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

2017-11-03 19:07张建国沈梦涵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年7期
关键词:空间结构杭州市旅游

王 震,张建国,沈梦涵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杭州 311300)

·农业区划·

杭州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

王 震,张建国※,沈梦涵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杭州 311300)

目的为了解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以期为制定其发展策略及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提供一定借鉴。方法以杭州市28处重要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到的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相关资料,运用旅游地理学及ArcGIS、Google Earth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通达度指数、紧密度指数对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最邻近指数R=0.65<1,杭州乡村旅游地在全市范围内呈集聚型分布; (2)从区(县)尺度来看,乡村旅游地的集聚分布较为明显,主要分布在萧山、余杭; 基尼系数G=0.804,杭州市乡村旅游地在杭州13个区(县)中的分布较为集中,地区间发展不均衡; (3)平均通达度指数为74.05km,整体通达度状况良好; (4)紧密度指数C=0.55,表明紧密程度处于一般水平。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路径,促进其良好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为同类乡村旅游地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乡村旅游地 空间布局 评价指标 定量分析 优化路径 杭州

0 引言

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希望回归自然,融入自然,到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良好的区域去放松身心成为一种时尚; 同时,由于城镇化进程的提速,城乡在生活服务设施、就业机会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产生了农村空心化、人口过疏化和农民兼业化等不利于农村经济社会繁荣的现象,导致农村经济水平与社会结构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乡村旅游是依托“三农”资源,对接城市居民近距离常态化休闲消费需求而产生的农村经济新业态,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是“美丽乡村建设”和繁荣农村经济社会的重要抓手和新兴载体[1-2]。

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对于整合和发挥“三农”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社会复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示范创建与考核评定是促进休闲农业发展、优化乡村旅游供给的重要抓手,通过发挥其典型示范引领和整体经济带动作用,可大力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近距离就业,复兴农村社会,更好承担起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休闲消费需求等多重功能[3]。因此,研究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分布差异,对指导乡村旅游地的建设方向与未来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创新与现实指导意义。

在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中,国内外的学者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Dianne Dredge[4]构建了三种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模式,对单节点目的地、多节点目的地和链状节点目的地的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研究; Smith[5]运用数学或地理方法对旅游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了总结和描述,运用多种指标分析旅游地和旅游设施之间的关系; Pearce[6]将地理空间系统划分为国家、区域和地方3个层次; Aliza Fleischer[7]研究了消费者进行乡村旅游的动机、消费行为,并分析了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得出乡村旅游应该小规模发展,不宜有大的空间布局模式。Christaller[8]探讨了游憩、休闲活动与地理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游憩者向城市外围进行旅行活动时形成的扩张问题; Nilsson[9]认为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主要受乡村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影响,并把农场旅游看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子集。秦学[10]通过整理分析相关资料得出,我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处于初级形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包括“资源指向”、“市场指向”和“资源一市场复合指向”的三种模式; 吴必虎[11]等发现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中国乡村旅游地在大、中城市周围的布局总体上呈距离衰减趋势(除了初始的30km内); 卢亮[12]提出将农业旅游空间布局划分为近郊区、中郊区、远郊区的三圈层结构,布局结构特征和农业旅游空间布局萌芽、发展、繁荣、专业化的阶段演化密切相关; 顾小光[13]以农业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农业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了东部沿海、环渤海、中部、西南大农业旅游分区的布局; 王云[14]以江苏省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为研究对象,对其影响因素行了分析,发现交通、水系和经济因素对农业旅游的影响显著; 吴晋峰[15]在阐明旅游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应用拓扑理论分析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特征; 马耀峰[16]以全国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时空角度探讨了境外游客的动态演变规律、游客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王宝平[17]等以延安为例,对成长型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对相关的文献查阅、总结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空间结构开展了广泛的分析和研究,并且通过实地调查实例论证的方法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空间结构模型,相关研究内容也由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交叉融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研究区域日益扩大,深度不断扩展,多数以国家或省的旅游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然而,针对于市一级别的乡村旅游地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较少,该研究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利用ArcGIS,Google Earth等软件,选取空间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地理基尼指数等指标对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规律,为制定其发展策略及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提供一定借鉴。

