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生态链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7-11-03 19:07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7期
关键词:旅游生态发展

罗 茜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持续农业·

重庆生态链下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罗 茜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 571127)

目的近年生态链概念被广泛的应用到农业、林业、工业、环保、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以生态链的视角观察及研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借此为重庆市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文章采用综合分析法,引入自然生态理论对重庆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结果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与全生态链建设需要相比,还存在生态环境、区域生态和产业生态方面的差距; 乡村旅游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完成3个目标:(1)对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社会和自然的环境保护; (2)区分市场定位并建立区域旅游生态结构; (3)发展旅游上游产业链和理顺旅游下游产业链来构建产业生态链。结论政策性建议:(1)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加强生产规范和产业管理特别是正向引导性管理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2)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做好信息和技术的服务,构建信息技术平台,保障专业技术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加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3)通过资本信贷、管理和技术培训,竞争性奖励政策和“互联网+”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

生态链 乡村旅游 环境保护 区域生态 产业生态

0 引言

图1 2013~2015年重庆市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变化趋势数据来源:重庆市政府网

1941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了食物链的概念,后来发展成为生态链理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链的基本思想被广泛地应用到农业、林业、工业、环保、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1]。城乡经济共生链形成于城乡经济生态系统中,同时存在的多种经济资源通过类似于生物食物营养联系的生态工艺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这就是“城乡经济生态链”。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2]。重庆生态链建设最初是指加强“一圈”(以主城大约1h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和两翼(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渝东南翼)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共生发展。随着重庆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庆生态链概念外延也得到新的扩展。目前重庆生态链并没有标准的概念,因为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在不断变化。基本的认识就是,重庆生态链的准入门槛是经济活动要守法,不能有任何的违法行为; 要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没有破坏; 生产的产品质量要标准化,能够无缝的拼接到生态链发展中。在此基础上经济活动要找准市场定位,避免盲目的扩大规模和经营范围,降低不必要的竞争损失,实现高效低耗的发展模式。最后要积极进行产业上下游扩展,完成产业生态链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重庆乡村旅游发展只有遵循生态环境、区域生态、产业生态等3个维度的生态链发展基本原则,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自然生态是指生产建设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3]。区域生态是指建设过程中根据“一圈两翼”共生发展的生态链关系,找准市场定位,提高效率,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生态是指乡村旅游发展中遵循产业生态链的发展规律,加强金融、规划设计、会计、培训等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市场调查、营销、消费者培养等方面市场拓展体系构建。

1 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截止2016年3月,重庆市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示范点23个、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个、最美休闲乡村7个、中国美丽田园14个; 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9个、示范乡镇17个、示范点92个; 建设配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部级美丽乡村36个、市级示范村38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8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817个。重庆市乡村旅游旅游精品线路快速增长,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涵盖了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俗、自驾露营、户外运动、养老养生、研学科考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涉及“农业观光类”、“文化体验类”、“民俗农庄类”、“科普教育类”、“乡村度假类”、“休闲运动类”、“特色餐饮类”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和各类景区景点1.2万家(个),从业人员38.9万人,接待游客1.27亿人次,营业收入210亿元; 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近30万人[4]。

2 重庆市乡村旅游与生态链建设需求存在差距

2.1 生态环境方面的差距

重庆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污染情况。首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普遍的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方面相对普通农户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农药化肥的施用量较高,容易造成面源污染; 其次,个别地方为了开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平山伐林,乱搭乱建,无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最后,有些规模比较大的经营户,为了吸引游客,盲目引进外来动植物,埋下了外来生物入侵的隐患[5]。

2.2 区域生态方面的差距

重庆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在还处于初级到中级的发展过渡阶段,经营主体是以当地农民为主,经营形式多数还停留在农家乐层次上,发展同质化情况严重。全市的农家乐从房屋的风貌到结构布局及室内装饰都相差无几。多数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方式千篇一律,全是吃喝、打牌和钓鱼“三大项”,缺少体验、休闲、采购等项目。这说明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不清,区域生态结构没有构建成功。

2.3 产业生态方面的差距

重庆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生态存在较大的问题。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缺少统领全市的乡村旅游专项发展规划,交通,饮水等基本旅游服务设施仍不完善[6]。其次规范服务方面,从业人员基本没有接受过规范培训,缺乏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 食宿卫生条件差、宰客等现象时有发生。最后产业上下游发展受阻。重庆乡村旅游缺乏恰当的营销手段和完善的宣传平台,缺少具有特色的发展典型,尤其是连片式发展典型,没有足够的精品线路和有引导意义的节会营销作支撑,宣传力度弱,营销渠道少,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

