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君,陈 伟*,陈王之梦,徐强强
(1.台州市椒江区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站,浙江 椒江 318000;2.台州市椒江区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椒江 318000)
苯甲·丙环唑预防稻曲病药效试验
陈 君1,陈 伟1*,陈王之梦2,徐强强2
(1.台州市椒江区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站,浙江 椒江 318000;2.台州市椒江区农技推广中心,浙江 椒江 318000)
试验结果表明,掌握在水稻破口前7~10 d,即剑叶叶枕距0~3 cm,667 m2用30%苯甲·丙环唑(爱苗)乳油20 mL对水50 kg喷雾,预防稻曲病可达理想效果。
爱苗; 稻曲病; 药效
水稻稻曲病主要发病于水稻穗部,故而又称为黑穗病、谷花病,是水稻后期主要病害,所含病原菌主要是有色毒素,严重影响稻米品质,食用后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1]。随着粳稻和籼稻杂交水稻的推广,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2]。充分了解稻曲病的危害病理及特征,及时掌握防治技术,减少其对作物的危害,是目前水稻生产上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1.1供试材料
试验田位于椒江区三甲街道翻身村,选择前茬为冬闲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的单季稻田。供试品种为甬优12,采用露地水育秧,6月2日播种,6月27日移栽。
供试药剂有30%苯甲·丙环唑乳油(爱苗),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阿米妙收),均由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
1.2处理设计
设8种处理,处理1、2、3、4、6、7均为喷施爱苗,处理5为喷施阿米妙收,处理8为空白对照。其中,处理1为8月25日(破口前13 d)喷施1次,20 mL;处理2为8月25日、9月7日(破口前13 d、破口期)各1次,20 mL;处理3为8月28日(破口前10 d)1次,20 mL;处理4为8月31日(破口前7 d)1次,20 mL;处理5为8月31日(破口前7 d)1次,20 mL;处理6为9月3日(破口前4 d)1次,20 mL;处理7为9月7日(破口期)1次,20 mL;处理8为不用药空白对照。每处理面积133.4 m2,未设重复,每667 m2对水50 kg喷雾。同时,做好穗期虫害防治。
1.3调查内容与方法
1.3.1 抽穗动态观察
在试验田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丛,定期调查剑叶全展、破口进度,准确掌握施药期距破口期的天数;挂牌定穗观察剑叶叶枕距(剑叶叶枕至倒2叶叶枕的距离)与破口的天数,准确判断剑叶叶枕距与破口的所需时间,为指导面上的防治提供经验。
1.3.2 病情蔓延扩展观察
齐穗后每天观察各处理病穗的初见期,当初见病粒时,专选见病点固定6丛,进行定点定期调查,每1~2 d调查1次发病情况,直至病情稳定期。
1.3.3 防效调查
在稻曲病发病稳定期10月12日调查,采用平行直线法,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调查100穗以上,逐穗记录发病级别,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治效果,并对病情指数防效使用DPS统计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发病分级标准。0级,全穗无病;1级,每穗1个曲球或染病谷粒;3级,每穗2个曲球或染病谷粒;5级,每穗3~5个曲球或染病谷粒;7级,每穗6~9个曲球或染病谷粒;9级,每穗10个以上曲球或染病谷粒[3]。
1.4虫害防治
试验期间主要有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发生,防治选用40%氯虫·噻虫嗪(福戈)或6%阿维·氯苯酰(宝剑)+50%吡蚜酮(顶峰)。
1.5水稻安全性观察
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药后目测对水稻植株长势、叶片、稻穗等有无不良影响。
