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焕江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到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通过多种课外活动,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能力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并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教师的专业水平对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小学数学对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注重与学生交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发散的、创造性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一题多解、灵活多变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要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都是不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同的解题方式,只要是正确的、有道理的就要給予支持和鼓励。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要及时与学生交流并解答。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这不仅能够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教学效果,还能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和信心。
如教师在讲四则运算时,给学生出了一道趣味应用题:小明有18支铅笔,小红有15支铅笔,妈妈又买了13支铅笔,怎样分才能让两人的铅笔一样多?有的学生从计算铅笔的总数出发,求出现在一共有46支铅笔,每人应该有23支铅笔,小明原来有18支铅笔,因此应该再分5支,小红原来有15支铅笔,应该再分8支。有的学生先给小红3支铅笔,让两人的铅笔数相等,然后再平均分剩下的铅笔,能够得到同样的结果。教师对这两种解题方式都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种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好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还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潜力。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其对具体形象、新鲜有趣的事物更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环境。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在课余时间又因为贪玩,很少自主学习。这不仅使学生难以牢固地理解、掌握、运用知识,也使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自由发散的空间,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数学课堂,引导学生主动自由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要设计出宽松活跃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中,师生通过聊天式的平等交流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其次,教师要提出创新思维的问题供学生讨论。最后,教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自己是其引导者和评价者。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对其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总结。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如教师在讲画角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三角板和量角器分别画出60度角、65度角和80度角,并总结出量角器的使用步骤。小组学生边画边讨论,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还提高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接下来教师让小组同学讨论怎么用三角板画出15度角和75度角,这又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通过多种课外活动,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能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还能在日常生活的运用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理论与实际结合可以开展多种课外活动,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测量学校操场、草坪等生活中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时,会发现数学问题,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探索和自主分析思考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教师也可以把生活案例引入数学课堂中,给予学生充分的创造性思维自由发散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能力。
数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与生活联系密切。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提高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汪友俊.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求知导刊,2016(10).
[2]邓恩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8):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