3 对策方法

3.1 生态环境保护

3.1.1 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进行基础建设,道路、住宿和餐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其它景点建设,园林化改造都必然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生态环境水平不下降,必须保证做到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环境保护的要求,同时考虑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首先,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肯定会产生的环境问题就是建筑垃圾的问题。建筑固体废弃物经过回收、集中、分类、科学合理处置后可以获得很高的再生价值——钢铁等可以回炉,木材可以燃烧发电,塑料可以再生,混凝土粉碎后可以筑路,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再利用率可达70%[7]。其次,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植被破坏、物种减少修复的技术有2种,一种是封闭人工修复技术,另一种是封闭自然修复技术。在植被条件不是很脆弱的地区,采用封闭人工修复技术可以很好地恢复植被; 冰雪带生态旅游植被比较脆弱,修复方法宜采用封闭自然修复技术。最后是生态入侵的问题。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主要有3条:无意识引进、有意识引进和自然入侵。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有意识引进造成的外来物种入侵的情况比较多见[8]。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主要存在的人文环境破坏的问题就是大肆建设现代化建筑风格的宾馆和别墅,破坏原始的自然田园风光。这一问题需要统一规划,严格管理才能解决,是政府应当着重介入管理的范围。

3.1.2 运营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主要的环境问题有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植被破坏和物种减少等[9]。固体废弃物治理方法分为回收和处理2个步骤,回收方式主要是定点分类和游人混合回收,处理的方式主要有金属和塑料等材料的分类处理再利用,果皮等生物物质的发酵或堆肥,可燃物的焚烧和不可利用物质的填埋。水体污染主要通过底泥疏浚技术、生物浮岛技术、植物修复技术、絮凝沉淀和人工湿地技术等方法。噪声污染主要来源于商贩招揽顾客的扬声器材,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控制分贝,另一方面合理疏导,帮助制作声音优美的广告内容。植被破坏和物种减少方面的问题,既要加强管理防止商贩和游客破坏,又要适度修整,给予植被恢复的时间和空间。

3.2 建立区域生态链

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同的地域、规模、主题的旅游景点应当构建统一的生态网路。改变同质化的发展困境。

3.2.1 区分市场定位

目前我国的旅游市场以游玩时间划分,主要分为3类:周末可以进行的一日游、周边游(无住宿),小长假可以进行的短期游(需住宿)和长假休息人群、暑假学生、退休老人进行的长期旅游。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资金、规模相对较小,距离人口密集区或其它较大景点较近的地区可以考虑专注发展短期游,主要通过采摘,餐饮获得收入。规模资金较为充足,距离人口密集区较近,但游玩景点、设施相对较少的地区,可以考虑发展中期游,主要提供住宿、休闲、娱乐服务,例如温泉洗浴、运动设施、打牌休闲、养生保健等。距离人口密集区较远,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地区,应当着重发展中长期旅游项目,与旅行社合作,打造精品旅游路线,为有较长时间的游客提供服务。

3.2.2 构建区域旅游生态

在区分市场定位之后,不同定位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合作。例如在黄金周等旅游旺季,中短期游主体可以适当为长期旅游主体提供旅游特色农产品,餐饮、停车分流等服务。一方面为长期旅游主体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为中短期旅游主体提高了知名度,拓展了市场。而长期旅游的淡季,长期旅游主体可以帮助短期旅游主体,特别是规模小,管理水平较差的主体进行培训,提高整体旅游水平。

3.3 构建产业生态链

与其它行业一样,乡村旅游同时也存在“微笑曲线”。在乡村旅游的产业上游,规划、设计和材料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产业下游品牌、渠道、物流和金融也有较高的利润空间。但目前乡村旅游的产业链上下游建设滞后,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限制因子。

3.3.1 发展上游产业环节

乡村旅游,农业生态旅游是在建设生态农业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业资源、乡土文化、田园景观及农村自然环境等进行工艺设计与规划,为人们提供农艺科技示范、农业观光与休闲度假等旅游活动,以及采摘农产品与农产品加工等体验活动的新型旅游活动形式[10]。园区设计是否优美,主题文化是否突出,节能环保设备能否稳定正常运转等等都不是一般农民所能保障的。更宏观的范围,区域产业发展瓶颈的突破也需要高端人才的介入。例如内蒙古是草原生态旅游的典型区域,其旅游淡旺季对比十分明显,旅游季节性已经是一个制约内蒙古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周永振等对其成因及影响分析提出了解决策略[11]。这种产业设计必然需要专业人才和团队才能完成。目前重庆专业对乡村旅游进行规划的企业和个人比较少,产业发展缓慢。而根据规划要求进行专业的原料筛选和购买的企业和个人几乎没有。

