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教育新模式对高职生情感、归因与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2017-11-03 06:21:54安庆云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归因高职生显著性

安庆云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

积极心理教育新模式对高职生情感、归因与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

安庆云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安徽滁州239000)

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让高职生能积极面对生活和学习。通过对高职生被试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探讨了积极教育和传统心理教育下,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差异。结论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人际关系维度上,高职生在情感和归因维度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人口学变量对三个因素具有显著性的影响。在两种实验条件下,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三个因素的内部各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下,高职生更加的内控和自信,遇到问题时,不抱侥幸心理。

积极心理学;情感;归因;高职生;人际关系

积极心理学三位核心人物(Seligman,Peter⁃son,Csikszentmihalyi)曾经指出:心理学者对抑郁、焦虑、恐惧等消极情感的关注度比关注快乐、幸福等积极情感要高14倍,这从1887~2000年心理学文献中即可看出(Selignmn等,2000)。Seligman曾说过,“成就和幸福的核心在于发挥你的优势,而不是纠正你的弱点”。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消极情感的研究上,如心理咨询、心理调适、心理案例教育等。真正教授学生积极思维的积极心理学还没有普及。积极心理教育来源美国,主要应用集中在儿童教育,健康(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康复),积极神经学和美国陆军应激障碍研究(PTSD)四个方面,针对高职生的积极教育在资料中没有查到。目前国内研究积极教育的只有孟万金教授及其学生在做该方面系统的研究,实证研究较少,由此可见积极心理教育理念在国内严重的缺失。查阅资料可以发现:目前只有4篇关于高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关于高职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研究只有韩云萍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1篇。此方面的实证研究有待科研者去探索与发现。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形式,通过高职生情感、归因、人际关系的研究(这三个要素是影响高职生适应环境、幸福感的主要因素),证实对高职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由于国内对高职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证研究较少,因此希望本研究对高职院校推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的指导作用。

一、高职积极心理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积极心理主要包括5个主要方面的内容:积极的情感,忘我工作的体验,人生的意义,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核心内容。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高职大学生由于在中学阶段被边缘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偏见以及经济窘迫(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等因素,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比较差,大部分学生没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遇到一点人际、学习问题容易受挫,故主观幸福感较低(安庆云,2013)。此原因导致高职生独特的群体心理:自卑感强、自信心不足、自尊心过于敏感、人际关系不良,表现出明显的消极心理特征。目前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只关注学生心理消极面,这与我们提倡的积极快乐的生活,德智体全面发展目标背道而驰。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只关注学生消极心理状况,忽视积极心理(优势的)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扭转其局面,高职院校必须要大力推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授学生学会积极思维,这是奠定高职生顺利学习、幸福生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因为积极心理学表明:人在积极的情感之下,其注意的范围更广,思维更加的活跃和创新,对环境显示出更多的主动探索。积极心理学者提倡在学校教授和给予学生幸福,这个主旨和教育部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吻合。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假设

假设1:实验组和对照组高职生生情感,归因、人际关系有显著性差异;

假设2:在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性别、生源地、父母文化程度对高职生情感、归因、人际关系有显著性的影响;

(二)实验过程

在该研究中要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验,由于时间和经费有限,因此被试人数较少。对选修心理健康调适课的280名高职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0名学生。对照组的同学进行传统的心理调适课程教学,实验组的学生进行积极心理教育模式干预。主要干预的模式有:(1)单周教授高职生2节积极心理教育理论课,主要是让学生全面的了解积极心理的内容,更好的认识自己的心理。(2)双周对高职生实施2节积极心理健康的团体活动课。具体6次活动课如下:模拟招聘会——情感万花筒——不做受害者——做自己的尺子——天生我才——寻猎。(3)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积极情感。上半学期,带实验班的学生去看望留守儿童,下半学期带学生去儿童福利院,让实验组的高职生切身体会到什么是幸福和活在当下。(4)要求实验班的高职生进行自我积极心理探讨。A.切身心理研究——要求学生探索和自己相关的心理内容,题目自定,目的是想让缺少学习主动性的高职生能够对自己某一方面的心理进行深入的了解;B.切身心理体验——通过户外拓展训练,团体辅导,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积极情感,体会到学习和人际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是痛苦和快乐的结合体,我们要以乐观的眼光去看待这一切。最后学期结束时候,采用相同的问卷对学生进行测试。

(三)被试

选取280名选修心理健康调适的高职生,随机将其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0名学生,但是由于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少量被试流失,最终结果实验班收回有效问卷是138份,而对照班收回问卷只有99份。男生167人,女生70人;城镇的高职生84人,农村高职生153人;高职生的父母文化程度文盲占8人,小学48人,初中94人,高中62人,大学文化程度25人。具体人数和百分比详见表1。

