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迁失计

2017-11-03 17:46苏轼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9期
关键词:成王豫章王导

太史公曰:“学者皆称周伐纣,居洛邑。其实不然。武王营之,成王使召公卜居之,居九鼎焉,而周复都丰、镐。至犬戎[1]败幽王,周乃东徙于洛。”

苏子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2]者也。自平王[3]至于亡,非有大无道者也。周灵王之神圣,诸侯服享,然终以不振,则东迁之过也。昔武王克商,迁九鼎于洛邑,成王、周公复增营之。周公既没,盖君陈、毕公更居焉,以重王室而已,非有意于迁也。周公欲葬成周,而成王葬之毕,此岂有意于迁哉?

今夫富民之家,所以遗其子孙者,田宅而已。不幸而有败,至于乞假[4]以生可也,然终不敢议田宅。今平王举文、武、成、康之业,而大弃之,此一败而鬻田宅者也。夏、商之王,皆五六百年,其先王之德,无以过周,而后王之败,亦不减周幽、厉,然至于桀、纣而后亡。其未亡也,天下宗之,不如东周之名存而实亡也。是何也?则不鬻田宅之效也。

盘庚之迁也,复殷之旧也。古公迁于岐,方是时,周人如狄人也,逐水草而居,岂所难哉?卫文公东徙渡河,恃[5]齐而存耳。齐迁临淄,晋迁于绛、于新田,皆其盛时,非有所畏也。其余避寇而迁都,未有不亡;虽不即亡,未有能复振者也。

春秋之时,楚大饥,群蛮叛之,申息之北门不启,楚人谋徙于孤高。蔫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于是乎以秦人、巴人灭庸,而楚始大。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灰烬。温峤欲迁都豫章,三吴之豪欲迁会稽,将从之矣,独王导[6]不可,曰:“金陵,王者之都也。王者不以丰俭移都,若弘卫文大帛之冠[7],何适而不可?不然,虽乐土为墟矣。且北寇方强,一旦示弱,窜于蛮越,望实皆丧矣。”乃不果迁,而晋复安。贤哉导也,可谓能定大事矣。嗟夫,平王之初,周虽不如楚之强,顾不愈于东晋之微乎?使平王有一王导,定不迁之计,收丰、镐之遗民,而修[8]文、武、成、康之政,以形势临东诸侯,齐、晋虽强,未敢贰[9]也,而秦何自霸哉!魏惠王畏秦,迁于大梁;楚昭王畏吴,迁于鄀;顷襄王畏秦,迁于陈;考烈王畏秦,迁于寿春:皆不复振,有亡征焉。东汉之末,董卓劫帝迁于长安,汉遂以亡。近世李景迁于豫章,亦亡。

吾故曰: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缪者也。

(选自《苏轼文集》)

【注释】

[1]犬戎:古代族名,活跃于今陕、甘一带。

[2]缪:通“谬”,错误。

[3]平王:周平王姬宜臼(?―公元前718年),周幽王之子。为避犬戎之难,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4]假:借。

[5]恃:依靠。

[6]王导:字茂弘,琅玡临沂人,被称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339年卒,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谥“文献”,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

[7]衛文大帛之冠:《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务材训农,通商惠工,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大帛之冠,戴着粗帛帽子。

[8]修:学习、遵循。

[9]贰:怀有背叛之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成王豫章王导
刘江宁作品
江西豫章绣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刘江宁作品
灿若星辰——音舞诗画《1921·豫章那个班》主题曲
发脾气也分境界
“周公制礼”平议
脾气啥时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