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研究

2017-11-04 08:05彭明唱
市场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徐州小镇特色

彭明唱

徐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研究

彭明唱

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对于转变地方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徐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徐州今后特色小镇建设应突出特色,打造产业与文化发展新平台;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小镇活力;推动智慧小镇建设等方面获得突破,才能更好地提升特色小镇整体质量。

徐州;特色小镇;产业;研究

“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特色小镇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徐州在特色小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色小镇体系日趋完善,品牌特色小镇不断涌现,但在发展中一些特色小镇经济活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欠缺,财政实力弱,缺乏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特色小镇整体特色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因此,如何有效的提升特色小镇整体竞争力,加快地方发展,是当前特色小镇管理者、居民和社区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和理念

特色小镇的内涵与理念在现实中存在两个版本,一是国家发改委与住建部版本,另一个是浙江模式。从空间范围及行政建制意义上来理解,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注重的是以建制镇为单位的特色小镇培育,因此可以称之为“广义”的特色小镇。而浙江模式的特色小镇,主要是以提倡生产、生活、生态景观融合型的“非园区、非社区、非景区”为特征的,范围为3平方公里,核心区1平方公里的产、城、人、文一体化的特色空间聚落,因此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特色小镇。无论是广义的特色小城镇,还是狭义的特色小镇,都需要围绕“特色”来进行创建、培育和发展。因此,当前我国的特色小镇建设要基于构建“特色”为主基调的小镇发展理念,以新兴产业、第三产业为主打,其特色产业应该“特”而“强”;重在功能融合,营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上下功夫;在规划、设计、运营、产业培育的各个环节中做到顶层设计,才能更好地将特色小镇的治理体系更新和创新,推动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

二、近年来徐州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概况

(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较快,中心镇创建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2016年徐州市城镇化率为62.4%,比2015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县域城镇化水平比2015年提高1.6个百分点,达到53.0%。其中5个中等城市建设,30个重点中心镇、30个重点镇和130个新型城镇社区创建卓有成效。为推动中心镇提档升级,2016年徐州市选择8个镇(街道)开展新型中心镇(小城市)试点建设,努力将试点镇建成县域人口集中的新主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要素集约的新载体,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副中心。同时还相应地选择了21个试点开展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心镇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徐州市政府从2017年开始将连续3年,市财政每年补助每个新型中心镇(小城市)创建试点镇建设资金1000万元、补助每个特色小镇示范点建设资金500万元,这在很大程度上为特色镇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省级品牌特色小镇建设获得突破性进展

进入“十三五”以来,徐州市的品牌特色小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住建部公布的127个特色小镇中徐州的碾庄镇第一次入围。2017年5月,江苏省发改委公布的首批25特色小镇名单中,沙集镇榜上有名。2017年5月江苏省公布105个农业特色小镇中徐州有11个农业特色小镇入榜,其数量上占全省总量的10.5%,占苏北5市总量的23%,这在徐州特色小镇建设史是一次重大的数量突破,也标志着徐州特色小镇整体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省级品牌特色小镇名单见表1。

表1 2016-2017年徐州省级以上特色小镇名单

三、徐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小镇的特色优势产业不强,整体竞争力不高

近年来徐州市一些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未能发挥小镇的中心功能和特色优势,造成其主要原因是高端产业的小镇很少,缺少高新兴技术支撑。产业是小镇的生命力,特色是产业的竞争力。根据江苏省2017年4月发布的第一批(25名)特色小镇,主要聚焦于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意创业等方面,虽然从表1可以看出徐州的农业特色小镇占据优势,但在高新技术特色小镇方面徐州只有沙集电商小镇入围。而公布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色小镇集中在苏南,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徐州特色小镇在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优势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代表特色小镇的发展的成熟度和整体竞争力的主要标志,是吸纳优秀人才和农业转移人口的蓄水池,如果没有一批优秀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色小镇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特色小镇整体质量的提升与发展潜力。

(二)小镇规划共识不足,特色不明显,宜居功能有待提升

尽管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越来越受重视,且有些小镇规划得很好,布局得比较合理,但仍有不少特色小镇仅有规划意识,却未能达到规划共识,尤其是缺乏一个以法律为依据来巩固的共识,直接导致了“一届领导一个规划”的现象很普遍。并且上下任领导之间没有任何连续性,往往是下一个领导要么修正上一个领导的规划,或者完全搁置而重来。更为严重的是,每一任领导的首要考量往往是GDP增长,而非城市规划意义上的城镇化,使得徐州很多的小镇呈现出“千镇一面”。例如一些小镇的楼房越盖越多,而产业不见雄厚,文化资源尤为稀薄,在小地方定居的文化名人更是寥若晨星,当许多小镇扩张平台搭建起来,而它们或者是产业上的“空心”,或者是文化上的“空心”。这样的小镇仍将是中国城镇化大潮中的“城乡结合部”,与越来越富裕的大城市相比,它们没有留不住人才的优势,在未来将无法安定下来,形成不了坚定、清晰的自我,甚至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的掣肘。