2.1抽穗动态
据调查观察表明,甬优12在8月25日剑叶仍处于抽生期,8月28日少量剑叶全展,8月31日剑叶全展率达88.6%,9月3日剑叶全展率达98.1%。9月7日为始穗期、9月8—9日为抽穗期、9月10日为齐穗期(10%茎秆的稻穗露出叶鞘2 cm为始穗期或破口期、50%露出时为抽穗期、80%露出时为齐穗期),丛剑叶全展至抽穗(破口)需10 d左右。
从挂牌定穗观察结果,在9月8—15日平均气温22.9~25.3 ℃的条件下,剑叶叶枕距平均(13±0.64) cm至破口需1 d,叶枕距平均(10.5±0.69) cm至破口需2 d,叶枕距平均(8.9±0.67) cm至破口需3 d,叶枕距平均(7.5±0.05) cm至破口需4 d,叶枕距平均(6.0±0.80) cm至破口需5 d,叶枕距4.2 cm至破口需6 d,叶枕距3.6 cm至破口需7 d。破口至穗颈露出叶鞘平均需(3.4±0.62) d,一般叶枕距在7 cm以上可见剑叶叶鞘内的谷粒。若在破口前5~7 d为预防定期,则剑叶叶枕距3~6 cm为宜;在破口前7~10 d为预防定期,则剑叶叶枕距0~3 cm为宜。
2.2病情蔓延扩展规律
由表1可知,自9月10日齐穗起每天观察1次。到9月16日(破口后9 d),处理1、2、7区已见病穗,除处理3区于9月20日见病穗外,其他处理区均在9月17日见病穗,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的见病期几乎无差异。从9月20日起每2 d观察1次,在8月25日、8月28日、8月31日喷药的3个处理在见病后病穗均无增长,9月3日、9月7日喷药的2个处理在9月20日后病穗稳定;阿米妙收8月31日喷药处理在9月24日后病穗稳定;空白对照区从9月17日见病后至9月28日病穗均在增长和级别加重,最快是9月20日至22日(破口后13~15 d),与药剂处理区有明显差异。
2.3防病效果
病情稳定期(10月10日)考查结果(表2)表明,不同时期用爱苗1次5个处理中,防效以8月25日、8月28日、8月31日处理为好,病指相对防效均为99.3%;9月3日病指相对防效为79.3%,明显差于8月25日、8月28日、8月31日3个处理,但显著好于9月7日处理。以9月7日处理效果最差,病指相对防效仅为56.6%。
表1 施药后定丛观察稻曲病增长动态
表2 不同时期施用爱苗对稻曲病预防效果
8月25日(破口前13 d)和9月7日(破口期)用爱苗各1次的病指相对防效为99.3%,与8月25日(破口前13 d)用爱苗1次处理无差异。8月31日(破口前7 d)用阿米妙收1次的病指相对防效为97.2%,稍差于8月31日(破口前7 d)用爱苗1次,但无明显差异。
2.4水稻安全性
在本试验条件下,整个试验期间供试药剂处理后目测对水稻抽穗、结实等无不良影响。
2.5施药前后天气情况
8月28日施药时晴好,施药12 h后有小雨天气,其他几次施药时和药后24 h内均为无雨天气。
通过不同时期应用30%苯甲·丙环唑(爱苗)预防稻曲病试验结果表明,抓住适期预防稻曲病能够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建议在破口前7~10d防治为宜,即剑叶叶枕距0~3cm;30%苯甲·丙环唑(爱苗)乳油667m2用药量20mL,对水50kg喷雾,宜在早上露水干后喷药,喷匀、喷足药液量,做到不漏喷。
[1] 余小平,李文育,廖世仪. 稻曲病的危害特征及其综合防治措施[J]. 安徽农学通报,2013(8):88.
[2] 张金萍,孙昌伟. 水稻稻曲病防治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6(5):20.
[3] 覃振新,林韦加,李春元,等.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穗瘟、纹枯病、稻曲病试验结果初报[J]. 广西植保,2011(1):8-10.
收入日期:2017-08-19
陈 君(1986—),浙江台州人,农艺师,本科,研究方向农作物病虫测报与防治,E-mail:junchen@126.com。
陈 伟,E-mail:625305033@qq.com。
文献著录格式:陈君,陈伟,陈王之梦,等. 苯甲·丙环唑预防稻曲病药效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0):1730-1732.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018
S435
B
0528-9017(2017)10-1730-03
(责任编辑张瑞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