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晓亮 韩冰 孙瑜 宋高峰
摘要: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正在逐渐被人们普及常态化,社会形态的转变,学生需求的改变,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型,都要求学生管理工作发生革新。通过管理载体的创新使用,思想意识的建设包容,网络平台的全面推广,以及基础制度的完善建设,四角支撑学生管理体制。为高校学生顺利融入社会大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提供坚实保障。
关键词:学生管理,互联网+,网络技术,创新创业
顺应时代进步的需求,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创新创业等11个领域制定了网络化行动计划。现阶段,我国正在把建设网络强国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体现了国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准确理解,紧扣互联网时代的主题和脉搏。高校作为人才聚集地,创新创业领域的重头,应紧跟国家步伐和时代的变革。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应该更具有时效性、先进性和合理性。这是国家发展的自然产物,更是推动整个国家经济脉络运转的必然需求。网络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思想意识的建设,团队精神的建设,也是行为作风的建设,囊括师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积极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提升,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契机。
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的必要性
1. 社会形态的转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信息化认识和普及相较于发达国家较晚,美国等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上展现出了巨大的活力和优势。改革开放的长久道路,缩短了我们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到来,让人才实现了跨界流动。特别是智能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新技术应用迅速崛起,如同一剂强针,激发了社会方方面面的蓬勃的发展,促使社会治理模式开始突破性转变,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线下管理转为线上线下融合。随著社会的快速发展,大环境也时刻发生着变化,目前高校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较强、思维活跃,对于新形势下的教育管理就不能继续沿用老方法,试图通过新方法、新途径开展教育工作。
2. 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大学生群体日益庞大,他们是国家政策的主要践行者和受益者,只有充分认识现阶段高校学生新思想、新潮流、新内涵,从多角度、多形式、多方面进行学习管理,才利于将广大高校学生吸引到信息化网络化的主渠道。学生应该积极投入学习使用互联网相关技术,灵活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的特点,迎合创新、为我所用。
3. 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调动老师们积极采纳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利用网络实现‘面对面互动交流,是教学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让学生学会网络沟通,建设积极阳光心态,具备良好的社会素养,更是实现德育的良好途径。让学生从义务教育的传统应试,到面向社会灵活应对的有效转变,不仅有能力解决问题,更能创造性的积极解决各种难题。让教育教学变得深厚,丰富人们的精神,培养幸福感,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二、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的途径
1. 创新管理体制载体,激发师生互动新格局。以网络新兴的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起线上宣传,建设有特色的网络信息交互基站,发布有新意、有价值的新闻通讯,利用诙谐有趣的网络用语,吸引广大师生眼球,扩大影响,进入良性循环状态。为新同学提供学习生活锦囊,更好更快的进入高校学习状态。为老生提供最新的评奖讯息,发布模范学生事迹,激励优良学风建设。搭建研究生与本科生学习桥梁,为本科生长足发展奠定基础。为老师学生线上对话搭建平台,设立留言信箱,加大师生沟通机会,创造和谐校园生活模式。完善网站信息,从基本介绍到学校学院机构设立,从导师介绍到学生生活,从多角度、多空间、多方位立体发散,为老师同学提供全面周到的信息宝库,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2. 全民强化网络意识,共创和谐沟通新桥梁。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各级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要自上而下强化学习网络知识。通过网络平台宣传网络知识,结合组织教学课程,提高网络使用能力。具备适应智能化网络化社会的基本技能,运用网络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工作管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旺盛的生命力。思想意识建设要把觉悟意识放在首位,贯穿全程,对学生工作管理进行思想武装,让师生全身心投入高校生活高强度竞争当中,认识到信息化能带给我们学生学习无限活力。组织科普网络知识学习系统,引导老师正确认识网络传播、网络安全,为接下来制度确立打造坚定的思想基石,让网络成为绿色加油站,创建和谐校园生活。
3. 构建互交网络平台,拉动辐射管理新渠道。通过网络基站、社交软件等平台,团结有着丰富的经验老师同学,充分使用网络资源开展活动。利用合适的方法,让先精通带动后加入,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沟通渠道。用自然的方式将网络管理融入教学培养方式中,使得老师同学们更加主动的加入网络团体,更加认同网络管理方式。但是,现有的网络管理以及宣传平台大多由兴趣发起,将优良的方式方法经过制度标准化,永葆创新活力,将是工作重头。在技术学习方面,由网站建设人员对使用人员进行教育普及,让网络管理成为一种新潮流。
4. 坚固线下基础管理,营造积极工作新常态。个性化与公正公平的合理融合,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综合体制的需求不断提升,使我们追求的目标。在网络平台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管理方法的创新,加强管理灵活性,将成效惠及广大老师学生群体,提高团队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让教师和学生敞开心扉,相互了解、互惠互赢,把教师与学生紧密结合起来,为老师学生密切沟通减少隔阂、创造新空间。通过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创新学习方式,拓宽师生组织学习途径。以创新变革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加强学生在营造良好校风、学风中的积极作用。
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转型的根本
无论国家政策的发布还是社会制度的逐步建立,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人民,实现以人为本。在校园生活中,如何利用我们的网络管理实现学生积极进取,培养精英人才,合理服务学生,是我们革新的根本目的,也是终极目标。网络化衍生虚实结合的社会常态,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合理正确的获取正能量,更是我们应该格外关注的。一个开放式流动的知识传输,赋予学校高度活力,才能更能良好发挥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