1 研究区域概况与数据处理

1.1 区域概况

杭州市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是浙江的省会和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长三角重要核心城市之一,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自古以来就是深受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杭州作为以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旅游城市,在实现旅游活动日常化、亲近化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旅游业已成为杭州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杭州将按照“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人间幸福天堂”的发展理念,积极构筑“一心一轴七区五翼”的旅游空间格局,实现观光、休闲、会展产品“三位一体”有机融合,实现从“旅游景区时代”向“综合目的地时代”转变。

作为休闲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最初的自主发展阶段,主要为来访的游客提供农家餐饮、农户住宿等一些简单的服务,使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农家生活; 20世纪90年代初期,杭州乡村旅游开始走依托乡村自然资源,以休闲度假、民俗风情体验为主的道路; 从21世纪初至今,杭州市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培育新型的旅游业态列入工作重点,积极扶持,加大投入,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推向了蓬勃的新阶段[18],业态不断丰富,产品更加多元,对区域经济特别是“三农”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

1.2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该文以杭州市为研究范围,区域面积为1.659 6万km2,包括上城区、下城区等13个区(县)。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1)国家旅游局颁布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共5批, 8个)。(2)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审并公布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示范点(共5批, 4个)。(3)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公布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企业(园区)(共6批, 8个)。(4)浙江省农业厅、旅游局公布的省级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共2批, 14个),通过筛选、去重,最终确定28个杭州市重要乡村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

运用ArcGIS、Google Earth空间分析工具并选取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通达度指数等指数对杭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地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

2 乡村旅游地的空间结构分析

2.1 最邻近点分析

乡村旅游地在宏观上可抽象为呈现点状分布,点状要素大致有均匀、随机和凝聚三种空间分布类型,可以用最邻近点指数进行判断。最邻近点分析法被较为广泛地运用于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中,加拿大旅游学者Stephen L.J.Smith曾指出:一个能更加准确客观地确定布点格局属性的方法就是最近邻点分析法[19]。因此,国内许多旅游学者的研究均采用最邻近点分析法[20-21]。最邻近距离是反映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通过测出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r,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计算出平均最邻近距离ri(简称最邻近距离)。在随机状态下,理论上最邻近距离的计算过程可以表述为公式:

rE=1/2(n/A)1/2=1/2D1/2,R=ri/rE

(1)

式中,rE表示理论最邻近距离,A表示所研究对象区域的面积,n表示总点状要素数,D表示点密度。最邻近点指数R为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邻近距离的比值。当R大于1时,实际最邻近距离大于理论最邻近距离,其空间结构类型为均匀型; 当R小于1时,实际最邻近距离小于理论最邻近距离,其空间结构类型为凝聚型; 当R等于1时,其空间结构类型为随机型[20]。该文选取28处乡村旅游地根据其现实可达性构建了乡村旅游地空间拓扑图(图1)。

图1 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空间拓扑分布

根据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情况,根据公式(1)A=1.659 6万km2,n=28,计算得出杭州市理论最邻近距离为12.17km。使用Google Earth软件进行精确测量,得到杭州市乡村旅游地之间的实际最邻近距离为18.84km。根据公式(1)计算得出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最邻近指数R=0.65<1。表明杭州市28个乡村旅游地在全市范围内呈集聚型分布。

2.2 空间分布均衡性

2.2.1 集中程度分析

地理集中指数是地理学研究中用于反映研究对象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将该指标引入到对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的研究中,能有效准确的反映其空间集聚状况[22]。用公式表示为:

(2)

式中,G为乡村旅游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Xi为第i个区(县)乡村旅游地数量; T为乡村旅游地总数; n为区(县)总数。G值在0~100之间,G值越大,乡村旅游地分布越集中,集聚状况越明显; G值越小,则分布越分散[23]。

