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分析

2017-11-06 10:18
关键词:心肌炎病毒性心肌

王 娟

(茌平县博平镇卫生院,山东 聊城 2521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效果分析

王 娟

(茌平县博平镇卫生院,山东 聊城 252111)

目的 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患儿84例,按照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变化情况与治疗有效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肌酶指标CK-MB、Ctn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指标CK-MB、Ctnl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24%(40/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应用下对改善患儿心功能指标可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病毒性心肌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

病毒性心肌炎作为儿童多发疾病,主要因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纤维变性、弥漫性心肌间质性渗出等,患儿一般伴有心内膜炎症以及其他如乏力、胸闷、心悸等表现,若未及时控制治疗,极易出现心源性休克或猝死。临床治疗中,一般以西药控制治疗方法较为常见,对帮助患儿缓解其临床症状可发挥重要作用,而在其基础上辅以中医治疗方法,更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本次研究将就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1~7岁,平均(4.5±1.5)岁,病程12 d~3个月,平均(28.5±6.5)d。入选标准:①均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相吻合;②患儿入院均有家属陪伴;③所有患儿无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以及药物禁忌症情况;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42例,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与病症等方面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如做抗病毒治疗,取5~10 mg/(kg·d)病毒唑,静脉滴注。同时注意维生素补充,取100~200 mg/(kg·d)维生素C,静脉滴注,并给予1 mg/(kg·d)三磷酸腺苷,静脉滴注。为营养心肌,给予患儿1 mg/(kg·d)辅酶Q10,分2次口服。另外,对症治疗中,应注意对患儿易出现的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等进行控制治疗。

观察组患儿在西医治疗的同时,联合中医治疗方法,药物成分取赤芍18 g,党参15 g,生地与当归各12 g,川芎、白术与黄芪各10 g,枳壳8 g。同时,以不同证候为依据做辩证治疗,分为:①热毒攻心、邪热炽盛,患儿临床表现以舌红苔黄、咽痛、心悸与畏寒发热等为主,可在原有的药物成分中加入丹参15 g,银翘12 g,金银花与淡竹叶各10 g;②气阴不足、正虚邪恋,患儿有舌薄苔白、低热不退等症状,取麻仁13 g,麦冬12 g,白芍与柴胡各10 g加入;③心阳虚衰,患儿脉细弱、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取大枣15 g,细辛13 g,白芍与桂枝各12 g,附子10 g加入;④痰湿内阻证,患儿有胸闷气憋、体胖痰多症状,取瓜蒌15 g,茯苓与半夏各12 g加入。用药均采用水煎服方式,每日1剂,可分两次或三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CK-MB、Ctnl等变化情况。同时,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评价[1],分为:①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心肌酶指标正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②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肌酶指标趋于正常,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异常;③有效,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心肌酶指标有明显改善,心电图显示有异常,但不明显;④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有加重表现。痊愈率+显效率+有效=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数据均录入WPS xls表格中,采用软件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肌酶指标CK-MB、Ctn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肌酶指标CKMB、Ctnl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CK-MB(U/L) Ctnl(u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7.50±5.20 12.50±3.50* 0.21±0.03 0.08±0.02*对照组 37.90±4.90 24.60±4.00 0.22±0.04 0.15±0.03

2.2 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比较

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24%(40/42)高于对照组80.95%(3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n(%)]

3 讨 论

关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从西医角度出发,在病理机制上主要表现为自由基氧化损伤、免疫反应损伤以及病毒直接作用等。特别病毒感染情况下,心肌受损,且特异性抗体、抗原形成于新机表面,引起炎症变化[2]。治疗中要求以急速抑制免疫反应,且通过营养心肌,使心肌损害得以控制的同时快速恢复心肌功能[3]。而在中医理论下,将病毒性心肌炎发病原因归结于六淫之邪,症状表现以心气虚衰、手足心热、心悸怔仲等为主。治疗中除要求活血化瘀、补气养阴外,要求做辨证治疗。如对于热毒攻心患儿,取丹参、银翘与金银花等,可起到解毒护心效果。再如正虚邪恋患儿,给予柴胡、麻仁与麦冬等,有益气养阴、清热利咽之功效[4]。

本次研究可发现,观察组患儿在心肌酶指标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实际开展治疗工作中,考虑到患儿机体不适感较强,加之环境带来的陌生感,易出现哭闹不配合情况,要求在做好鼓励工作,由家长配合完成治疗,以此使治疗效果达到最佳。

综上所述,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应用下对改善患儿心功能指标可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 刘 娜.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5):121+123.

[2] 王大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49-150.

[3] 阚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5):193.

[4] 刘 威,徐建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护理体会[N].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08):214-216.

R725.4

B

ISSN.2095-6681.2017.23.168.02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治病毒性感冒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