3.3.2 理顺下游产业环节

乡村旅游与其他旅游行业一样,主要的下游产业环节就是旅行社。目前旅行社对乡村旅游的促进作用较小。首先作为旅游景区的品牌和渠道的旅行社更喜欢做知名景区的游客接待和服务,对新兴的乡村旅游,特别是并不知名的乡村旅游兴趣不大。其次从事宣传的旅行社是最终的品牌受益人,旅游景区收益较小。最后旅行社良莠不齐,旅行社工作人员个人素质千差万别,最终对旅游品牌的影响可能是不良影响。旅游电商是最近几年比较热门的行业,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没有特别专业的乡村旅游电商存在。由于乡村旅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专业的乡村旅游电商市场前景广阔。另外旅游购买的农产品携带不便,快递运输费用高企,通过理顺农产品物流行业,将游客在乡村旅游中购买的农产品及时、安全、廉价的运回家,能有效提高游客的购买欲望,提升旅游品质。最后,方便高效的金融服务可以降低旅游经营主体的资金成本和企业管理水平。

4 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但与全生态链建设需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通过进行环境保护,区域生态链和产业生态链的发展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4.1 加强管理

重庆市生态链式乡村旅游发展要求旅游经营主体在环境保护,旅游服务质量,基础建设水平,企业管理水平,景区规划能力等各方面达到一定的层次。严格管理杜绝低水平,盲目建设败坏重庆乡村旅游整体声誉。这要求政府不仅仅是管理法律规定的最基本的旅游服务质量和环保要求,同时要对服务水平层次较低的旅游经营主体进行反复的培训,技术支持和竞争性评价比较,通过荣誉感和财物刺激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有积极主动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这种管理不单单是指达不到什么样的水平会受到怎样的惩罚,还要告诉旅游经营主体要想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应当怎么做,同时进行监督和鞭策。

4.2 做好服务

重庆市生态链式乡村旅游发展要求政府部门提供较好的信息和技术支持。信息支持主要是指通过联系规划、设计、物流、渠道、金融方面的专家和专业团队,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管理和技术支持平台,使有积极要求提高经营水平的旅游经营主体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技术支持是指提供给有相关专业的高校一定经费用来进行专业性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同时解决专业人才梯队建设的问题。

4.3 政策支持

乡村旅游是一个新兴事物,新兴事物在开创之时总会遇到较多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一些政策和服务的倾斜,可以有效地提高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低息提供信贷和较为快捷的信贷服务一般情况下可以解决乡村旅游发展的资金问题; 定期的管理和财务培训可以提高旅游经营主体企业管理水平; 竞争型卫生、环境、服务等方面的奖励,促进旅游经营主体对提高这些方面水平的内生性动力; 开放的信息技术平台帮助旅游经营主体实现“互联网+”的提升。

[1] 姿策群, 周承聪.信息生态链:概念、本质和类型.图书情报工作, 2007, 51(9): 29~32

[2] 牟红, 丁钢,杨梅.城乡经济共生生态链设计——以重庆“一圈两翼”为例.重庆行政, 2011,(6): 33~35

[3] 解振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求是, 2003,(13): 53~55

[4] 重庆市农业委员会. 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喜人.重庆市政府网, 2016

[5] 高兴明. 重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实践与思考.农林工作通讯, 2016,(15): 24~27

[6] 李庆, 汪正彬,谭净.重庆“两翼”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研究.中国发展, 2013, 13(6): 77~80

[7] 邓寿昌, 郦伟,王正平,等.建筑固体废弃物的再生利用与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3(6): 58~61, 65

[8] 刘伟华, 张正旺.生态旅游对水生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5(3): 174~178

[9] 赵燕丽, 杨学军,司惠萍.生态旅游中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探讨.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9,(7): 50~54

[10]朱婕. 四川省农业生态旅游功能区差异分析及发展建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7): 129~133

[11]周永振, 王羽.基于季节性因素的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以内蒙古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6): 91~95

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TOURISMINTHEECOLOGICALCHAINWAYINCHONGQING*

LuoXi

(Haikou College of Economics, Haikou, Hainan 571127,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ecological chain concep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agriculture, forestry, industr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ulture, education, economy and other field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rural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ongqing under the introduction of ecological chai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ongqing was rapid,but there was big gap amo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gional ecological industry, and ecological gap compared with the whole ecosystem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t needed to protect the social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regional tourism, and build ecological industry chain. Finally, it put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the production specification and industry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buil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tform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the policy support of competitive incentive policy and "Internet +" policy through the capital credit,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training.

ecological chain; rural touris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gional ecology; industrial ecology

F590.75; F592.7

A

1005-9121[2017]07195-05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731

2015-11-29

罗茜(1982—),女,四川遂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旅游与民航管理。Email: 125644376@qq.com

*

2015年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下的子课题“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KYF400)的科研成果

猜你喜欢
旅游生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旅游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生态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