表1 人口变量频数表

(四)问卷

问卷1为Bradburn1969年编制的情感量表(汪向东,1999),包括3个维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情感平衡。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项目重测一致性分别为0.83和0.81。问卷2为人际关系中的信任量表(Rempel&Holmes,1986),分成预测性,依靠性和信赖三个维度。整个量表的内部一致性α=0.81,其中可预测性α=0.82,可信赖性α=0.80,三个分量表之间呈中度相关。问卷3归因采用是Internality,Powerful Others,and Chance Scale量表(Levenson,1981),分成内控性(I)、有势力的他人(P)和机遇量表(C)。内控性表示人们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驾驭自己的生活能力;有势力的他人主要涉及被试是否相信他人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机遇量表主要是测量机遇可以影响他的生活经历和事情结果的相信程度。I,P,C分量表信度分别为0.62,0.66,0.64。由此可见,以上量表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测试高职生被试。

(五)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多变量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

三、研究结果和分析

本部分研究主要是考察积极心理教育对高职生情感、归因、人际关系的影响。人口学变量对三者是否有显著性的影响;高职生情感归因人际关系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是否有显著的差异。同时检验在不同心理教育下三个因素内部的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情况。

(一)人口学变量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1.实验组、对照组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差异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高职生情感、归因、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表2),对高职生(实验组)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照组),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情感平衡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F=2.808,显著性水平Sig.=0.001〈0.01),在归因水平上有显著的差异(F=1.244,显著性水平Sig.=0.020〈0.05)。但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人际关系上并不显著,这和预期的假设不符(F=.3634,显著性水平Sig.=0.232﹥0.05),可能是因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量较少,对照组被试很可能认为课程没有什么意思,中途流失,导致结果与假设不符。

某市地铁隧道施工工程全长50km,途中共设置49座车站,并且沿途需要经过6个行政区,列车的设计时速为85km/h。该市的地铁隧道施工路段中,主要采用矿山法开挖,并且使用矩形框架结构进行支护开挖。该区域施工路段较为平坦,地层表面被黏性土、砂石混碎土和砖块等覆盖。

2.性别、生源地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高职生性别、生源地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方差分析发现,高职生性别、生源地对高职生情感、人际关系和归因因素具有极其显著性的影响Sig.=0.000〈0.01,详见表3。描述性统计中详细地记录了在情感平衡上城镇女生最好,其次是城镇男生,再次是农村女生,情感稳定性最差的是农村男生,M值分别为4.375 0﹥3.650 0﹥3.217 4﹥1.906 5。在人际关系上农村女高职生显著地高于城镇女生和男生。同样在归因上农村女高职生得分最高,其次是城镇女生,再次是城镇男生,得分最低的是农村男生,详见表4。性别和生源地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Sig.=0.040〈0.05。

表3 性别、生源地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影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4 性别、生源地和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方差分析

3.父母文化程度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父母文化程度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的方差分析(表5),可以看出来,父母文化程度对高职生情感的平衡性有极其显著性的影响(F=188.886,显著性水平Sig.=0.000〈 0.01)。通过情感平衡M值分析,可以看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高职生的情感越稳定。

父母的文化程度对高职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也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F=3.590,显著性水平Sig.=0.007〈0.0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通过M值分析,父母为初中水平,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最好,父母文化程度对高职生影响的大小依次是:小学,大学及以上,文盲。这个结论和习俗中认为的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对下一代人际关系的影响就越正向有冲突。

表5 父母文化程度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方差分析

(二)在两种心理教育模式下,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Bradburn的情感平衡量表指出情感研究主要分成两个维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Bradburn, N.2002)。在本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见表6和表7):在传统的心理教育课中,高职生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但是在积极心理健康课下,高职生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呈极其正相关。

衡量高职生人际关系量表,我们采用的是Rempel和Holmes的信任量表,该量表分成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可预测性、可依靠性和信赖。可预测性主要是指我们能否预测同伴的行为,包括受我们欢迎的和不受我们欢迎的行为。不管行为我们可不可以接受,但只要我们可以预测同伴的行为,对当事者和同伴的人际关系都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因此行为的不可预测性将会影响当事者和同伴的人际关系。可靠性是信任的核心部分;信赖指同伴在大部分条件下,都会照顾我(Rempel, 1986)。但不论在传统还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职生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和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无显著性相关。只要情感平衡(不论是正性还是负性情感)对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无显著性的影响。

归因量表采用的是Leveson1981年编制的量表,主要分成三个维度:内控性、机遇、有势力他人。内控性指测量人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能驾驭自己的生活;机遇指个体认为机遇可以影响个体生活的相信程度;有势力他人指被试是否相信他人能够控制自己生活中的事件(Levenson, H.1981)。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下,高职生人际关系的三个维度和归因无显著性的关联。但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下,人际关系中的依靠性和归因的三个因素内控性、机遇性和有势力他人具有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76*,-0.244**,-0.175*。依靠性是人际关系的核心维度,依靠性得分高的高职生对生活的驾驭能力也比较高。

表6 在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表7 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四、讨论和结论

