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建强
推行“611”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包建强
我校在几年前就在推行“611”高效课堂。何谓“611”?“6”指构成课堂的6个要素,即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小组互学、小组展示、教师评价、课内落实,简称“一体”;两个“1”分别指思维导图和限时训练,简称“两翼”。“611”高效课堂是凝聚全体六中教学同仁智慧的结晶,标志着教师从“讲师”到“禅师”角色的根本性转变,几年来,在“611”高效课堂的推进下,临海六中这片依山傍水的教育沃土已是千娇百媚万紫千红。为什么“611”课堂有如此生命力?为什么我校要推进“611”高效课堂呢?
我校所招的都是经过中考风浪洗劫后的本市中考成绩排名3000名以外的学生,这些“劫”后余“生”可以说是被9年传统课堂模式下的应试教育打败的学生。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还用传统课堂模式去培养,那更是死路一条。正像教育专家陶本一教授所言,“多年来,许多学校对作为教育对象和学习主体的学生这一方面的研究是很不充分的,如何了解并改进学生的‘学’的研究少之又少”。我们必须基于学情视角,重构课堂现实图景。
对于这种陷入“绝境”的学生,如何才能促进他们的成长呢?我们从恒河沙数的教育理论中披沙拣“金”,找到了金字塔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讲课、读课本、视听课的平均知识吸收率分别为5%、10%、20%,而小组讨论、展示、教别的同学的平均知识吸收率分别为50%、75%、90%;前者是通过“听”和“看”的被动学习,所获得成长力需要的平均知识吸收率较低,后者是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地主动学习,所获得成长力所需要的平均知识吸收率越来越高。正是“受孕”于学习金字塔,“611”课堂融入了“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小组互学、小组展示、教师评价、课内落实”自成一体的6个要素,再加上两个“1”即“思维导图”和“限时训练”,力图提高学生的知识吸收率并进而提升学生的成长力。很明显,“611”课堂的6个要素和学习金字塔的标识几乎构成一一对应关系。
尽管“611”高效课堂“受孕”于金字塔理论,但它并不拘泥于金字塔理论,更强调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学生思维品格的成长,整个“611”课堂流淌着一条看不见的思维之河:“教师导学”是在学生预学基础上引发学生思维角度深度厚度的发动机,所谓的“导”是导在思维;而“个体自学”和“小组展示”这两个要素的运行是建立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小组平台之上的思维碰撞交融整合的过程。“教师评价”这一要素则是教师撩拨学生思维的“触须”,引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深刻性;“课内落实”和“限时训练”更是强调知识转化为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学生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则是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系统性和整合能力。应该说“611”课堂是抓住核心知识以融合6个要素的简明学习设计来促进本质意义上学习的发生的课堂,训练的是思维,收获的是智慧,也能最大限度地做到像浙江省教研室张丰老师所说的“把知识压缩折叠成学生的一种自我消化自我沉淀的思维品格的成长过程”。
内驱力一词是R·S·伍德沃思于1918年首先提出来的,以表示激起行为机制的原动力。内驱力存在于机体内部,诱因存在于机体的外部,诱因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情境活动。基于“内驱力”理论,具体到学习内驱力上,通过前文的学情分析,我校所招的学生学习内驱力是远远不够强大的,各种影响课堂纪律管理的现象会经常发生,关键是设置“诱因”即“情境活动”唤醒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样既能消解传统课堂纪律管理问题,又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来自我管理自我成长。另外,勒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和俄罗斯季亚琴科的“合作学习”理论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正是基于这三大理论,“611”课堂融入了“小组学习”这个基本要素刺激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拒绝平庸,共赢成功”。
这三大理论启发我们:当班级形成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样的所谓小团体之后,这个小团体的各个成员的自然属性减弱,社会属性增强,也就是说“拒绝平庸、共赢成功”的集体荣誉感显著增强,具体表现为当学生个人行为与学校发生关联时,外界的约束与刺激作用甚微,当学生个人行为与班级发生关联时,外界的约束与刺激作用不均,当学生个人行为与朝夕相处的5个人或6个人的团队发生关联时,外界的刺激和约束作用最明显。尤其是“611”课堂中的小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各小组发言板演的次数累计、各小组文化墙评价,还有作业评价、教师及学校的特别嘉奖等都以量化的形式约束和刺激了组员,人人拒绝平庸,人人争做优秀,传统课堂中的纪律管理就弱化为学生以学习为中心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
