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胥苗苗
CCS应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 访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院长肖英杰
本刊记者 胥苗苗
今年年初,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意见》)。这是交通运输部着眼海洋强国和海运强国建设大局,立足保障我国水上交通安全,促进航运造船等产业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提升我国海洋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维护国家能源与海上战略运输安全等国家海事权益,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实施,对中国船级社(CCS)发展目标、路径、内涵、质量、速度等提出的具体要求,是CCS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的行动指南。《意见》的出台引发业界强烈关注。近日,我刊对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院长肖英杰进行专访。他对《意见》的出台,发表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
记 者:近些年,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航运业和造船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一跃成为世界海运大国和造船大国,如今中国正处于由海运大国、造船大国向海运强国、造船强国跨越的进程中,期间,CCS对促进中国航运业、造船业及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独特作用。对此,您怎么看?
肖英杰:CCS成立60余年来,在助力中国航运造船及相关产业发展、国际海事公约标准制定、以及国内水上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CCS品牌也逐渐深入人心。据我了解,目前,中国船级社是港口国检查中表现最好的船级社之一,持续被巴黎备忘录组织、东京备忘录组织和美国海岸警卫队三大港口国检查组织列入优异表现清单;检验船队总量达到1.1亿总吨,入级船队的平均船龄只有不到9年,是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成员中最为年轻的船级社之一。完成了超大型矿砂船、超大型油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等高附加值、高能效船舶的建造入级检验,19100箱超大型集装箱船等大型高附加值船舶也加入了CCS检验船队,入级船舶涵盖各类运输船舶和高新技术船舶;入级和建造规范标准实现了对大型化、高技术化、高附加值船型的全覆盖,同时CCS率先推出了《绿色船舶规范》和《智能船舶规范》,对带动业界在相关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发挥了引领作用;海洋工程服务由浅海挺进深海,可以提供海上结构物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成为全球少数几个覆盖全部海上设施种类,并可以独立开展深海设施检验业务的船级社之一;工业服务领域业务不断拓展,在监理、检测、检验、检修、咨询、评估、认证、认可等领域表现卓越,参与了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并获好评;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实施,参与众多国家重要行业发展政策的研究制定工作,为重大事件和突发事故提供技术支持;到目前为止,CCS在全球布局服务网点90个。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CS在不同阶段前后共担任了三次IACS轮值主席,在担任主席的过程中始终致力于解决国际关注的相关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孙立成总裁成功推动IACS和国际海事组织(IMO)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必将进一步促进IACS作为独立技术第三方与IMO在海事技术领域的全面深入的合作,向全球海事界展示了CCS的综合实力,展现了CCS的国际品牌,获得了国际海事界的赞誉。作为中国海事界的一员,我个人向CCS近期高速度、高质量的发展,表示衷心的祝贺。
记 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海洋强国、海运强国、造船强国战略的推进也正不断加速,在这种背景下,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在您看来,此举有何深意?
肖英杰: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的意见》,对中国船级社建设为国际一流船舶检验机构,促进我国造船业和航运业的技术进步,提高我国在海洋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同时对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保障我国水上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将对中国船级社赋予更高的要求,对于作为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机构的中国船级社的未来发展,也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在国家海洋强国、海运强国、造船强国建设逐渐提速的大背景下,《意见》的发布,意味着交通运输部为中国船级社的发展提出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高远的目标,为中国船级社从服务全国走向服务全球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记 者:对于建设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意见》中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您认为中国船级社应特别注重把握哪几个方面?
肖英杰:我认为CCS应借助自身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国际化优势,重点发挥连接政府、航运和造船企业、市场和社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并提供更加卓越的服务品质,使用更科学的管理方式,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迈上国际化的新台阶,在行业内突出引领作用。因此,落实好《意见》要求,应特别注重把握好桥梁纽带作用和引领作用,这两方面很重要。
记 者:当前,“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海洋强国、海运强国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以及互联网、信息化、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都对中国航运、造船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深刻变革和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您认为,CCS应如何发挥独特的引领作用?
