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瑜
随笔是学生较为常见和喜欢的一种作业形式,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练笔途径。学生可以在随笔中自由地发表议论、抒发情感,语言灵动、形式多样,正所谓“意之所之,随即纪录”。
一点随性真实的感悟,一种欢快愉悦的心情,一段见解独特的读书札记,一篇情景交融的旅行日记……正是这样没有思想负担、无须华丽辞藻、更不谈严密结构逻辑,如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惬意的写作形式让学生愿意亲近、走进、沉浸。
地铁现在已经成为了人们出行搭乘的重要的交通工具。地铁中“上演”的有关家庭教育的一幕幕成为了学生随笔的热议话题:
“三四岁模样的儿子问爸爸还有几站能到?爸爸伸出四根手指,一二三、一二三四不停比划,儿子富有穿透力的清脆的童聲几乎整节车厢都能听到。其实数数根本不用急着教,但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作为父母倒是应该对孩子反复强调。如今的家长,着急着教认字、教拼音、教单词、教奥数……而最最应该拥有的规矩和教养却不教、不强调、不懂得言传身教。”
“场景一:母亲一边剥着糖炒栗子往女儿嘴里塞,一个又一个,香气四溢,一边仔细地询问女儿,今天的芭蕾课老师教了什么新动作?学舞蹈如今已经成了女孩的一门必修课,如果说芭蕾是一门最美、最崇高、最富有魅力、最锻炼提升女孩气质的艺术,那请问一个在地铁里肆无忌惮吃糖炒栗子的女孩,还有啥气质可言?场景二:母亲催促孩子赶紧从刷卡通道钻过去,孩子不肯钻,说他应该买票了。母亲一脸尴尬说你不用买,身高还没有到,孩子争执说自己已经到了,于是母亲摁着孩子的头钻过了收费通道,母亲手上拿着的是著名的英语机构的广告布袋,一路小跑赶着去上外教课,动辄3、4百元一次英语课和3、4元一张的地铁票孰贵孰贱?这样的家教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即便操有一口纯正的牛津腔、伦敦音又有何用?家教呀!家教?”
借着地铁中的所见所闻,学生的随笔中议论的核心实则是社会公德、家教门风。教师在指导点评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维度的思考,即对一个孩子个人素质的培养所包含的内容,对一个社会人的整体认识标准。及时捕捉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并将随之产生的思维火花随时记录,大胆勇敢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和见解,宣泄自我的情绪,不是单纯为了写作而写作,这正是随笔这种文体在形式上的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和内容上的包容开放。但随手、随心不等同于随便、随意。对生活的关注、思考和干涉的确是非常好的一项随笔内容,但在思考和批判的同时,理性、辩证、全面地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积极地认识生活,表达健康的思想情感,这样的见解评论、情感抒发才不偏不过不随。
随笔作为一种重要的练笔途径,与指令性写作的刚性特点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提高学生写作基本素养、培养写作基本能力的愿望和要求是殊途同归的。在写作训练中,如果不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自主,学生写作素养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高。但若简单化、表面化地强调随笔的形式、内容、主题的自由,也是脱离实际,陷入误区的。观察生活、审视生活,从生活中找寻写作的素材,产生写作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深化思想,使对生活的感受或认识清晰化;丰富材料,根据具体材料和思想找寻适当的写作形式这才是随笔写作该有的过程。一位学生将姨夫身患重病,阿姨对其悉心照料,出门前给姨夫系鞋带的一幕在随笔中刻画出来,由夫妻在患难中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真情,学生联想到西式教堂婚礼的誓词,对生活的感受认识通过这个细节刻画清晰化。
“周末跟小阿姨碰头,临出门时看到了这样的一幕:阿姨俯下身子蹲在地上给姨父系鞋带,紫酱红的板鞋上雪白的鞋带在阿姨手里娴熟地扎着结,一只鞋扎好,阿姨替姨父理了理裤管,继续扎另外一只。所有的动作都是那么自然,原本高大威武的姨父因为重病已经骨瘦如柴,人也迅速苍老,但阿姨把他照顾料理得十分精细,走出来,清清爽爽,没有一点因为重病而邋遢随意。相反,为他重新添置的服装都是运动系列,棒球帽,连帽卫衣,牛仔裤,板鞋,斜挎小包,姨父打扮得跟小伙子一样。望着眼前已经年过半百,头顶增添了不少白发的小阿姨和苍老得像他爹却被打扮得像他儿子的姨父,我突然想到了那英的那句歌‘心酸的浪漫。耳畔回想的是西式的那句庄严而沉重的誓词:无论疾病还是健康,无论富贵还是贫穷,都要与对方一生相伴,永不分离。”
短小的一篇随笔,真实的细节刻画,浓浓的真情展现,深刻的人生体悟。随心随情,但不随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