(三)产业科技含量偏低,人才缺乏

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主要资源、政策、人力要素向大中城市靠拢,使得小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先天的劣势,一方面产业多为粗放型、小规模的传统产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生命周期短,产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小城镇在产业人才吸引、经管人才相对缺乏,成为制约小镇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徐州的特色产业小镇与相比苏南地区来说虽然在生活成本比较上占有优势,但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工资待遇不高,地理环境优势不明显等因素,这就很难吸引到、留得住技术型,专业型人才。而在特色产业小镇从事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本地农业转移人员。例如沙集电商特色小镇从事的就业人员也大部分是本地的农业人口构成,他们主要从事物流配送、仓储管理、订单分配等工作,缺乏对电子商务体系深层次的挖掘与创新。此外一些以旅游为主的特色小镇面临边“建”边“管”的状况,缺乏专业人才的指导与管理。

(四)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有待加强,管理缺乏有效的机制创新

当前徐州的特色小镇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城乡枢纽节点上,这为其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基础条件,但如果进一步分析小镇内部的基础设施,不难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小镇一般都只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服务设施与中心城市相比还比较简陋,配套建设短缺,整体功能还不完备。小镇环境不美,镇区规划建设滞后,街道狭窄,建筑杂乱,绿化稀少。环境卫生治理、车辆乱停乱摆等问题较为突出,道路硬化、供电通讯、排水管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同时,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对安全等因素经常被忽视,导致小镇越做越大,也越来越不安全,不断暴露出小镇的脆弱性来。此外,一些小镇虽然在危机管理信息系统方面投入很大,建立了智慧技术平台,但是在重视硬件技术投入的同时却忽略了城市居民危机意识及应急能力提升,尚未形成完善的城市风险机制。

四、推进徐州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有效建议与对策

(一)突出特色,打造产业与文化发展新平台

产业是小镇发展的基础,特色产业是特色小镇的主要标志。当前徐州特色小镇首先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区位环境、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扩大就业,集聚人口,实现特色产业立镇、强镇、富镇。例如离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周边的小城镇,要积极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一些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小镇由于与农村经济的联系比较紧密,而事实上这些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因此可与当地一些优势的特色农业接轨,围绕展开农产品深加工制造、商贸物流、以及相关综合产业进一步强化,打造地区特色重点产业进而带动周边产业联动发展。文化是小镇的灵魂,特色小镇如果没有文化灵魂,它的生存就会出问题,其识别度往往不在于产业,而在于文化形象和标志。小镇对于居住者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精神家园,最重要的是在小镇的开发建设中要能够留住当地居民,才能留住当地的特色文化。

(二)完善功能,强化基础设施作用

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是小城镇集聚产业的基础条件。当前徐州的特色小镇重点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加强小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小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小镇。要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强化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推进徐州中心城市市域地铁发展,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促进互联互通。要积极鼓励综合开发,形成集交通、商业、休闲等为一体的开放式小镇功能区,让小镇成为产业、人口的承载平台和区域的发展极。

(三)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小镇活力

释放美丽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关键是要靠体制创新。当前徐州特色小镇在建设中要把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全面落实居住证制度,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范围作为小镇建设的重要环节进行推进。要积极盘活小镇存量土地,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要创新特色小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地方政府可以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内容进行分类,将实施项目的成本与收益划分明确,积极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在较高的行政层面上,例如在地级市层面,可将一定数目的特色小镇建设集中打包,通过采取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土地资本收益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县级层面可以制定一些特殊政策,鼓励有实力企业承建和运营小镇。

(四)积极推动智慧小镇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要素的均衡性功能日益明显,使得城乡之间的资源和要素呈现出了双向流动的趋势,而这也正是特色小镇的活力和希望所在。推进智慧小镇建设必须跳出原有的框架,并根据每个特色小镇的特点、与外界的互动可能性,选择可行性的路径是非常可行的。首先要科学地做好智慧小镇顶层设计,坚持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近远期建设结合、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结合的方针,在特色小镇相关发展规划、政策性文件、建设现状和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其次要以“互联网+”为机遇,进一步促进一些电子商务类的小镇全面转型,优化制度创新,推进以“互联网+”为核心要素的智慧产业发展,提升小镇自身的竞争力。三是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网络风险防控能力是推进智慧小镇内生发展的有效保障。四是在信息化建设领域,要重视标准规范的建设。要在着力提升标准规范建设与应用,积极吸收其他城市智慧化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避免走大城市发展过程中走过的弯路,要将提升小镇建设质量与标准化水平,与周边的县镇、城市保持一致性。

[1]谭冉.智慧化建设特色小镇[J].经济,2017,(02).

[2]曾江.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

[3]王振坡,薛珂.我国特色小镇发展进路探析[J].学习与实践,2017,(04).

[4]彭明唱.经济新常态下徐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7,(05).

F127

B

1008-4428(2017)09-54-03

本文是徐州市软科学项目“经济新常态下徐州智慧城市建设的路径研究”(KC16RH124)阶段性成果;徐州市哲学社会社会科学联合会项目“徐州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研究”(17XSM-032)阶段性成果。

彭明唱,男,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城镇化。

猜你喜欢
徐州小镇特色
安安静静小镇
疫散待春回
“CK小镇”的美好
特色种植促增收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