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兆飞 张绪清 肖兴燕 张俊英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
范兆飞 张绪清 肖兴燕 张俊英
(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方向转变成为该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学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考试方式进行改革,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概论》;实践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的概念,它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以及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既是理论学习的继续、补充和深化,也是传授学习方法、技能与经验的重要方式。一般来说,实践性教学分为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部分,课内实践是指在课堂内进行的,主要通过内容的嵌入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来实现,包括案例教学、PBL教学以及“走出去”教学等形式;课外实践教学主要是指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教学形式,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得以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一门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在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以本专业为基础的宣传、组织、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学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改革的首要目标。
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都开设《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性强,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以本为本,授课内容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讲述,无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阻碍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刘宜君,2012)。然而,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社会学概论》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使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旁征博引,还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从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讲授的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席丹丹,2014)。同时,在《社会学概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也能够了解和接触更广的知识面,如PBL教学法以及翻转课堂教学法都要求学生事先把需要讨论或者自己讲解的问题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梳理,探究问题的根源,这些都使得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了解不同的学科知识,扩宽其知识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重理论的学科性质,致使该专业课程的教学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对《社会学概论》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就可以达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例如,通过“走出去”即走进实地的教学方法,把已经学过的理论用实践来检验,并应用到实践中去,分析、解释和解决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达到提升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扩招,中小学政治教师逐渐趋向饱和。根据六盘水师范学院的就业统计,近三年234位毕业生有24位从事师范类职业,从事非师范类的行业占到80%以上。鉴于这种情况,除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传统教师技能的培养之外,还急需注重学生非师范素质的培养。《社会学概论》的实践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良好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非师范职业打下基础。
1.加强典型案例教学法
加强案例教学,特别是加强来源于现实的经典案例教学是《社会学概论》课内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传统的纯理论教学,会使得社会学的理论与现实脱钩,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和运用。因此,有必要从现实中筛选典型案例,让典型案例进入教学课堂。教师把筛选的典型案例,交给学生去分析、与理论挂钩,通过分析和挂钩让学生感受到源泉的所在,并举一反三(李芹,2007)。学生通过典型案例扎实掌握理论知识之后,再回到现实中去检验理论,进一步运用理论解决相关的问题,并把理论切实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例如,在讲解社会化章节内容的再社会化的知识点时,教师把从监狱得到的犯罪人员的再社会化案例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分析,把案例与有关再社会化的理论对照,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该知识点,然后学生再把已经学习的有关再社会化的知识通过到监狱调查关于犯人的再社会化情况进行检验,并用该理论解决有关再社会化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就可以使学生得到案例与理论、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学习效果,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2.采用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是指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现实问题来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如图1。
图1 PBL教学法过程
从图1可以看出,PBL教学法分为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小组讨论和交流、小组汇报以及教师辅助补充五个步骤,该方法鼓励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找到并学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然后提出完整的解决方案,该方法强调能力的建构及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马冬梅和梁勇,2013)。教师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中只起着补充和辅助的作用,即学生在对有关理论有困惑的时候,通过典型案例深入讲解,以及在最后对学生忽视的知识点和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进行补充。
3.运用“走出去”的教学方法
“走出去,请进来”是社会公认的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指让学生走出校门,到实地参观、调研,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现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无论是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还是PBL教学法,都需要与“走出去”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众所周知,学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之外的实践和锻炼,“走出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在课堂知识与现实社会之间架起桥梁,实现二者的连接与贯通,有效避免了知识的空洞化和理想化。同时还能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深入接触和体验社会,增强适应社会以及面对社会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为他们以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社会学概论》课程中的一个章节,其内容在整本书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少,但是,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强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内容的教学成为必然。因为,学习和掌握社会学研究方法,将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学及相关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学家以及社会科学家在探索社会世界的奥秘、回答各种有关人类社会、人类社会行为以及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所做的一切(风笑天,2001)。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效果,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了理论知识,才能知道所学知识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操作性,从而学以致用,达到提高自己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那么,如何强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内容的教学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适当增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章节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重,并丰富该章节的内容
基于机器学习的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以分为四大模块[2]:数据采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网络通信模块、预测与分析模块。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章节的课时一般安排在2个学时左右,这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至少增加到4至6个学时,以便于有充足的时间对该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
在增加学时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增加该部分的内容,使其充实、丰满。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仅有一个章节的内容,从知识呈现的角度来说,往往给人以有枝无叶、有骨无肉的枯燥感,许多重要的知识缺乏清楚的介绍和具体的例子。就教学要求和学习目的而言,该章节应该既能让学生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有较全面的了解,又能够熟练地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技术(李全生,2013)。因此,必须扩展该章节的内容,在授课的过程中,至少应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中的个案访谈、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调查研究等内容进行全面清楚的讲解。
2.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内容提前
在目前的《社会学概论》的教材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内容一般被安排在后面的章节中。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安排的效果不佳,因为,在授课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依赖教材,常常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授课,这就导致最后一章内容的教学时间不足;而且面临期末,学生开始出现情绪浮躁和学习状态下滑的状况。因此,需要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内容提前,这样既可以保障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又可以利用学生良好的听课状态,从而使学生对这一章节的内容有很好地掌握。
3.适当增加实践性作业训练
由于社会学研究方法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内容,因此,很多社会学家提倡“社会学研究方法是做出来的”的理念,提倡通过实践性作业训练来学习社会学研究方法。例如,在讲授完社会调查研究具体方法后,教师应布置一次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实地观察、个案访谈等方法调查现实问题,让他们在实际的训练中熟悉和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考试是完成课程的一个重要步骤,科学合理设计考试细则不仅可以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状况,检查他们的学习效果,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教师来说,考试则是总结教学效果、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谷高科, 2012)。
表1 应用型人才培养考试改革
随着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向应用型方向的转变是今后专业改革发展的必然。《社会学概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程之一,实施实践教学改革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不仅要改革教学方法还要改革教学内容以及考试的方式,三者改革相结合使得该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刘宜君.2012.试论实践教学法在《社会学》教学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4):78-80.
席丹丹.2014.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社会学概论》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3): 182.
李芹.2007.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3):64.
马冬梅,梁勇.2013.LBL+PBL教学法在高校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3):186.
风笑天.2001.社会学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李全生.2013.论强化大学生社会调查内容的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8):147.
谷高科.2012.公共管理类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研究[J].文学教育,(8):141-142.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about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FAN Zhao-fei;ZHANG Xu-qing;XIAO Xing-yan;ZHANG Jun-ying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1,China)
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th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urning into the direction of applied development isHalliday,M.A.K.1985/1994/200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Becoming an inevitable trend.Taking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as one of the cours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torefotm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way of the examination can improve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and real⁃ze the goal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and it is considerable significant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d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practice teaching reform;applied talents
G423.07
A
1671-055X(2017)05-0085-04
10.16595/j.1671-055X.2017.05.018
2016-12-13
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G2SJG10977201503);贵州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GZSZG10977201501)。
范兆飞(1986-),男,安徽阜阳人,讲师,主要从事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研究。E-mail:6574934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