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贯应用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对心梗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评析

2017-11-02 05:55孙峰杨旭东
保健文汇 2017年5期
关键词:左卡尼汀通率心梗

●孙峰 杨旭东

序贯应用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对心梗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评析

●孙峰1杨旭东2

目的:探究序贯应用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对心梗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心梗静脉溶栓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血管再通率为70%,与对照组的66.7%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再灌注损伤和预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梗静脉溶栓患者,联合左卡尼汀与曲美他嗪治疗,有助于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功能。

左卡尼汀;曲美他嗪;心梗;静脉溶栓

为探究序贯应用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对心梗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本院以60例心梗静脉溶栓患者为对象,通过左卡尼汀与曲美他嗪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相关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心梗静脉溶栓治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包括17例男性和13例女性,60岁至79岁为患者年龄区间,(68.3±6.92)岁为患者平均年龄。研究组,包括15例男性和15例女性,62岁至81岁为患者年龄区间,(68.9±6.04)岁为患者平均年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安静卧床休息,对患者心电、血氧和血压实施动态监测,采用口服方式,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若无禁忌症,需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或ARB)类药物。针对非右室梗死患者,且未出现休克症状,通过静脉,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扩冠,静脉给予极化液,避免心律失常,针对表现出激烈疼痛的患者,可适当使用吗啡或哌替啶止痛,一旦发作心律失常,需对症治疗。溶栓方案: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100mg,实施静脉给药,90min为给药时间,首先,采用静脉注射方式,注入15mg,然后,采用静脉滴注方式,于30min注入50mg,最后,通过静脉滴注方式,于60min内注入35mg。溶栓前后,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结合医嘱,分别给予低分子肝素的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以上为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治疗,针对左卡尼汀注射液(长春海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443),以2.0g为标准,1次/d,以14d为一个疗程,针对曲美他嗪片(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65),以20mg为标准,每日3次,连续治疗1-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同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再灌注损伤及预后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检验,而计量资料则用均数()表示,予以t检验,以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血管再通率

溶栓治疗后,研究组血管再通例数为21,血管再通率为70%,对照组血管再通例数为20,血管再通率为66.7%,研究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再灌注损伤和预后效果

对比两组患者再灌注损伤及预后效果,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再灌注损伤与预后效果对比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内科常见急危重症,易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针对急性心梗患者,尽快进行再灌注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是常见的再灌注治疗方式。相较于介入治疗,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和经济等特点,在急诊科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静脉溶栓仍存在些许不足,例如,梗死血管再通率不高,基于90min冠状动脉造影作用下,血流达到TIMIⅢ级的比率显示仅在50%-60%范围内,低于Ⅲ的患者,大部分未实施心肌水平的灌注。溶栓后,仍存在血管残余狭窄问题,易发生缺血事件。基于此,若能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促使心肌水平灌注得到改善,优化心肌能量代谢,尽最大程度弥补静脉溶栓治疗的不足,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1]。

左卡尼汀,具有直接正性肌力的作用,在扩张冠脉的基础上,达到改善血流动力学的目的,提升缺血-再灌注心肌中葡萄糖的有机氧化,加速再灌注心肌恢复,经由脂肪酸氧化条件下,获得能量,减少自由基,缓解再灌注损伤。曲美他嗪,属于抗心肌缺血药物,在抑制游离脂肪酸代谢的基础上,强化葡萄糖代谢,满足心肌能量供应。曲美他嗪,通过对缺血细胞内能量代谢的保护,维持细胞内ATP水平,促使细胞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下,完善离子泵功能,为跨膜钠-钾泵正常运行提供保障,抑制细胞内酸中毒,避免心肌细胞内钠与钙聚集,实现对细胞收缩功能的保护,避免细胞内膜损伤[2]。

本次研究以本院于2011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心梗静脉溶栓患者为对象,基于随机分组方式作用下,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0%,对照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研究组再灌注损伤与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心梗静脉溶栓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曲美他嗪和左卡尼汀治疗,在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单位: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碾子山区人民医院;2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

[1]徐菲菲,刘晶淼.心梗静脉溶栓患者序贯应用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06:699-702.

[2]张磊峰.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序贯应用左卡尼汀和曲美他嗪疗效[J].吉林医学,2016,02:406-407.

猜你喜欢
左卡尼汀通率心梗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管再通率的影响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比较分析
左卡尼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现状
左卡尼汀对新生儿血清CK-MB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宫腹腔镜联合下输卵管疏通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