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江苏省徐州市传染病医院特检科,江苏 徐州 221000)
13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学表现
王 慧
(江苏省徐州市传染病医院特检科,江苏 徐州 221000)
目的探讨13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学表现。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135例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经病理证实103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观察分析超声图像特征及病理学表现。结果超声诊断敏感度为77.67%(80/103),特异度为59.38%(19/32),诊断准确率为73.33%(99/135);Ⅰ型(实质型)43例,病理表现为多个结核肉芽肿,于肉芽肿中心可见微小干酪样坏死区;Ⅱ型(囊实混合型)38例,病理表现呈不典型肉芽肿病变,且可于中央见到大片融合干酪样坏死区;Ⅲ型(钙化型)22例,病理表现为结核性肉芽肿和(或)纤维组织增生、坏死。结论对颈部淋巴结结核实施超声诊断,结果显示其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直接反映淋巴结结核病变各个阶段病理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图像特征;病理学
颈淋巴结结核是肺外结核中最常见类型,为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导致的慢性疾病,占整个淋巴系统结核约90%,人体抗病能力低下时易引发疾病[1]。颈部淋巴结常通过超声进行检查,由于患者就诊时机、颈部淋巴结大小、病程进展、组织学改变等存在差异,导致声像图及病理学表现呈现为多样化[2-3]。研究声像图表现及疾病病理变化的关系,可进一步提高患者对疾病影像表现认知,因此本研究选取135例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旨在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学表现,如下报道。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我院135例疑似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63例,女72例,年龄17~68岁,平均(46.35±9.72)岁,病变淋巴结,最小长径0.7cm,最大长径5.3cm;其中103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颈部淋巴结结核,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审核批准。
均行颈部超声检查,取患者侧卧位、平卧位,扫描观察患者锁骨上窝、颈后、颌下、颈侧及颈前等部位淋巴结,淋巴结大小及形状需经二维超声密切观察分析,确认形状是否规则,及淋巴结数目和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是否具有均匀内部回声、后方回声等,再使用彩色多普勒表现(CDFI)进一步观察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比如形态、数目等。
通过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诊断敏感度为77.67%(80/103),特异度为59.38%(19/32),诊断准确率为73.33%(99/135)。详见表1。
表1 超声诊断结果
103例确诊的颈部淋巴结患者,超声声像图主要表现为三个型,其中Ⅲ型(钙化型)22例,呈现斑块或长条状回声钙化区,该型病理表现主要为结核性肉芽肿和(或)纤维组织的增生及坏死;Ⅱ型(囊实混合型)38例,形态不规则,淋巴结多个之间相互融合,并能看到中部不规则回声区,内壁厚度不均匀,不典型肉芽肿病变是该型主要病理表现,中央可看到大面积融合干酪样坏死区;Ⅰ型(实质型)43例,表现为低回声或极低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淋巴结范围0.4~2.3cm,多个结核肉芽肿结构为病理表现,并且能在肉芽肿中见到微小干酪样坏死区。
颈部淋巴结结核为颈单侧或双侧有大小不等的多个肿大淋巴结,患者于初期常无痛感,并可推动;淋巴结周围炎会促使与皮肤及周围组织产生粘连,淋巴结之间也互相粘连,融合成团[4]。颈部淋巴结结核病变患者常表现为全身低热、盗汗及食欲不振等全身中毒症状,可触及局部多个大小不等肿大淋巴结,晚期淋巴结患者常表现为乾酪样坏死、液化,造成寒性脓肿,一旦脓肿破溃易流出脓液,最终形成慢性溃疡[5]。有资料显数,病变淋巴结约80.5%患者均同时出现两种或以上回声,进而说明不同阶段病理过程存在于淋巴结构中。
进入机体的结核杆菌被巨噬细胞吞噬,3周左右会产生各种细胞介导反应,主要有迟发型变态反应和细胞介导免疫反应,迟发型变态反应可导致细胞坏死,直接损伤细胞组织;细胞介导免疫反应主要目的是增强敏感性细胞的增生,进而加快巨噬细胞增长,进而阻止病情恶化,保证相关症状缓解。以上两种免疫反应可通过协同,促进细胞的增生、渗出及干酪坏死,且同一种病例中常存在上述三种病理改变中的一种或混合两种。结核菌素实验对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较高诊断阳性率,但强阳性较少,且特异度不高,临床诊断价值较低。高频探头超声检查为临床常用诊断方法,能将病变淋巴内部结构清晰显示,可有效排除其他淋巴病变。I型实质型、Ⅱ型囊实混合型、Ⅲ型钙化型是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图像三个型。低回声结节为实质型淋巴结结核声像主要特征,同时表现为髓质缩小或消失,并且具有不完整的包膜,患者会感到局部压痛感,结核性肉芽肿为主要病理表现;淋巴结炎超声图像表现为回声增强,且具有较宽髓质,原发感染灶附近呈较多分布,鉴别诊断常结合症状、病史等,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囊实混合型淋巴结结核自身具有特征性,内壁呈不均匀增厚,淋巴门表现为消失,其周围分布短棒状或条状血流信号,且中央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回声区;主要经超声检测呈现为串珠形的淋巴管道加宽,可随病情加重而导致脓肿,张力较大,且波动感较强;主要病理表现是结核性肉芽肿包裹中间的干酪样坏死,在恶性淋巴瘤鉴别中具有重要作用,皮质回声常于患者中表现为降低,富含紊乱血流信号,回声呈现与淋巴结结构相似。疾病愈合的主要信号体现在钙化型淋巴结结核,颗粒样强回声是其主要呈现,其质地坚硬,且回声较混乱,无血流信号;淋巴结周围分布肉芽肿是其主要表现,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与钙化型淋巴结结核为鉴别患者良恶性,成像主要为多个回声点,体积较钙化型淋巴结结核偏小。
综上可知,超声能更直观、清楚呈现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位置、形态等特征,可通过进一步分析,确认病变情况,判断其病变增殖及干酪样坏死;同时还能根据组织中回声差异,清楚呈现病变不同阶段的病理特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 高立霓,刘秉彦,莫泽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2017,28(1):102-104.
[2] 孟艳枝,张强,孙利杰,等.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2(5):86-88.
[3] 方燕璇,庄颖颖,卢来顺.颈部淋巴结病变的超声特征与病理对照的比较[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5,21(5):457-460.
[4] 吕爱娟,孙立如,谷守娜,等.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超声特征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5,17(6):432.
[5] 赵丹,杨高怡,何宁,等.超声造影模式在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8):683-686.
R445
B
ISSN.2095-8242.2017.050.9809.02
本文编辑:李新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