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新华乡阿昌族“蹬窝罗”运动的发展现状及推广研究

2017-11-02 03:31董诗稳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民族运动体育

□ 董诗稳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腾冲市新华乡阿昌族“蹬窝罗”运动的发展现状及推广研究

□ 董诗稳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本文以腾冲县新华乡阿昌族“蹬窝罗”运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地“蹬窝罗”运动的保护与传承的问题进行研究,得出该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蹬窝罗”运动的开展情况,探寻行之有效的对“蹬窝罗”运动的传承与发展方式,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创新化、多元化发展。并提出充分发挥乡土艺人传授、政府和社会群体力量参与以及学校体育教育的综合力量来传承与发展阿昌族传统体育“蹬窝罗”运动等建议。

民族体育 阿昌族 蹬窝罗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最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这一节日是为纪念传说中的创世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而为民除害、造福后人的功绩,“蹬窝罗”运动是此节日中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蹬窝罗”伴唱曲调多用鼻音,舞蹈以双手叉腰,双腿以大八字步或半蹲居多,每进行一次,即仰望天空一次,动作质朴、简练、粗犷,稳沉有力。

阿昌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艺术形式多样,在统一民族节日和民族标志后,不同地区阿昌族之间的交往比以前要频繁和深入很多。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种简单易学、具有群众性和代表性的舞蹈,“蹬窝罗”运动在各种力量促进下,从内容、形式和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也开始突破地域限制,“蹬窝罗”舞蹈在传承过程中发生的演变是持续的、动态的、多方位的,也是喜忧参半的。

所以,充分了解阿昌族文化艺术、特别是以身体为载体的舞蹈文化的产生和演变过程,挖掘整理现存的活态舞蹈文化艺术资源,找出舞蹈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教学、创作、演出等实践层面寻求有效的传承、发展与保护的对策,对梳理阿昌族优秀文化艺术、促进阿昌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阿昌族“蹬窝罗”运动。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到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大量查阅相关刊物、书籍,并上网浏览中国知网中相关文章等,同时结合研究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包括文字资料、文物资料、声像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与提炼,为本研究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

(2)实地调查法。

2017年2月21日亲自到腾冲县新华乡新华中学,由于2月22日在此举行盛大的“阿露窝罗节”,在此节日中有“蹬窝罗”运动比赛,通过这次比赛获取第一手宝贵资料。

(3)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腾冲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的200名成员进行抽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93份,有效问卷率为96%,其中会“蹬窝罗”运动的人有56人。

(4)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运用百分比、频数等进行分析统计,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

(5)访谈法。

通过走访云南省腾冲县族事务委员会、腾冲县阿昌族协会成员、相关项目传承人和部分“蹬窝罗”运动的参与人,针对研究内容设计访谈提纲。访谈对象为阿昌族蹬窝罗项目传承人5人、腾冲县阿昌族协会成员5人。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阿昌族“蹬窝罗”运动发展现状

(1)“蹬窝罗”运动的宣传情况。

表1 通过政府宣传得知此次“蹬窝罗”运动的情况统计表

通过表 1可得项目传承人、阿昌族协会成员通过政府宣传得知此次“阿露窝罗节”的所占比例是 100%。但是问卷调查的193人中通过政府宣传得知此次活动的所占比例仅占22%。由此说明,政府对当地特有民族活动“蹬窝罗”运动的宣传力度不大,从而严重影响了阿昌族“蹬窝罗”运动更好的推广。

(2)近年开展“蹬窝罗”运动经费开支情况。

表2 近五年政府给予阿昌族“蹬窝罗”运动的经费补贴及实际支出情况

通过表2可得近五年政府给予阿昌族“蹬窝罗”运动的经费补贴在逐年递增,但政府补贴与实际所需资金间的差距仍然很大,政府需重视阿昌族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蹬窝罗”运动,加大资金补助,进行合理的规划及预算,从而确保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3)参与“蹬窝罗”运动人群年龄情况。

表3 问卷调查会“蹬窝罗”运动的56人的年龄情况统计表

数据表明,在会“蹬窝罗”运动的人群中,10-25岁的有9人,占总比的16.2%;26-45岁的有16人,占总比的28.5%;46岁以上的有31人,占总比的55.3%。由此可得,现在参与“蹬窝罗”运动人群多数为中老年人,参与该项运动的人口老龄化严重。

(4)参与“蹬窝罗”运动人群文化水平情况。

表4 问卷调查会“蹬窝罗”运动的56人的文化情况统计表

通过调查发现会“蹬窝罗”运动人群文化水平不高,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会“蹬窝罗”运动的56人中有54人的学历在高中以下,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接受问卷调查的在校大学生都不会 “蹬窝罗”运动,这对“蹬窝罗”运动更好的发展和传承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2.2 影响阿昌族“蹬窝罗”运动推广因素分析

