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向蓉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体验,重视孩子们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试图达到培养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孩子们阅读水平的目的。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小壁虎借尾巴》。
2.三篇选文:《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片段)、《田鼠太太的项链》
(片段)、《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片段)。
【教学目标】
1.借助结构图,发现童话故事中的反复结构。
2.学习比较性阅读,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反复结构的基本特点。
【教學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阅读童话故事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童话故事的王国,去探索它的奥妙。(板书:童话)
二、回顾《小壁虎借尾巴》
1.我们以前学过童话故事《小壁虎借尾巴》,请大家重温故事内容,看看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小壁虎借尾巴)
生答:……
2.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第一次借尾巴的关键词是小鱼、拨水,第二次借尾巴的关键词是老牛、赶蝇子,第三次借尾巴的关键词是燕子、掌握方向。(教师贴关键词)
3.了解情节结构图:
刚才我们用找重点句、抓关键词的方法来梳理了这个故事的情节结构图,根据这个结构图,故事的主要内容就一目了然了。你们从结构图中体会到了什么?(生:动物的尾巴都是有用处的。)
4.了解反复结构:
请孩子们看这个结构图,你发现小壁虎三次借尾巴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它都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的?(先看上面的词语,再看下面的词语。)
三次借尾巴都是先写小壁虎向哪种动物借尾巴,再写动物不借尾巴的原因,像这样的写法我们就叫它反复。反复的情节多次出现,结构相同,内容相近,我们就叫它反复结构。(补充课题:
中的反复结构)今天,我们就借助情节结构图,了解反复结构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的群文阅读议题就是童话中的反复结构。
三、共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1.按要求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提示:
(1)快速默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用横线勾画出老太婆提出要求的相关语句,用波浪线在相关语句中画出关键词。
(2)对比作者描写几个要求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
2.指名学生回答:贪婪的老太婆一共提出了几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这个要求得到满足了吗?
师:第一个要求的关键词是要木盆,有木盆。……第五个要求的关键词是什么?(教师贴关键词)
3.比较《小壁虎借尾巴》和《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情节结构图,了解反复结构的两个基本特点。
师:请大家看看这两个故事的情节结构图,哪个故事的情节能前后调换顺序?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小壁虎可以先向小鱼借尾巴,也可以先向 借尾巴,故事情节互不影响,我们叫它并列结构。(板书)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故事情节为什么不能前后调换顺序吗?
师:是的,反复情节里边表达的感情和意思依次更进一层的,就不能调换顺序,我们叫它递进结构。(板书)
师:我们看看哪些图例可以用来呈现并列结构的情节?那房子形、泡泡形、楼梯形和树形的图例就可以用来呈现递进结构的情节。你们在画情节结构图时,可以选择这上面的图例,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例。
四、群文共读《田鼠太太的项链》(片段)、《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片段)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习的找、画、比的方法进行小组合作阅读有趣的故事《田鼠太太的项链》《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
阅读提示:
1.按要求自主阅读:
找:找反复的情节,用横线勾出相关语句。
画:用波浪线在相关语句中画出关键词,填情节结构图。
比:对比反复情节都是怎么写的,是哪种结构特点。
2.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情节结构图。
3.全班交流。
(分工)
展示情节结构图,学生在全班交流。
五、梳理统整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个反复结构的童话故事,了解了反复结构的两个基本特点: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接下来,我们来梳理统整一下这四个故事,它们的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有哪些?
预设:(略)
生:(略)
1.相同点:(1)故事中都有反复情节。
(2)每个童话故事都蕴含了一个道理。
不同点:1.反复情节出现的次数不同。(师:大家想一想:反复出现的情节至少要反复几次?为什么?老子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数字“三”就表示多。很多事物都与“三”有关,比如:“三思而行、三顾茅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最多可以反复几次?为什么?一般反复5次。我反复8次、10次、20次行吗?为什么?这样就太啰嗦了,没趣味。)
2.反复结构的特点不同,有并列结构和递进结构。
六、学以致用
1.说一说:你读过的童话故事中哪些故事含有反复的情节?它属于哪种反复结构?
2.写一写:试着创编含有反复情节的童话故事。
你们在课后试着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童话中反复结构的特点来创编童话故事,老师期待欣赏你们笔下的精彩故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