这个“支点”就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充其量只是促进者、协作者或学习顾问角色。而传统课堂模式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学生的被动反应为主要特征,课堂表现为“讲堂”,教师是所谓的“讲师”。“611”课堂则不然,它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点”,标志着教师角色从“讲师”到“禅师”的根本性转变,已从普通行为主义的“授鱼”和普通认知主义的“授渔”完全转变到建构主义的“学渔”即“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从构成“611”课堂的“一体”即“6个要素”和“两翼”即2个“1”看,“学生自学”是基础要素,“小组互学”是核心要素,即便是“教师导学”也是在学生充分预学的前提下引发思维的“导”,因此整个“611”课堂呈现出的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的特点,使学生从被动学习→主动学习,使教师从低效教学→高效教学,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退隐到幕后,偶尔像禅师一样出来引导点化,这时教师是制片人或是导演。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我们深信,以“建构主义”为支点的“611”课堂一定会托起学生的未来。
“玉不琢不成器”,我们的学生连“璞”也不是,应该是“石”,点“石”成“器”何其难矣!所以关键是找到“点”和如何“点”?根据“611”课堂构成要素,我们找到了点“石”成“器”的5个“点”,即着眼点、着力点、落脚点、契合点和制高点,并名之曰:三“点”鼎立文武火+两“点”“煽风点火”共炖“学习力大餐”∶
所谓鼎立的三“点”指“着眼点”“着力点”“落脚点”:“着眼点”指教师要通过611课堂6个要素的组合设计引发思维碰撞达到学生“仁”“智”的高度统一;“着力点”指要用问题导引式激发学生思维,做到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学生思维深刻性的高度统一;“落脚点”指学生的学习要主动有效,能内化成学生的精神品格和思维品格。所谓“文武火”实指立“鼎”之后,“611”课堂“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小组互学、小组展示、教师评价”五个要素有机融合所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所谓“学习力大餐”指蕴含“分析、质疑、批判、创新、辨证、应用”等思维品质的学习力。学生用思维的文武火去“炖”学习力大餐,让这个大锅炖出美味,飘出醇香。当然“炖”这锅大餐,光由学生去“炖”还不够,还要加上教师的“煽风点火”:一“点”“煽风点火”指“教师评价”这一要素,即找寻“契合点”,教师像禅师那样通过“点拨与生成、评价与激励、追问和回应”,不断引导学生思维碰撞“契合点”,这样无数的“契合点”才能成为学生无数的“生长点”,整个课堂才是一条思维涌动的河流。另外一“点”“煽风点火”即掌控“制高点”,也就是说教师要像禅师那样掌控这锅大餐的“火候”,在实现“课堂落实”这一要素之余,追求大成若缺的“留白艺术”,这个“缺口”或“空白”等着让学生“插”上“两翼”即“思维导图”和“限时训练”去查漏补缺去思维翱翔。也许学生“炖”的只有“萝卜”味道,教师的“煽风点火”好比在锅中加上“肉”,这样这锅学习力大餐就不仅有“萝卜”的味道,还有“肉”的香味。应该说“611”课堂所“炖”的这锅“活色生香”的“学习力大餐”,主要由学生自己“炖”出来的,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教师点“石”的意义在于做价值建构的促进者、价值创生的促进者,让思维之蝶在瞬间翩然起舞。
以上四大方面,是关于我校推行“611”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2年来,我校依托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先后派出60多位老师到金华六中、义乌六中、温州苍南中学、台州实验中学等学校上“611”展示课,获得了广泛赞誉。当然,我们不会把这种课堂当作一种静态的模式,而要与时俱进。而与时俱进要靠广大教育同仁且思且行、且行且思的共同努力。我想,只要广大教育同仁抱着普度众“生”的信念,每一块“石头”在你“禅师”如佛的掌心里绽放都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浙江临海市第六中学)
(附:“611”高效课堂导学案范例及“611”要素解析)
临海六中“611”高效课堂要素解析
流程 含义 形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导学明确学习任务、指导学习方法 教师说学生听 简单、明了、激趣 明确学习任务个体自学通过个体学习、获得自身体验(合作学习的前提)练、问题形成 巡视、指导 完成导学案内容、问题思考阅读、思考、演小组互学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个体疑问,形成组内学习成果围坐、在学科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学习流程巡视、对小组学习进行指导、答疑、点拨轮流发言、讨论、记录小组展示 让学生上台展示学生个体发言、上台板演(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组织、引导、点燃、推动、解决问题聆听、反思、纠正、互动、收集教师评价重述 教师说 评价、纠正、强调、延伸、重述 聆听、纠正、理解教师评价(打分)、拓展、课内落实一是明确知识点是什么,在哪里。二是整理解题思路和方法,便于查阅和复习老师说学生记突出:知识点、重难点、明确考什么、怎么考,学什么、怎么学画线、记录、归类整理、
“6”——课堂六要素
“1”——思维导图(把所学习的内容按章节、单元、模块画出来)
“1”——限时训练(周周练、章节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