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西江
[摘 要]物理是高中階段较为重要的学科,尤其是对于理科学生而言,高中物理的成绩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考成绩的高低。因此,对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进行探究并且重视物理教师教育就成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改变,其提出了“知识与技能”、“价值观与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应当说,整个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仅如此,物理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育模式也同样受到了高度的关注。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实践
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物理知识的应用在生活、生产中也十分广泛。学好物理不仅对于学生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将高中物理分为两个必修模块与三个选修系列。两个必修模块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发展潜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三个选修系列课程的主要目的是:1.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科与人类的关系,体会物理的学科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2.使学生参与物理技术应用活动,了解物理学科与技术创造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物理技术设计、制作能力;3.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与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科与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一、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
高中物理新课程要求在课程教学中引入真实的社会生活、人类活动等,要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课程,从物理课程走向社会”的思想。第一,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强调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与体验活动,物理课堂应该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中心,是师生进行探索学习的场所。为了强调物理学习的研究性,学校要重视物理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前,高中物理采取的物理研究性学习方式主要有:老师为学生展示人类进行物理探究的历史过程;学生自主、合作进行物理学科研究;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学科的研究。第二,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老师的主导作用,将物理课程交给老师与学生,通过设计开放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师生提供可自主开发、利用物理课程资源的空间。第三,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强调加强物理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以及科技发展等相互联系,加强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融合、渗透,将社会科技与文化科学的发展趋势反映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更多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高中物理教师教育模式发展
新课程标准不仅对教育目标进行了改变,也对高中物理教师的素质进行了更高的要求,应当说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取向导致了很多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将被淘汰,而只会使用这些方式进行教学的物理教师也必然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高中物理教师的教育模式也因此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物理教师教育模式其本身就有着诸多弊端其最为明显的弊端就是对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单一过分强调,而新课程改革当中重点对教师发展方向当中的师范性与学术性进行了强调,其应当寻找师范性与学术性的平衡点,即不能一味的强调其中任意一点,从而使得两者之间能够具有一定的张驰性.即我们不得不承认师范学校本身具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其有着较为完善的教育学科发展模式,并且物理基础教育与实践研究的水平也相对较高,切又有心理学和教育学基础进行辅助,对于高中的物理教育情况也有着深刻了解并且其在教学方法方面必然是具有着一定优势的,而各类普通高校则拥有着更好的研究氛围和高学术性,并且其学科也较为丰富,应当说无论是师范性还是学术性其本身都是具有优势的,而这次新课程改革其要求教师应当进行这种优势互补,从而使得高中物理教学的教学质量能够得以提高。
1.师范院校应当加强与综合大学之间的交流
想要培养一个既具有师范素质又具有学术素养的综合性物理教育人才,就必须加强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得物理教育不再单纯限于纯方法教学或者是纯学术教学的范畴内,而是让大学生拥有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文理选修课使得其在掌握了充分地物理相关知识后,还可以拥有更加完善和新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规定选择课程的基本学分,要求学生达到规定学分;要对物理系学生的物理教育专业课程、物理教学的研究训练内容以及物理教学的技能训练内容进行最低限度的规定;要对物理系最基本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物理学最低限度的专业训练内容进行规定。
2.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应拓宽联合教育途径
对于师范大学,如果其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物理学术研究水平就应当将这部分进行保留,并且要加强学校本身的综合性开展师范类之外的专业,为物理学师范类学生开展更多的有助于其提高物理学知识水平的选修课并且将其引入到学分制,从而提高师范类学生本身的物理知识水平,另一方面综合大学应当吸收一部分小型师范类大学将其变为自身的师范学院从而让综合大学内的物理学学生有更加丰富的职业选择余地,并且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3.师范院校与综合大学在进行物理教师教育课程的划分
⑴学生对物理教学、物理研究方法以及物理思想的理解;⑵制定物理课程的基本原理、研究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以及实施物理课程的心理学基础;⑶物理教育专业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的课程设置,一般大学主要包括:“中学物理演示实验”、“中学物理教学法实验”、“现代物理实验”和“普通物理实验”。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提出新的教学要求与教育目标,对高中物理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新课程的物理课程需要,各大师范院校要加强高中物理教师教育,为培养出高素质的物理教师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朱亚平.分析高中物理新课程取向与物理教师教育[J].现代阅读,2013.1:128.
[2]杨帆.面对新课程改革,高中物理教师之思考[J].剑南文学,2009,(8):14-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