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7-11-04 22:13刘晓燕
魅力中国 2017年4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初中教学有效性

刘晓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化在广袤的知识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教学逐渐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未来重点,如何改变原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尴尬地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质效,是初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命题。本文拟从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分析阐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必要性、有效性的体现层面,从而探索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中教学;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

一、把握教学理论、更新教学模式

第一,改进备课教材形式及内容、提高实践课堂备课的质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初中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教学思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教学思路往往是在课前准备中逐渐形成。教师只有充分把握好教材的核心实质及重点难点,并通过备课的方式理顺教学思路,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表现,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活动。传统的书面备课、板书教学方式,使得教师的大部分备课内容难以全部传授给学生,口述教学容易被学生所忽略或者遗忘,而且重点难点只能通过教师的不断强调和重复才能引起重视,板书又会消耗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师的板书与口述难以做到同步进行;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如果教师仍然采用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难以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没有运用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难以体现其价值和成效。

第二,采取PPT制作等多媒体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备课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内容都纳入PPT课件中,在课堂教学时一边讲述教学内容,一边播放PPT课件,既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又能够通过字体改变、颜色调整等方式使重点难点一目了然,这对于任何初中课堂教学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更不用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了。

第三,培養学生正确的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价值观,避免学生走入误区。在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时,利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切实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应该如何把信息技术和网络用在正确的地方。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适时地强调信息技术的使用方法,特别是网络的用途,不仅仅在于网络游戏,更重要的是网上分享的各种学习资源、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学习,而且通过信息技术的熟练运用,可以更好地、更加高效地开展其他学习,从而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衍生功效,避免学生沉浸在网络世界中无法自拔。

二、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第一,把握初中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发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用。现阶段的初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实际上处于一知半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该着重于学生的基础理念的培养,告诉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理念和相关知识体系,使学生形成科学正确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纠正过去对信息技术的误解或偏见。由于初中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经验比较丰富,而数学、物理、英语等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少,对信息技术中如编程、软件制作等难以理解,而对信息技术的概念、地位、作用、价值等理论性知识又缺乏兴趣,因此必须针对初中学生的个体特点,减少大而空以及专而精的教学,要贴近学生自身实际,因材施教。教学内容应以信息技术在当今时代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总章,以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实践运用为分则,将可理解、可领会、可运用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内容的总要求,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正确的信息技术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现在和未来,从而紧跟时代潮流,不被信息技术的飞越发展所淘汰。

第二,营造轻松熟悉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兴趣是初中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初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青春期,死板的教学和强硬的手段会让相当部分的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即使坐在课堂上也心不在焉,难以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设计初衷。现如今,青少年基本能够熟练使用电脑、手机、ipad等科技设备,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交、搜索甚至学习新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相当部分的信息技术运用手段和技巧。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尽可能地与学生的生活、娱乐习性相匹配,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第三,建立虚拟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将课堂教学的地点设置在微机室,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操作,通过局域网传输课堂知识和教学内容,运用聊天工具等进行全班集体教学互动,既避免了学生喧闹嘈杂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还使学生在一种熟悉的交流环境中放松地学习和互动。此外,在教学内容上要避免干巴巴的知识灌输,而应该充分结合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兴趣点,通过讲述一些软件游戏的原理和制作,将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甚至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制作一些简单的软件或游戏程序,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

三、强化小组教学,促进团队合作

现如今,许多学生对于某个或某些方面的信息技术的掌握,甚至可能高于专业教学毕业的教师,因此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使用学习主动学习,并通过小组教学的模式,组织多名学生进行小课讨论和知识分享,从而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知识传递,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巩固原有知识。同时,小组教学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良好平台,进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生和交流互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当然,小组教学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弱化,相反的是,教师在小组教学中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明确小组教学的主旨和主题,避免将课堂教学演变成闲聊会或茶话会;把握教学节奏和中心思路,避免小组教学异化成游戏交流;及时对学生的错误知识进行纠正,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避免以讹传讹;适时地对小组教学成效进行总结,提高小组教学质效,使学生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四、结束语

在社会发展大趋势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逐渐摆脱了原有的“鸡肋”地位,逐渐被教育领域所重视和关注。然而受传统教学理念与方式的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仍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一核心,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在未来的运用,着力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和实用性,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信息技术人才,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科技大国。

参考文献:

[1]郭立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8.

[2]邵光信.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课课堂管理[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6).

[3]刘锦兴.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8).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堂初中教学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实践方法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计算思维能力培养问题的探讨
电子学档评价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