肖英杰:无论形势如何演变,船级社的核心优势永远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技术。而这个优势是用标准和服务来体现的,这就是船级社的独特性。因此,对于CCS而言,需要继续强化国家船检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发挥技术引领作用。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海洋强国、海运强国战略将给国际海运格局带来新的变化和新的活力,中国船级社应以此为契机,依托各种国际平台,构建服务全球海运业的国际网络。加强与沿线国家船检机构和造船企业的合作,发挥更大作用。技术应是CCS建设国际一流船级社、服务国家战略的立足之本。CCS应在当前最主要的技术领域,包括新型大型船舶、深海设施、绿色技术、智能技术等领域展现其先进的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同时,紧跟技术发展步伐,在规范方面也要力求在业内领先。尤其是随着绿色船舶、无人船、智能船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要引领行业发展,及时制定更安全、更环保、更经济和更可靠的规范规则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已经关注到如CCS发布的全球首部《绿色船舶规范》、《智能船舶规范》就对引领行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已经与业界相关单位结成联盟,正在有序推进相关工作,以后还期待CCS在这些领域继续发力。CCS只有拥有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作用,更有力地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服务国家战略。
记 者:您认为,中国船级社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肖英杰:《意见》对CCS未来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对其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国家对CCS功能和定位的再诠释。我个人认为,对CCS而言,未来最大的挑战或者说是需要强化的方面,应该是在专业化、智能化、低碳化和引领需求方面。所谓的专业化,是指同样船型或者技术,CCS要做到更有特色,更有优势;智能化和低碳化是未来竞争的高地,在这方面将出现无限可能性;引领需求,始终都是国际一流的真正体现。区别于其他一般船级社,中国船级社是国家的船级社,她还担负着国家的历史重任和光荣使命,如何充分借助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争取更好的发展政策和环境并主动作为,是当前CCS重点应当关注的内容,如何进一步创造一个有力支撑CCS发展的外部环境,也是国家相关部委和机构现阶段应重点思考和研究的内容。
记 者:中国海洋强国、海运强国和造船强国建设,需要创新发展、协同发展,需要CCS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让多方共同参与进来,合作共赢。多年来,CCS跟上海海事大学进行了哪些方面的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收获了哪些经验?
肖英杰:多年来,CCS利用独特优势,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以及实施国际并购、引进技术等,给企业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提供了很大帮助。同样,面向欧洲企业,CCS也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给他们介绍中国企业的相关情况,为他们在中国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提供帮助。最近几年,CCS和很多欧洲的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比如曼恩、瓦锡兰等,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了合作共赢。
作为过去的老邻居,我们上海海事大学与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也是我校工程硕士的一个实践基地。2003年3月上海海事大学专门为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开设了一个工程硕士班,先后为其培养了35位工程硕士,这些硕士现在都成为了中国船级社的技术骨干和业务领导。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的技术人员也作为专家,参与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在学术和科研方面有很多交流和互动。
记 者:未来上海海事大学和CCS双方还将展开哪些合作?在哪些方面还应深化合作?
肖英杰:上海海事大学作为重要的海事教育机构,在多年的国家合作和交流项目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船舶结构、轮机设备、船舶电气等方面有着完整的人才结构和齐全的设备设施,如远洋教学实习船、船舶自动化机舱实验室、船舶水池、电力推进和风洞实验室等,也为国内外船舶检验机构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包括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工程硕士班和意大利船级社(RINA)工程硕士班等。
未来,我们希望上海海事大学与中国船级社继续深化合作,可以考虑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在极地船舶、智能船舶、新能源利用、船舶节能、船舶排放控制等方面开展合作研究,定期进行交流,在人才培养、实船数据收集、IMO提案提交等方面做出富有实效的成果。
记 者:着眼于国际一流中国船级社建设的发展目标,您对CCS还有什么建议?
肖英杰:中国船级社应该注重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广科技创新。无论从技术方面还是从管理方面都应加大强度,采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法,并且做到谦虚谨慎,认真学习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取精去粕,以实现技术标准引领市场发展。具体可着手以下方面:一是坚持技术创新,全面掌握航运造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提升竞争和服务能力。二是坚持协同推进,充发挥连接政府、航运企业、市场和社会科研院所的优势,推进中国船级社国际化发展。与此同时,还建议CCS加强高端人才的培养和船舶科技的研究,不仅要积极跟踪国际船舶和航运领域的动态,而且要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原创思想,引领船舶检验行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