表中国传统音乐的地区基本都在我国农村,由民间在生产劳动之余进行着祖辈世代的传承,如此,就形成了中国传统音乐传承者与传统音乐研究人员存在着地域隔阂的问题。因此,只有部分音乐方面的专家在对音乐进行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才会与中国传统音乐进行直接接触,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对当前火热的西方音乐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导致了部分民间的传统音乐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传承,并随着时间的演变成为了文化遗产。在我国的教育没有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之前,大部分农村孩子都不会选择读书,更多的是选择祖传手艺或者祖传学戏、器乐、说唱等,为的是在以后的日子中习得能够具备养家糊口的一技之长。从这一角度看,民间传统音乐在这一时期的受众群体还较多,然而在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农村的孩子开始接受更多的文化知识教育,对于传统音乐的继承也就逐步减少了。
对于学生而言,在城市中接受了专业性音乐的教育,毕业成绩优秀,自身还具备了多方面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在毕业之后一般都会选择留在城市中,争取更好的待遇和收入,很少再考虑回农村工作或生活,即便是有部分毕业生回到了农村工作,由于在学校中学习的音乐知识受到西方音乐的较大影响,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等相关问题,并不会过多的思考和研究,这样一来,也使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出现了危机。对于传统音乐的继承者而言,由于在学校中学习了西方音乐的观念和技巧,导致了传统音乐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被西方音乐的观念所影响或替代,这样就会对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造成毁灭性的打击。音乐教育的发展在随着时代以及形势的发展而随时变化着,由于没有相应有效的教育政策进行调控,才使得中国传统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继承者的缺失,慢慢走向了消失的边缘。
针对当前我国的传统音乐研究者来说,在学校所学习的传统音乐受到了太多西方音乐因素的影响,致使其不能作为构建传统音乐的基础来进行。这样一来,即使有心想要帮助发展传统音乐的教育,而在传统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会因找不相关的理论知识为传统音乐教学的实施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也就是说当前的音乐教育模式与传统的音乐发展处于相对脱节的关系,而这种脱节的现象将会直接给传统音乐研究人员造成很大的困扰。
二、对中国传统音乐进行呼吁
我国对于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冲击,早在1942年期间,杨荫浏就开始注意到了西方音乐的引入,将会对传统音乐产生排挤,并呼吁了当时人们要加强对传统音乐的重视,并且他还在在《国乐前途及思考》文章中写到:“若过去本国人们,对于国乐曾早些给与过足够时期的相适注意的话,那么,这个时期,应当早已临到。事实上,可惜没有。于是乎我们便不得不从这个时候,做准备工作的开始。在开始已太迟了的准备工作中间我们对于国乐,便不得不给予特殊的注意,它的程度,应当随着完成的阶段而随时改变。原因是如此,交融的不同文化因素,因交融以前各因素,独立基础的强弱,和它准备工夫的充分与否,会形成种种不同的交融结果。全无基础,全无准备的因素,在基础稳定,准备充分的因素之前,会全被压倒,而形成被并吞被消灭的现象。以国乐而论,当前的情形是如此:我们自己还没有充分准备,世界音乐的力量却已非常强大,我们若再不准备,便只有让整个世界音乐,逐渐地来淘汰或排挤了这仅存的一些国乐成分。因此,我们必须准备。但准备的当儿少量的渐次的发见、归纳和发展,似乎很难抵挡得住世界音乐磅礴的潮流”。这篇文章流传到今天已是历经了很多年的光景,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来说,与书中所提出的发展势态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危机虽然人们已经有了强烈的认识,但是却迟迟没有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20世纪90年代初,也有一部分音乐学者以及社会学者对我国传统音乐的现状进行了相关的预测,并且认识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在音乐教学的工作中。例如:苗晶在针对当前传统音乐的发展,所写出的相关论文《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沈洽的 《二十世纪国乐思想的U字之路》以及王耀华的《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等,都是解决当前音乐现状的有效方法。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并且在1995年12月间,由国家教委艺术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联手创办了“全国第六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而这次的研究主题就是针对“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一大批音乐学家参与了这次大会,并且提出了各自的独特见解,提出了要完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教学理论基础。这次联合会议的召开,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音乐教育和中国传统音乐传承问题已经成为了国家问题。实行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不仅仅是教材曲目中的民族音乐曲目的数量问题,其根本之所在是音乐理论体系和音乐教育体系的问题。因此,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建立自己的中国音乐理论体系”。在此之后,有许多音乐学校针对这一点又提出了许多自身的见解,并且帮助国家完善了傳统音乐教育模式。
在2004年,我国对《中国传统乐理教程》进行了修正,并且再次出版。在这一年的过程中,陆续有许多传统音乐理论教程书籍进行了修正。比如:王耀华主编的“中国传统音乐丛书”中,里边就有有《中国传统乐学》《中国传统音乐律学》《中国传统音乐乐谱学》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等;还有童忠良、崔宪等联合编写的《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李吉提写的《中国音乐结构分析概论》等书籍问世。以上书籍可以说是在当时的社会发展环境以及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的理论指导开端,也是现当代社会可以借鉴的传统音乐教育的理论借鉴基础。而这些书籍和文章提出的目的,用王耀华书中所写的关系可以了解到:“作者们都在试图探索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局内人的音乐观念、中国人的话语体系,来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同时,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浪潮可以说是达到了很高的呼吁,使得传统音乐在大学音乐教育中占有了重要地位。
三、让中国传统音乐成为高校音乐教育的 “主旋律”
