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2017-11-02 05:55陈孟利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酪酸二联梭菌

●陈孟利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陈孟利

目的:探究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对新生儿黄疸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选择治疗药物不同分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在黄疸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茵栀黄口服液、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药物。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1、3、5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黄疸消失时间情况,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第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无显著差异(P>0.05),第3、5天时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黄疸症状消失时间减短,差异明显(P<0.05)。对比两组治疗疗效,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效果更佳,而药物副作用均不明显。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与茵栀黄口服液药物对于新生儿黄疸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有利于血清胆红素的快速降低和黄疸症状的改善,且副作用不显著,值得推广。

酪酸梭菌;活菌散;茵栀黄口服液;新生儿黄疸;疗效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病症之一,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7-10天左右自行消退,除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而病理性黄疸较为严重,黄疸程度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当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达到一定浓度时,会透过血脑屏障导致核黄疸,导致新生儿的死亡或是脑性瘫痪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新生儿发育成长。[1]此次对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方式,旨在探究联合用药临床疗效,现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男44例,女42例,日龄为2-7天,平均(9.3±2.1)天,黄疸持续时间7-21天,平均(13.6±2.7)天,所有患儿结合临床症状与血清学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每天上升>5mg/dl,均符合临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两组的日龄、黄疸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和病情差异对研究结果无干扰,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儿均性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光照治疗+支持治疗,选用蓝光照射,均采用双面光照射,设置强度为4-8 μW/(cm2·nm),持续2-48h,一般不超过4天,直至胆红素降低到7mg/dl后停止。支持治疗为积极治疗缺氧、溶血、感染等,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选择茵栀黄口服液,一次5ml,一日3次。观察组在上述药物基础上应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商品名常乐康,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20020014,500mg/袋),一次1袋,一天2次,用凉开水送服,疗程5天。

1.3 疗效标准[1]

1疗程后,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症状明显改善或消退,血清胆红素指标正常为显效;1疗程后,皮肤黏膜、巩膜等黄染症状减轻,血清胆红素指标明显下降未达正常为有效;1疗程后,皮肤黏膜、巩膜黄染症状无好转趋势甚至加重,血清胆红素水平无变化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治疗后1、3、5天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

2.2 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目前临床新生儿黄疸引发病因较多,同族免疫性溶血、病毒或细菌感染、头颅血肿、母乳性黄疸等,其中胆红素代谢异常为导致黄疸的重要因素,当血清胆红素严重升高或同时存在高危因素时,可合并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故患儿出现黄疸后,尤其是病理性黄疸,应给予积极的治疗。[2]临床常用光照疗法+药物的治疗方法,临床效果确切。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光照疗法为蓝光照射,主要为光照后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构形和结构异构体及光氧化作用的产物等,其中结构异构体可不经过肝脏代谢,快速的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故而可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但是长期的照射对皮肤可能会造成损伤。茵栀黄主要含有黄芩、栀子、茵陈等,对于降低胆红素含量,促进胆汁分泌等具有较强作用。有国内研究报道[2],新生儿在服用茵栀黄后,其胆红素代谢能力明显加强,且对于肠壁蠕动、粪便排出具有促进作用,进而有利于未结合胆红素的排出。[3]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中的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可抑制胃酸分解,促进肠道双歧杆菌的定植,有利于肠黏膜的修复和肠道菌群的稳态。

研究结果,治疗后3、5天血清胆红素水平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有效促进黄疸症状消失,P<0.05。联合用药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单独用药,且副作用不增加。这与联合用药有效的促进了胆汁分泌和排泄,对于胆红素快速排出起到协同作用有关。这与相关报道一致,且联合用药改善了肠道微环境,有利于肠道菌群的正常[3]。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医院)

[1]田淑慧.酪酸梭菌活菌散与茵桅黄联合治疗新生儿迁延性黄疽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导,2014,12(26):252-253.

[2]路军,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5,42(5):132.

[3]友国.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茵栀黄颗粒高位灌肠治疗新生儿黄疸[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26):23-24.

猜你喜欢
酪酸二联梭菌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酪酸梭菌-糯米复合发酵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的影响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复合丁酸梭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对血清IL-6、PCT水平的影响
3“S”让自主教育在队建中发力——二联小学提升少先队员主体能力的探索
高举队旗跟党走——上海市杨浦区二联小学红色教育活动
《鸡新城疫(基因Ⅶ型)、禽流感(H9亚型)二联灭活疫苗(aSG10株+G株)在蛋鸡上的安全性及免疫效果研究》图版
两种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研究
抗艰难梭菌毒素B抗体可以预防艰难梭菌感染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