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

2017-11-04 14:43张铁民
学习导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认识马克思主义实践

摘要: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克服和防止各种轻视实践,脱离实践的错误倾向。实践是实事求是的基础。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实践 认识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的手段。这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思想,具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明确指出,人类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而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除了生产活动外,人们的阶级斗争、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也是社会实践,它们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也产生广泛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对认识发展的影响更为深刻。毛泽东同志指出:“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革命的道理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最后这句话实际上是对王明的批判:王明不亲身参加中国革命的实践,而是靠背诵和套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的词句来指导中国革命,他就不可能知道中国革命的道理和方法吗?

人的知识和才能是从实践中来的,根本没有什么“生而知之”的天才。比如说,狼孩小时候就跟狼生活在一起,所以尽管有人的头脑,却没有人的思维和智慧。明朝有个朱文圭,两岁就被明成祖关了禁闭,57岁被放出来,对世上的事物一无所知。可见,人光有头脑,没有实践,是不能产生认识的。

我们承认知识、才能来自实践,并不否认人们由于生理上的差异而造成智力上的差别。然而,优异的生理素质只是成才的一种物质条件,并不等于知識和才能本身。那些杰出人物的聪明才智也不是天生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所决定的。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那种轻视实践,颠倒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的观点和做法是根本错误的。

既然实践是能动的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手段,那么,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就应当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克服和防止各种轻视实践,脱离实践的错误倾向。当然,知识的获得除了实践的直接经验以外,还有间接经验。我们不可能一切都依靠直接经验,间接经验也是很重要的。间接经验对于自己来说是间接经验,但对最初发现它的人来说,还是直接经验。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实践,亲身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又要重视读书学习,接受间接经验,但总是要以亲身实践作为我们掌握知识,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宋代诗人陆游写过一首勉励儿子的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的“躬行”,其实就是指社会实践。周恩来总理有一句对联,叫做:“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所谓“无字句处”,讲的也是社会实践。《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毛主席青年时代在湖南一师读书,暑假期间与同窗好友萧子升到乡下去游学,叫做“读社会这本无字书” ,毛泽东当时引用了顾炎武的话说:”欲从世间万物而学之,正当汗漫九垓,历游四宇,读无字之大书,方得真谛。” 乡下的一位老学者叫夏默安,对毛泽东和萧子升的做法不太理解,认为学生只要在学堂里刻苦读书就行了。毛泽东对他说:“天下事,事皆有理。尽信书,不如无书。有字之书固然当读,然书中不过死道理。世事通明皆学问,故学生二人,欲从山泽草野,世间百态中,读无字之大书,求无字之真理。” 这实际上就是社会实践活动。就是要在实践中学习,获得知识与学问。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就是说,实践是实事求是的基础。不通过实践,你就不能从“实事”当中求得“是”(即求得真理、真知)。这就是所谓“实践出真知”。不通过实践,你对客观存在的“实事”再怎样冥思苦想,也无济于事,也不能想出事物真正的道理和规律性。《大学》这本书里讲了一个概念叫做“格物致知” 。它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发源于“格物致知”,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那么,《大学》里面所讲的“格物致知”这个“格物”,笔者认为就应该是亲身接触客观事物,深入到客观事物的内部,来探求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从而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即“致知”。笔者认为这个“格物”绝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冥思苦想,而是深入实际的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坚持实践的观点,是坚持实事求是,端正党的思想路线的需要,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也是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需要。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不是它的设计者头脑中固有的,而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结果。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经过反复实践。从初期的“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的“顶层设计”,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实践出教训,实践出成果。一个不懂得实践,只凭想当然办事,只凭着书本办事,只凭着老经验办事,这样的领导者肯定不是一个好的领导者,不会带领人民群众取得社会主义改革的任何成果。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既要注重实践,又要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改革不偏离社会主义方向。我们不要像一些人那样,总是以为我们的改革就是要向资本主义靠拢,就是要逐渐远离社会主义。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我们永远要高举的旗帜,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我们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又要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中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张铁民,男,1960年3月出生,汉族。籍贯:辽宁省大石桥市。工作单位:辽宁省营口市委党校。学历:研究生,学位:学士,职称:教授。营口市连续四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带头人。研究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马哲基本原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识马克思主义实践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