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月 孙枫 赏宇月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病例资料分析
●胡月 孙枫 赏宇月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总结并总结临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110例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以及头孢菌素种类和发生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年龄比较大及比较小的患者不良反应几率比较大,第三代头孢菌素发生率较高,临床主要表现为全身性的变态反应。结论:头孢菌素类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性,在临床用药中医生应该熟悉掌握临床禁忌及适应症,根据患者的情况控制药物的剂量。
头孢菌素;不良反应;变态反应
头孢菌素是属于半合成的抗生素,具有较为广谱的抗菌作用[1]。到目前为止头孢菌素已经历经了5代,凭借着其强大的杀菌能力以及广泛的抗菌谱等临床优点,一直在临床中受到广泛的欢迎。而随着头孢类抗菌素的广泛使用使得临床不良反应也表现比较频繁,为了对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的具体分析,总结相关经验,并为预防措施提供初步的建议。
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期间110例使用头孢菌素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90例,年龄(44.0±15.0)岁。
对患者中的年龄、性别、不良反应的表现以及头孢菌素的种类和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11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18.2%),女性患者90例(81.8%),男女性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0-10岁和61-77岁的患者中占据的比例比较大,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n(%)]
头孢菌素中第三代头孢菌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例数最多,具体的情况见表2。
表2 不同种类头孢菌素导致不良反应分布[n(%)]
110例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有57例患者为全身性的反应,占51.8%,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皮疹、哮喘、发热以及面部潮红等,其次为消化系统21例(19.1%),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肝功能的异常,泌尿系统反应11例(10.0%),主要表现为血尿、血肌酐增高、尿潴留等,其余系统23例(19.1%)。
抗生素是某些细菌、放线菌以及真菌等微生物或者高等植物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或者肿瘤细胞具有干预作用或者选择性的杀灭作用以及抑制作用[2,3]。头孢菌素是一种具有广泛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因为广泛使用使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在不断的增加。在本次的临床分析中我们发现,不良反应主要与患者的年龄有关,年龄比较小或者年龄比较大的患者均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这两类的患者机体的免疫力均表低,因此机体的抵抗力比较弱,容易出现不良反应。而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中有57例患者为全身性的反应,占51.8%,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皮疹、哮喘、发热以及面部潮红等,其次为消化系统19.1%,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以及肝功能的异常,泌尿系统反应占10.0%,主要表现为血尿、血肌酐增高、尿潴留等,其余系统23例占19.1%。因此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高的部位为全身系统,在临床治疗中药密切的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
在5代的头孢菌素中,第三代头孢菌数引起的不良反应比较多。第三代头孢菌素具备了头孢药物的很多优点,并且经济,从而使得临床的使用率比较高,导致不良反应率高。头孢主要引起的不良反应为全身系统发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皮疹等为主。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头孢菌素之前需要做皮试,并在静脉滴定的开始先调整比较慢的滴速,待患者没有异常才适当的增加滴定的速度。
基于本次的研究我们初步的给出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预防措施。①临床用药医生应该熟练的掌握头孢菌素的禁忌症以及适应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药物并且严密的控制药物的剂量;然后加强医务人员对于药理基础知识的理解,熟练的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误用或者混合使用。③临床应该头孢菌素的时候,要以预防各种不良反应为主。头孢菌素对于肠道内生成的维生素K具有抑制作用,如果患者本身就缺乏营养或者具有消化性溃疡的时候,要尽可能的避免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一旦选择使用要尽量的给以患者补充维生素K[4,5]。
经过本次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我们认为头孢菌素的发生具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但是年龄比较小的和年龄比较大的老年患者优于机体的原因使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变大,第三代头孢菌素由于临床广泛使用等原因使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而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全身系统的反应,患者表现为皮疹以及发热等。在临床应用中应该熟悉的掌握药物的性质以及配伍情况,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进一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妇幼保健院、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
[1]赵红娟.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497-498.
[2]曹小明,张展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发展与研究概况[J].西化工,2008,(1):22-23.
[3]师桂英,张然.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使用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139.
[4]刘彩霞.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8):81-82.
[5]齐敏,冯焕敏,高轶峰.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原因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3(11):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