由表1可得,乡村旅游地总数T=28,区(县)总数n=13。运用Excel计算,得出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地理集中指数G=38.80。为便于后续研究,假设28个乡村旅游地平均分布在各区(县)内,即平均每个区(县)的乡村旅游地数量为28/13=2.15,则地理集中指数G=2.15, 38.80远远大于2.15,因此,从区(县)尺度来看,乡村旅游地的集聚分布较为明显,主要分布在萧山、余杭。

表1 杭州市各区(县)乡村旅游地统计

名称总数(个)比重(%)排位下城区00006上城区00006江干区13575拱墅区00006西湖区27144滨江区13575萧山区517862余杭区725001富阳区414293建德市27144临安市13575桐庐县414293淳安县13575合计2810000

2.2.2 分布均衡程度分析

基尼系数是地理学中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将不同研究对象的区域分布差异进行对比,从而找出其地域分布的变化规律。利用基尼系数对杭州28个乡村旅游地在13个区(县)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进行了分析,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3)

式中,G为杭州市乡村旅游地基尼系数,pi为i区(县)内乡村旅游地数量占全市总数的比例; n为区(县)总数,C表示的旅游地的分布均匀度。G值介于0~1,其数值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C值越大表示空间分布越均匀[24]。根据公式计算可得,G=0.804,C=0.196。由此可知,杭州市乡村旅游地在杭州13个区(县)中的分布较为集中,集中程度较为显著,地区间发展不均衡。

2.3 通达度指数

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相互移动难易程度的指标,表示从一个节点出发,到达其他节点的通畅程度。旅游研究中利用通达度指标表达在各旅游景点之间移动的便捷性。

通达度指数表示从网络中一个节点到其他节点最短路径的平均距离,反映了各旅游点之间交通连接的便捷性[25],乡村旅游地的通达度直接影响到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可到达性,可以用来定量评价乡村旅游地的通达度水平,由下式计算:

(4)

根据公式(4)计算得到杭州市28个乡村旅游地的通达度指数(表2),其平均通达度指数为74.05km。整体上57%高于平均水平,整体通达度状况良好。通达度最好的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绕城高速及主干路附近,交通区位良好,通达度最差的为千岛湖有机鱼休闲观光园,位于淳安县,距杭州城区较远,两者之间相差2.87倍。

表2 杭州市乡村旅游地通达度指数

节点名称通达度指数排序节点名称通达度指数排序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49641杨墩休闲农庄714316梅家坞茶文化村51612桐庐蜂之语蜜蜂观光园749717富阳锦冠生态农业园53163晶星都市村762218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53684巴比松米勒庄园776919新沙岛休闲农业观光园57265桐庐县阳山畈村蜜桃园807120同家乡村乐园57736太湖源观赏竹种园824321金色池塘生态农业观光园60237山沟沟风景区828022浙江(中国)花木城61178乐开心农庄878923浙江农业高科技示范园61409万强农庄914624浙江农业博览园624710明朗休闲农庄968625大地之春休闲农业观光园629111杭州艾利斯玫瑰园972826秀山美地农业观光园631212红群高科技草莓园1121327绿宇休闲农庄633013千岛湖有机鱼休闲观光园1425028永安高山农庄701714平均值7405琵琶湾生态农庄711215

2.4 紧密度指数

紧密度指数(Compactness Index,C),是综合评价某个区域内旅游景点分布的紧凑程度[27]。其计算公式为:C=T/D。式中,T为与连接各个旅游地的交通线所形成的闭合区域面积相同的圆的直径; D为连接各个旅游地的交通线所构成的闭合面中相距最远的两旅游地之间的距离。一般0≤C≤1,C值越高,越趋向于1时,表示区域越紧凑[28]。对于旅游者来讲,如果一个旅游地紧密度较高,则其不仅游览的景点多,而且交通成本低; 对于旅游地经营者而言,其吸引游客的可进入性就强。

在前述拓扑图(图1)上,将最边缘的各个乡村旅游旅地联结起来,形成一个闭合面; 以闭合面上各点连线作为底边,将闭合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 测量、计算出各三角形的面积并累计得到总面积为357.99,据此求出相同面积的圆的直径T为21.35。拓扑图中相距最远的两点(千岛湖有机鱼休闲观光园区、杭州明朗休闲农庄)之间的距离D为38.76,由此计算出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C=0.55,表明紧密程度处于一般水平。

