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远芬
探讨产褥期心理护理对初产妇消极心理改善的临床效果
●钟远芬
目的:探讨产褥期心理护理对初产妇消极心理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26例产妇临床资料,记为甲组,选择同期另外26例分娩产妇为乙组。甲组仅在出院时予以健康指导,乙组在产褥期对其进行心理护理,观察产妇消极心理改善情况。结果:乙组产妇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均低于甲组,P<0.05。结论:产妇产褥期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心理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可采用院外护理形式对产褥期产妇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助于产妇消极心理情绪改善,促进产妇更好恢复。
褥期;消极心理;心理护理
产褥期是指产妇在胎儿和胎儿分娩结束后,自身生殖器官恢复和心理调整的阶段,通常这这一时期持续时间为30-60天左右[1]。产褥期产妇在经历过妊娠和分娩后突然放松,再加上家属重心可能转移到新生儿身上,会造成产褥期产妇产生较大心理落差,产生一系列消极心理情绪,影响产妇恢复,因此针对产褥期产妇还必须要重视其心理护理。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分娩的26例产妇临床资料,记为甲组,选择同期另外26例分娩产妇为乙组,甲组仅在出院时予以健康指导,乙组在产褥期对其进行心理护理。两组产妇均为初产妇,无严重妇科疾病及其他脏器性疾病,分娩过程中无意外情况发生。甲组年龄19-32岁,平均(25.8±2.1)岁,乙组年龄20-31岁,平均(25.5±1.9)岁。两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对比价值。
1.2 方法
甲组产妇出院时予以健康指导和产褥期宣教,乙组产妇进行产褥期心理护理。心理护理首先由专业护理人员成立干预小组,每周上门对乙组产妇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对家属进行相应健康教育,并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及时解决产妇产褥期心理问题,干预内容具体如下:
1.2.1 适当活动避免产生依赖心理
告知产妇家属避免照顾过度,防止产妇产生严重依赖心理,指导产妇丈夫多陪伴产妇,并在监护下让产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吃饭等。鼓励产妇产后适当下床活动,通常来说顺产术后一天、剖宫产术后三天可适当下床活动,有助于产后恶露排除、子宫恢复,且降低盆腔血栓发生率。通过早期锻炼转移产妇注意力,增强产妇自我能力,消除产妇过度依赖心理。
1.2.2 宣传指导减小产妇焦虑情绪
宣传男女平等思想,缓解产妇产后心理压力和焦虑心理。针对产妇担心新生儿哺育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指导,告知产妇及家属新生儿在生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能够准确测量新生儿身长、体重,正确判断新生儿黄疸情况,避免不正确的哺育造成产妇产生焦虑。另外,针对产妇对自身恢复的担忧情况,护理人员应指导产妇进行相应锻炼,同时指导产妇正确进行母乳喂养。
1.2.3 加强教育改善产妇抑郁状态
指导产妇丈夫、公婆及父母多陪伴产妇,多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避免产妇产生孤单、抑郁等心理,在关心新生儿的同时也要多关心产妇,防止过度关心新生儿而忽略产妇。另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饮食指导,让家属了解到产褥期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原则,膳食应确保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搭配均衡,促进产妇尽快恢复。
1.3 观察指标
以焦虑评分量表(SAS)、抑郁评分量表(SDS)对产妇产褥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SAS量表总分100,分值高于50表示患者有轻度焦虑情况,分值越高焦虑情况越严重;SDS量表总分100,分值大于53为患者有轻度抑郁,分值越高抑郁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乙组产妇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均低于甲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产妇产褥期SAS、SDS评分比较
产妇产褥期消极心理状况会对产妇自身乳汁分泌、技能恢复等产生一定影响,不仅会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婴儿、家庭及社会[2]。临床实践发现对产妇产褥期生理及心理的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并根据产妇不同的心理状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够消除其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增强产妇心理承受能力,促使产妇顺利健康地度过产褥期。产褥期产妇消极心理主要表现在焦虑、抑郁、依赖等方面,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中应重点从这几方面入手。总之,对产褥期产妇采用院外护理形式对产褥期产妇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助于产妇消极心理情绪改善,促进产妇更好恢复。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1]张江渝.产褥期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1):203.
[2]周凌云.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预防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6):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