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晋贤
【摘 要】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是传输固有知识,而是培养起学生的学科思维,进而在未来脱离系统教育时也就具备各方面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本文将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出发,具体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科思维 提高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8.086
学校教育是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发展水平,以教师为桥梁教授给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内容。诚然,从表面上看学校教育注重的是对于理论性知识的传输,以及学生精神的填充和升华,但从深层意义上看,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从而在未来即使离开学校这艘大船,没有教师作为桥梁,也依旧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顺利前行。所以,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也一直在向此方面靠拢,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不仅仅是我国教育制度的科学变革,更是对于教育培养人才这一最终目的的实践。因此,在素质教育注重思维和能力培养的教育大环境中,我们日常教学中也许围绕的都是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知识内容,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认清自身的最终使命,从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学科思维的建立。
数学这门学科属于理性学科的一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涉及公式、定理内容较多,所以主要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几何等问题的学习方面,而分析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对于问题的角度分析等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应对于应用题部分。实际上,各种思维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常情况下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存在,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培养。当然,初中数学涉及的内容相对容易,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也并不是要求多么深入,因此不论是抽象逻辑思维还是分析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开好头,打好地基,从而保证未来学生思维能力的步步巩固。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好思维搭建
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是刚刚进入初中阶段的初中生,大部分不具备学科思维,虽然学生在学科的学习天赋方面有所差异,但天赋上的差异在后天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努力来缩小甚至是消除。因此,在我看来初中数学学科思维的培养方面,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教学的初期,通过知识教学给学生做好学科思维的大体框架搭建,而思维框架的搭建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例题教学。
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是一个精神培育的过程,所以教师的“器”不是通俗意义上所看到的外界物质,而是教师自己。要想给予学生思维方面的搭建,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事先自身知识和思维的不断巩固和提升。一方面,教师不仅要对于所讲解的课本知识内容做到滚瓜烂熟、举一反三,还要对于超出课本之外,但与课本知识有关联的知识内容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因为教师只有对课本知识了解透彻,才能在例题讲解过程中做到事无巨细、尽善尽美帮助学生打好知识基础,而对于课外相关知识的掌握则可以让教师在例题讲解过程做到张弛有度,授课内容更为丰富全面,为学生听课过程中思维的发散打好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巩固自身的学科思维,这样才能在例题讲解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启发,引导学生找到更丰富的问题思考切入角度,从而通过问题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学科思维。
其次,对于学科思维建立來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堂例题的讲解。直观上来看,数理化等都是偏向于问题解决型学科,即根据既有公式、定理通过不同角度的思维切入来解决不同的问题,而对于这一类学科来说,教师进行知识输出和思维建立最为主要的途径就是例题教学。所以,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例题为中心进行抽丝剥茧,从而帮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获得一类问题的思维模式。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数学思维的建立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讨论,教师可以作为知识的引导者和点拨者对于课本上所列出的例题进行讲解。因为课本例题往往代表着最直观、基础的思维逻辑,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打基础。然后在例题的基础上选择类似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这样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就是思维交互影响的过程,更有利学生数学思维的多样化,并且教师可以作为最终的解惑者出现帮助学生统一归纳,解答疑惑,给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从而实现数学思维的巩固。
二、合理化的课下引导实现思维的质变
学科思维的建立并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以完成的,所以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是不可能实现的,还需要课下时间内教师和学生长期的共同努力。
首先,在素质教育教学体制的今天,应试教育制度下所提倡的“题海战术”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绝对不可取的。但是熟能生巧,量变促成质变也同样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撼动的真理。所以在课下教师就要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重量更重质,让学生所做的每一道题目都具有一定的思维代表性。一方面,结合当天所学重难点内容布置课下作业,毕竟教学大纲中列出的重难点不仅是考试内容,更是呈现出学生现阶段思维建立的方向;另一方面,则是针对不同学生的思维薄弱点对症下药,不同学生在不同数学知识学习方面也会有差异性,这也正是反映出学生思维方面的薄弱点,通过布置作业的针对性可以有效的进行弱点补足,实现学科思维的全面发展。
其次,在课下指导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学生习惯的养成。因为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科思维的建立绝大多数程度上依靠的是知识的反复练习和掌握,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少走弯路,避免有限学习时间的浪费。而我认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种习惯就是错题和典型题目的整理,因为对于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所需要的抽象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来说,并不仅仅是一两道题目就能够概括的,学生需要不同角度不同类型的题目反复练习才能最终形成,而典型题目和错题的整理,可以让学生随时回顾自己解题的不同思维发散,从而逐渐塑造起较为完整的数学思维。
总之,数学思维的建立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教师通过例题进行思维的指导和学生通过不断练习进行巩固两方面密切配合,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打好数学思维的基础,从而在未来进一步的实现数学思维的完善,提高学生的数学自主学科能力做好准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