当前时代属于多元化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想要走向世界的音乐文化,必须以建设本国的文化发展为基础,才能使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自信地走向世界,才能突显出自己的音乐文化特色。柯达伊认为:“民族文化是民族本性、民族尊严、民族意志的标志,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目的,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加强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同,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我国接受传统音乐教育的学生对传统音乐做出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使我国传统音乐在发展过程中,屹立于世界音乐文化的中心。正如《孙子·谋攻篇》一书中所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如此说来,要想学好传统音乐,并促进传统音乐的发展,就必须要有对传统音乐的认可。相对的,如果自身没有对传统音乐进行认可,那么在西方音乐文化浪潮的影响下,很容易被西方音乐教学模式的浪潮所淹没。如今,经过一系列对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推进,我国传统音乐教学已经有了极大的转变,比如:古琴、京剧及其他民族乐器等。在当前的国际社会中,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已经引起了众多国际人士的关注和重视,并且有许多学习者都是被我国传统乐器独特的音色、形态和演奏方式所吸引。我国传统音乐散发出的无穷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友人的交流和学习,慕名而来的专家、学者也参与到了对我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队伍之中。
印度的音乐教育模式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他们在音乐教育的课程中,几乎没有设立钢琴等西洋乐器的课程,只是让学生单纯的学习印度本国的传统音乐,因此,在印度有许多的音乐表演艺术家兼具当地传统艺术专业研究者的身份。这样一来,就使得印度传统音乐的教育内容与传统音乐形态的继承发扬维持着一脉相承的关系,也就不容易产生传统音乐出现消亡的危机现象。众所周知,印度的国民能歌善舞,在印度大部分的影视作品中得到了体现,虽然印度在音乐的教学模式中也会提倡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模式,但是在学校中,作为主体教学内容的音乐还是印度本身的传统音乐。对于音乐来说,其本身就具备独特的艺术魅力,再加上当前文化的相互交流与传播,传统音乐更是在当前国际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每个国家的传统音乐来说,各类音乐文化都具有特殊的社会功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能够让学习传统音乐的学生感受到传统音乐的美,还能让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此为基础,才能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得到更好的继承、发扬和发展。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祖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自信心,还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加深刻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根据国家教育部门所制定的《艺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来看,反映出了国家对于我国传统音乐已经加强了重视的力度。在2001年,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艺术课程标准》中,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形成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可、热爱和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参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2011年,国家教育部又制定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版)》,并在该标准中明确提出:“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诗、歌、舞、画等为一体的‘乐教传统,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综合发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任何一个部门和专业的改革都要经历种种困难,对于音乐教学工作来说更是如此,但是面对困难要有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态度,从而保证我国传统音乐更好的继承与发扬。对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不仅关系着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加关系着我国对音乐人才的培养问题。在改革的过程中,根据前人所留下来的相关意见,有以下列三方面的思考:第一,邀请我国传统音乐方面的专家、学者,制定一套适应于当前社会发展现状的教育教学方案,选择不同类型的院校作为教学试点,按照目标进行实验教学,根据实践教学的结果,再对方案进行修整、完善,以求达到能够广泛推行的制度;第二,在我国音乐类专业高校中,增加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课程教育,保证学生能够对我国传统音乐的教育有较为全面、完整的了解;第三,借鉴国外或者国内对于本民族音乐教育教学的成熟案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对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的优化办法。
四、结语
我国传统音乐的教育和传承工作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施的过程也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完善。西方音乐教学内容和模式确有着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较强的吸引力,这就更加需要我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不能盲从于新的事物而忽视了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在实施傳统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各地高校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色传统音乐开展教学安排,一方面使传统音乐得到传承和发扬,一方面通过实践进行音乐理论的不断梳理、总结,不断研究完善对传统音乐教育教学的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璐.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分析[J].北方音乐,2017,(10):147.
[2]王海涛.浅谈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J].现代交际:学术版,2017,(0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