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11-02 05:55孙建军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疝气疝囊修补术

●孙建军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孙建军

目的:研究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患者予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参照组相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结论: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患者,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可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予以适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股沟疝气;临床效果

在临床上,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外科疾病,多数患者为男性,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主要有疝修补术和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包含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又分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1]。对于传统治疗方法来说,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简单易行、创面小等特点,在腹股沟疝气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现笔者对我院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内容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腹股沟疝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25)和参照组(n=25)。所有患者均经确诊为腹股沟疝气。实验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为5例,男性患者为20例,最小年龄为27岁,最大年龄为58岁,平均年龄为(42.13±2.34)岁;参照组患者中,女性患者为3例,男性患者为22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56岁,平均年龄为(39.23±3.15)岁。对比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基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参照组患者予以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主要内容如下:对患者予以持续硬膜外麻醉,于患者腹股沟处斜切开口约2cm,将腹部外侧斜肌腱切开,找到疝囊,予以精索分离,疝囊沿精索上端游离至腹腔膜外的脂肪处,疝囊沿精索下端游离至耻骨节处并露出2cm左右。将疝囊离断并缝扎,在距疝囊颈端5cm左右处予以缝合,将疝囊收入腹腔,内环口处予以网塞,保证网塞底部与内环口边缘平齐,固定并缝合。将补片置入精索后,予以固定并剪掉多余补片,缝合切口。

(2)实验组患者予以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主要内容如下:对患者予以持续硬膜外麻醉,于患者腹股沟处斜切开,将腹部外侧斜肌腱切开,切口大小应与补片大小相当。找到疝囊,予以精索分离,置补片与精索后,保证补片完全覆盖腹横筋膜,将精索从补片的一端开口中穿过。将横肌腱弓、腹内斜肌、耻骨腱膜、腹股沟韧带与补片四周缝合,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系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用(%)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数据呈现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9.4±11.6)min,参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2.8±10.2)min,经统计学分析检验,t=1.1005,p=0.2766>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两组对比组间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例(%)]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腹股沟修补术为传统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和治疗效果明显的优势,但对于年龄大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会使其体内胶原纤维的分解速度增加,合成减少。直接实施手术,会产生较大的创面,使其腹横筋膜产生变化,极易发生并发症,同时也增高了复发率,患者术后具有较强的疼痛感,恢复慢,进而影响治疗效果[2-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已被广泛应用到腹股沟疝气治疗中,此方式不具有局限性,对各种类型的腹股沟疝气患者均可以使用[4-5]。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面小、无明显疼痛感等优点。并采用合成生物材料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可有效的将补片与组织进行融合,无明显排斥现象,可达到无张力修补的目的[6]。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减缓了患者的疼痛感。

本组研究表明,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均无明显差异,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简单易行、抗感染力强的优点;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面小、出血少、恢复时间短等优点。经统计学检验,组间数据呈现为p>0.05。

综上所述,在对腹股沟疝气患者予以手术之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情况予以最合适的手术方式,并对可影响治疗结果的因素予以预防,保证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作者单位: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道卫生院)

[1]孙钝.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5(3):157-157.

[2]陈渠.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32):225-225.

[3]张雪伟,张雄,张亮等.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2016,6(7):188.

[4]赵宝君.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观察[J].黑龙江科学,2015(16):36-37.

[5]方楚锟,马越群,魏少阳等.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5):49-50.

[6]尼加提·热合曼.不同方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价值研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J].健康前沿,2015,22(12):90-91.

猜你喜欢
疝气疝囊修补术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