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树立以及思想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學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教思想品德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就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改革
在现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尤其重视对学生的价值观念的培养,通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全面的成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我认为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尝试利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通过生活化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所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和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以后,回到生活中进行实践,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的价值观念的树立更加的牢固,所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探索如何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德育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让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教育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能够看清社会中的善恶丑美。这个环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选好教学材料,运用好教学方法,在提问的时候要抓住重点做好引导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能够一步步地深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的道德能力。
教师在学生的思维能力被激发出来之后一定要乘胜追击,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建议和问题,在课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和思考路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一定不要让学生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思路走,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思考问题。教师要接受学生不同的见解,有时候学生的想法比教师的还要圆满。教师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道德知识放到生活中学以致用,给学生一个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知识去灵活地运用,解决问题。有时候学生自己的一些道德行为、善良的想法在生活中得不到肯定,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对思品课产生怀疑。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要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面对这件事时要这样做,而是让学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问自己会怎么做,做完之后别人会怎么看等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去思考、去体會。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善恶观,有自己独特的道德观点。例如我曾经这样问学生:“如果有陌生人向你问路,你又跟他讲不明白,你会怎么做?”学生带着我的问题开始讨论,最后得到一个一致的结果在全班分享。这样的以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也让学生有了新的学习体会。
二、让教学素材回归生活
新课标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和老师更加贴近,缩痂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这告诉我们,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亦师亦友,绝对不是传统式的夫子教学。这样老师在给予学生们知识的时候,也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平等自由,在愉悦的环境中生根发芽。举个例子来说:小学思想政治有一课名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上课之初,我就为学生们展示了4幅图片,围绕当今社会不文明现象为主题,询问学生们的经历,学生们在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我也讲述了关于这些图片的我的亲身经历。这样就完成了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一次交流,这告诫我们全体教职工,在日常生活中,绝对不可以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
三、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做一体的生活化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实现品德教育的目标,不仅要通过课堂教学要渗透品德修养的教化,还要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对于小学生而言,不管是学雷锋做好事,还是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都是其品德修养的表现。但从现代社会来看,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的培养也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更全面的品德道理素养。因此,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思想品德课堂走向课外,从而形成学做一体的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必由之路。
以《让诚信伴随我》为例,笔者就针对社会诚信缺失的现实状况,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笔者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上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我向同桌或好友承诺一件能做好的事情;二是与父母一起制定生活诚信表;三是在班级公开诚信承诺书。通过学校、家庭、同学的监督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落实,使小学生在学做一体活动中养成诚实守信的品格,并以此为依据建立每个学生的诚信档案,每个月向学生及家长公开一次。在这样有内容、有监督、有措施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小学生不仅会力争做好自己承诺的事情,而且还会形成互相监督、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
四、教学环境回归生活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想贴近生活,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课堂内外共同努力,让学生通过实践积极思考,亲身感受。因此,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从课堂走向生活实践。在进行生活实践之前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且在计划周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走入课外实践中,让学生亲身感受生活中蕴藏的道理,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不同的生活环境会让学生形成不同的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有真切的感悟。
五、组织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走向生活
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太过于注重课堂上的讲解,使学生在学习了知识点后在生活中难以运用,部分学生由于性格偏僻或家庭环境等原因,难以融入集体教学中[3]。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动手的能力,通过组织班集体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在培养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又让学生对思想品德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综上所述,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该贴近生活,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周围的一切环境,从而达到塑造性格以及培养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这就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注重将教学内容回归生活、教学环境回归生活以及评价角度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向忠勇. 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J]. 考试周刊,2016,86:129
[2]吴勇.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生活化研究[J]. 才智,2016,22:45
[3]李莉.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2016,03:1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