3 杭州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优化发展路径

3.1 杭州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特征

通过对杭州市28个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布局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杭州市28个乡村旅游地最邻近点指数R为0.65<1,在全市范围内呈集聚型分布,有利于整合发展,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2)通过对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的计算,杭州市乡村旅游地集中程度较为显著,大部分乡村旅游地分布在萧山区、余杭区,地区间发展不均衡; (3)杭州市28处乡村旅游地整体通达度水平较高(平均值为74.05km),可进入条件较好,但其中状况差异显著,最好与最差之间相差2.87倍; (4)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紧密度指数C=0.55,表明紧密程度处于一般水平。

3.2 杭州市乡村旅游优化发展路径

杭州市28个乡村旅游地是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品牌资源,它的形成是当地资源条件、环境禀赋、发展意愿、市场需求和政府扶持等综合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对于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研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全市乡村旅游产业做大规模和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随着杭州市居民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旅游活动内容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农村居民积极参与的机制作用,合理调整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丰富乡村旅游项目类型,把握乡村旅游需求的发展方向,开发多种具有乡村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的乡村旅游项目,为深化杭州“东方休闲之都”和“品质生活之城”的内涵、增强杭州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服务。

3.2.1 均衡空间布局,实现协同发展

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紧凑,呈集聚型分布,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临安、建德等乡村旅游地较少的区(县)应以大项目、大招商为抓手,加快建设乡村旅游精品项目,立足自身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休闲度假产品,从而将资源转化为优势,并主动加强与周边村镇的互动与协调,与周边区域联动错位发展,实现与内部、周边地区的无缝对接,形成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旅游功能组团,同时也可以避免区域旅游开发的单极化趋势,形成协调发展的乡村旅游地结构体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区域大旅游的发展。

3.2.2 推进农旅有机融合,打造新兴节点

围绕市场需求和区域布局均衡,临安、桐庐、淳安等县市要积极作为,推动当地特色农业与旅游业主动对接,形成观光采摘基地、休闲农业园区、休闲农庄等休闲农业新节点; 鼓励天目山、千岛湖、富春江等著名景区企业,联合周边自然村落、人文遗存,积极发展农家乐特色村、乡村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不断丰富区域节点布局,以杭州为中心,形成区域乡村旅游布局的若干个次中心,打造“群星拱月”式布局均衡的区域乡村旅游布局结构。

3.2.3 改善旅游交通条件,提高可进入性

杭州市乡村旅游地集中分布在道路沿线或城区交通发达的地域,位于建德、桐庐等距离杭州城区较远的县(市),应大力发展基础交通,建设道路交通网络,能够与其他旅游线路形成环线,避免出现回路现象,以交通网络建设带动乡村旅游空间拓展,通过优化配置交通资源,调控和引导交通需要,促进区域乡村旅游地的合理布局,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

3.2.4 以市场为导向,有针对性的开发旅游产品

乡村旅游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是城市居民,这是乡村旅游产品策划的出发点。杭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既要对接杭州、上海及其它长三角地区重要城市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又要与周边的临安、富阳、桐庐等农家乐发展较好地区的农家餐饮休闲产品实现差异化发展,要根据市场特点,细分客源市场,形成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消费水平的人群需求,走高端乡村生态民宿度假和现代农园观光、农庄休闲度假和乡村文化体验的道路,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 卢小丽, 成宇行,王立伟.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热点——近20年文献回顾.资源科学, 2014, 36(01): 200~205

[2] 郭焕成, 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12): 1597~1605

[3] 国家农业部官网.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http://www.moa.gov.cn, 2010-08-04

[4] Dianne Dredge.Destination place planning and desig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 26(04): 772~791

[5] Smith L J. 旅游决策与分析方法.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1991

[6] Pearce D G.Tourism in Paris studies at the micro scal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9, 26(01): 91~93

[7] Aliza Fleischer.Support for rural tourism: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0, 27(04): 1007~1024

