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发涛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掌握着学生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但现如今,这种教学模式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计算机多媒体与教育教学的整合,为现代教学带来的福音,让课堂教学质量逐渐得到提高。
关键词:计算机;现代教育技术;兴趣引导
一、利用多媒体的信息量大和迅速快捷,使课堂教学得到充分扩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凭借几本教材,几本辅导资料等一些极其简单、有限的物质条件展开教学,加之教学手段落后,严重的制约了课堂教学的拓展。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实践后,教师便可以在教学之前通过互联网搜集到相关资料做好准备,课堂教学中,围绕课本,教师便可利用计算机及时在课堂插入大量相关内容,也可以一个知识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认识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便不再单一和肤浅。由于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传输信息快捷方便,大量信息迅速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便眼前一亮,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
多媒体的应用可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知识平台,学生利用教学课件,或通过互联网自主地查找与教学有关,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积累经验。例如,数学中教学统计图时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某特定方面的数据和资料。之后,进行整理和分析,制成各种统计图,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这样不但可加深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还可积累经验,在他们实际探索分析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也强化了对问题的自主求解能力,就有一种特殊的成就感,以后也就乐于主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长期的自学探索过程中就能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范围。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出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示意图,然后启发学生来提问,有学生提出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师不急于给学生解答,而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析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有学生对此问题提出了富有独创的见解,他说:“我在纸板上画一个对角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它只有长和宽,没有高,当我把这个长方形剪下来时它就有了高,尽管它的高不易直观看出,但它却是一个长方体。”正是有了这样的电教手段加以学生的质疑问难、自由讨论过程,学生才能有如此独到的见解。
四、运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呈现过程,“意会变言传”
多媒体教学可产生优良的視听效果,而人的视觉、听觉又是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学生对信息的接受、储存。其特有的优势对学生产生一定强度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没有引起学生注意,感知就不会产生强烈观察力。而观察力是在感知过程中并以感知为基础形成的,离开了感知也就没有了观察。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不断提高学生注意的品质,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运用多媒体教学时重点内容要突出、主次分明,让学生对重点内容更容易理解。
例如,在flash课程中要学生制作一个绚丽的烟花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理论讲述它的制作过程或是效果如何灿烂,但学生对效果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上,不知效果如何才能符合要求。当教师用动画演示一次后,学生观看它的动态效果后就可以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接着教师再解释一次制作的步骤及要求,就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学生到电脑房上机实践,教师加以辅导。
五、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要想办法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兴趣。
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事物在运动、发展、变化。学生通过听、视、评、悟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总结: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已经难以离开计算机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对个别教学内容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利于因材施教。我们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完成个别化学习所需要的大量工作。如此一来,教师们的工作时间可以大大减少,而且也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史创明. SQL Server2000中文版数据库管理与应用标准教程[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龚沛增.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