(1)传承方式。

表5 问卷调查中会“蹬窝罗”运动的56人的传承方式统计表

通过表5可见阿昌族“蹬窝罗”运动传承方式过于单一,在接受调查的会“蹬窝罗”运动的56人中,69.6%的是靠家庭传承习得,28.6%的是靠朋友传承习得,而靠其他方式传承方式习得的不足2%。由此可见,阿昌族“蹬窝罗”运动主要靠家庭传承和朋友传承为主,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别的传承方式。

(2)传承前景问题。

通过走访发现传承人年龄老化,因生活需要,大多数阿昌族青年都外出打工,聚在家中参加蹬窝罗运动的多为中老年人群,致使阿昌族“蹬窝罗”运动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并且部分阿昌族青少年对本民族的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认识不够清楚,不愿意主动学习和传承本民族的特色项目“蹬窝罗”运动。

(3)传承途径。

通过走访发现传承途径主要是以家庭传承、社会民俗活动传承等民间自发地方式来进行,但这些自发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途径相对而言不稳定,具有随机、任意特点。为了更好的推广阿昌族“蹬窝罗”运动,应该探索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从而保证蹬窝罗运动更好的发展与推广。

(4)社会适应性及外来文化冲击本民族文化问题。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悠久绵长的少数民族历史和灿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形式,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导致部分少数民族文化受外来文化的严重影响,从而失去了本民族特有的民族特色。

腾冲市新华乡阿昌族虽然是该地区除汉族外人口最多的民族,但是人口总数和汉族相比还是具有比较大的差异。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汉族也参与到阿昌族“蹬窝罗”运动中来,并带来了其他的民族文化,对阿昌族本民族文化冲击较大,部分原有的、具有深刻意义的动作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韵味,或被其他动作所取代。“蹬窝罗”运动这项最具阿昌族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样面临着社会适应性及外来文化冲击本民族文化问题。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政府对“蹬窝罗”运动扶持不够。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地政府在阿昌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各方面的支持和补助还不够,导致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该项目的研究不全面,使此项目的开展规模受到严重影响,对“蹬窝罗”运动的保护和发展不够迅速。

(2)本民族特色文化得不到有效保护。

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在增加参赛队的规模和数量的同时,为了追求娱乐性和观赏性,许多外来文化融入到阿昌族“蹬窝罗”运动中来。致使“蹬窝罗”运动失去了部分原有的特色和韵味,许多原有的“蹬窝罗”运动的动作都被取消或被其他动作所代替。

(3)“蹬窝罗”运动传承不科学。

“蹬窝罗”是阿昌族“阿露窝罗节”民族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也是阿昌族最具表现力的活动之一,对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阿昌族文化的繁衍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新华乡阿昌族“蹬窝罗”运动的传承方式比较单一,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探索科学的传承方式是阿昌族“蹬窝罗”运动更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2、建议

(1)政府加大对阿昌族“蹬窝罗”运动的支持力度。

应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且结合新华乡阿昌族的实际情况,对阿昌族传统民族体育项目“蹬窝罗”给予经济、物质等各方面的支持,让他们在物质基础上得到一定的保障,以便有更好的积极性和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和从事“蹬窝罗”运动。除此以外,还应设立专门的县乡(村)级的文化站供广大群众用于学习本民族体育文化的场所。只有这样才能对阿昌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根本性的保障。

(2)保持“蹬窝罗”所具有的民族特色。

保持“蹬窝罗”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地方政府和民间社团、协会应该加大文艺表演对的规模,保持“蹬窝罗”运动所具有的民族特色,防止“蹬窝罗”运动与其它元素混杂而失去不来的韵味。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各族人民对“蹬窝罗”运动的积极参与,让阿昌族协会的引领作用得到积极响应。

(3)本民族自行调节,增强民族自豪感。

民族自豪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时代精神是推动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在阿昌族“蹬窝罗”运动中首先要做到本民族的自我肯定,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民族的非物质遗产尤为重要,阿昌族“蹬窝罗”运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来就是本民族的骄傲,很好的开展“蹬窝罗”运动是对本民族文化的肯定。

(4)重视“蹬窝罗”运动的科学传承方式。

传统的“蹬窝罗”运动是靠家庭传承和朋友传承为主,应该探索其他行之有效的、科学的传承方式,比如学校传承。在学校体育中开展“蹬窝罗”教学活动,学校体育是传承与发展阿昌族“蹬窝罗”运动最有效的途径 ,通过学校体育的教学,使青少年从小正确认识和接纳阿昌族“蹬窝罗”运动,并且主动参与到其保护和传承中来。学校领导要支持和鼓励“蹬窝罗”运动的教学实践和比赛,教师要加强教学钻研,使学校成为阿昌族“蹬窝罗”运动的有效载体。

[1]何雅云.阿昌族“蹬窝罗”舞蹈文化及现代演变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4.

[2]张选惠,郭永东.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2).

[3]杨开浪.陇川户撒阿昌族口传文学传承状况的调查报告[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4]曹德玉,史军.阿昌族文化传承的文本视域[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5]李剑波.德宏阿昌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1(24).

G85

A

1006-8902-(2017)-10-ZQ

猜你喜欢
民族运动体育
我们的民族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不正经运动范
2016体育年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