[8] Christaller Walter.Some considerations of tourism location in Europe:The peripheral regions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recreation areas.Paper in regional science, 1964, 12(01): 95~105

[9] Nilsson P A.Staying on farms-an ideological background.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2, 29(1): 7~24

[10]秦学. 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29(06): 715~718

[11]吴必虎, 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地理科学, 2004, 24(06): 757~763

[12]卢亮, 陶卓民.农业旅游空间布局研究.商业研究, 2005,(19): 171~173

[13]顾小光, 汪德根.农业旅游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基于全国359个农业旅游示范点的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7, 23(07): 653~655

[14]王云, 史春云,林杰,等.江苏省农业旅游的时空格局与特征分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7): 13~17

[15]吴晋峰, 包浩生.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模式研究.地理科学, 2002, 22(01): 96~101

[16]马耀峰. 中国入境旅游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

[17]王宝平, 霍云霈,杨新军.成长型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以延安为例.西北大学学报, 2008, 38(05): 833~836

[18]吕良. 杭州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4

[19]Stephen L.J..Tourism Analysis:A Handbook.London:Long man Group, 1989

[20]吴必虎, 唐子颖.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分析——以中国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点)为例.人文地理, 2003, 18(01): 1~5

[21]马晓龙, 杨新军.中国4A级旅游区(点)空间特征与产业配置研究析.经济地理, 2003, 23(05): 713~720

[22]保继刚, 楚义芳.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3]袁俊, 余瑞林,刘承良,等.武汉城市圈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经济地理, 2010, 30(02): 324~328

[24]李中轩, 吴国玺.洛阳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模式.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04): 107~109,156

[25]何瑛. 旅游线路设计中GIS应用的实证研究——以天水市旅游线路通达度分析为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6(05): 106~109,114

[26]卞显红. 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经济地理, 2007, 27(01): 157~160

[27]王雯萱, 谢双玉.湖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与优化.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2, 31(02): 124~128

[28]程海峰, 胡文海.池州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地理科学, 2014, 34(10): 1275~1280

THESPATIALDISTRIBUTIONOFRURALTOURISMDESTINATIONSINHANGZHOU*

WangZhen,ZhangJianguo※,ShenMenghan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hool of Tourism and Health, Zhejiang A&F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300,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regularity of rural tourism in Hangzhou,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the optimization routes of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taking 28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data of Hangzhou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the paper analys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Hangzhou by means of Tourism Geography 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nearest-neighbor index,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 Gini coefficient,spatial accessibility index and compactness index. The results indicated: (1) the nearest-neighbor index was 0.65<1, showed a cluster distribution type in the city; (2) from the district scale, the concentrate 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was obvious and mainly distributed in Xiaoshan and Yuhang; the Gini coefficient was 0.804,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was not balanced; (3) Spatial accessibility index was 74.05km, the overall accessibility was in good condition; (4) the compactness index was 0.55 which showed the compactness was in general level. Finally, several optimization routes were proposed to promote its well-balanced development from a good spatial pattern,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milar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spatial distribution; evaluation index; quantitative analysis; optimization routes; Hangzhou

F590.75; F323.1; F592.7

A

1005-9121[2017]07094-07

10.7621/cjarrp.1005-9121.20170715

2016-10-17

王震(1991—),男,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方向:休闲农业园区与乡村养生旅游区规划设计等。

※通讯作者:张建国(1972—),男,河南洛阳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划等。Email:zhangjianguo2004@163.com

*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st14003); 浙江省农业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浙江农耕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ZJSNYRKXKT201604); 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浙西南山区森林生态养生旅游区发展模式构建与示范”(2016C32107)

猜你喜欢
空间结构杭州市旅游
象山港内湾潮汐应变对横向流及其余环流垂向空间结构的调控研究
基于角尺度模型的林业样地空间结构分析
格绒追美小说叙事的空间结构
玻璃
21世纪城市规划的新思维
——评《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案例与优化策略》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杭州市行道树修剪技术规范》编制的必要性探讨
旅游
杭州市赴阿坝州开展交流考察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