(一)该实验的不足

首先该实验由于时间短和经费少,所以选择的被试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后续的研究应该在此方面加大高职生被试的数量和扩大被试的层面。其次,在分组的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原先分配的人数是一样的,但由于传统心理健康课程学生已经过于熟悉,学生可能认为这个课程缺乏生命力,所以,之后有不少被试放弃了该课程;与对照组相反的是实验班活动多样,内容丰富,容易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所以实验班的样本量损失较少。后续的研究要严格控制对照组的上课日程安排;此次,实验组,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延长实验组的任课时间,这样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可能会更加的明显。如果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可以带学生多做一些活动,让他们有更多的对生活的积极体验。如可以带学生去未管所,让他们和未管所里的青少年一一搭配,帮助其成员,这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让高职生切身体会幸福。

(二)结论

1.人际关系在两种条件下,无显著差异,和假设相悖

两种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下,高职生人际关系无显著差异,这一点和假设的不符,但情感平衡具有极其显著的差异(Sig.=0.001〈0.01)和归因具有显著性的差异(Sig.=0.020〈0.05)。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高职生样本太少。如果加大样本量的话,实验结果应该会比较理想。此外,高职生的人格已经成型,思维模式可能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没有办法能够改变,如果对高职生进行为期三年的积极思维模式训练,可能会改变这种结果。因此这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2.人口学变量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高职生的性别、生源地对高职生的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具有显著性的影响。通过高职生性别、生源地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方差分析发现:高职生性别、生源地对高职生情感、人际关系和归因因素具有极其显著性的影响,分别都是Sig.=0.000〈0.01,性别和生源地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Sig.=0.040〈.0.05,详见表4。

父母文化程度对高职生情感、归因和人际关系影响的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父母文化程度对高职生情感的平衡性有极其显著性的影响(F= 188.886,显著性水平Sig.=0.000〈0.01)。通过情感平衡M值分析,可以看出父母文化程度越高,高职生的情感越稳定。父母的文化程度对高职生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F=3.590,显著性水平Sig.=0.007〈0.01)。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通过M值分析,父母为初中水平,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最好;父母文化程度对高职生影响的大小依次是:小学,大学及以上,文盲。这个结论和习俗中认为的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对下一代人际关系的影响就越正向有冲突。可能的原因是,首先还是样本量不够,此外可能是高职生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其父母文化为初中水平,可能父母为初中水平的高职生在学校能找到更好的认同感。如果是这样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后的学生上高职以后,其父母具有大专文凭的高职生在学校是否能找到更好的认同感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呢?这些都有待于下一步的继续研究。

3.两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下,高职生情感、人际和归因的分析研究

在传统的心理教育课中,高职生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但是在积极心理健康课下,高职生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呈极其正相关。原因可能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下高职生的负性情感得到了很好释放的原因。不论在传统的还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高职生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和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无显著性相关。只要情感平衡(不论是正性还是负性情感)对高职生的人际关系无显著性的影响。不知道这个结论是否可以推断到其他的群体中。归因量表的单个维度的相关,具体可见表6和表7:人际关系比较和谐的高职生,其生活自控能力也比较高。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下,高职生充满自信,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自控能力更强,从依靠性、机遇性和有势力他人维度的显著的负相关R=-0.244**,R=-0.175*可以看出,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下的高职生,在遇到困难时更相信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想依靠外力和相信天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下的高职生,在遇到问题时,比较积极主动,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积极教育。

安庆云.2013.6S寝室管理对高职生主观幸福感和学习效能的影响[J].蚌埠教育学院学报,(4):112-116.

汪向东.1999.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202.

Bradburn.2002.The Strcture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J].Chicago:Aldine.(3):12-13.

Levenson,H.1981.Differentiating among internality,powerful others and chance.In H.M.Lefcourt(ED.)Research with the locus of control construct.[J].Academic Press,(1):15-63.

Rempel,J.K.,J.G.1986.February.How do I trust you?[J].Psychology Today,(2):28-24.

Selignmn,M E P,Csikszentmihyi.000.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55):5-14.

The Research about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Having Impact on Vocational Students’Sentiment,Attribu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 Qing-yun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C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uzhou 239000,China)

ract:The aim of vocational positive psychology is to help students actively facing life and study.The subjects had

the mind health course for one semester.Under the course,we deduced the relationship of vocational students’sentiment,attribution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form the data.That is the fact that sen⁃timent and relationship facts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matched group except in the relationship factor.As a matter of fact,demographic variables had a notable impact on the three factors.At last,we conducted the relative analysis of dimensions of the three facts.We found that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stronger self-control and more confident under the mind health course.When they are faced with problems,they don’t depend on the chances and help from others.

rds:mind health;sentiment;attribution;the vocational student;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G446

A

1671-055X(2017)05-0044-07

10.16595/j.1671-055X.2017.05.009

2016-06-03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SK2016A0679);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一般教学研究项目(zlgc2015039)。

安庆云(1981-),女,安徽全椒人,讲师,主要从事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研究。E-mail:anqingyun125@126.com.

猜你喜欢
归因高职生显著性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电子制作(2019年24期)2019-02-23 13:22:26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知识产权(2016年8期)2016-12-01 07:01:32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