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启程
创产业扶贫新思路促贫困农民早脱贫
——遂川县雩田镇产业扶贫途径初探
□ 刘启程
产业扶贫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和壮大,来实现带动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最行之有效方法,从长远角度来看,其意义非常重大。如何更好推进产业扶贫,提高扶贫效益,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重大调研课题。
林农喜摘丰收果
村民们在采摘油茶籽
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遂川县雩田镇党委、政府带着破解产业扶贫发展难题的思考,深入29个村(居)进行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整理如下:遂川县雩田镇立足国家级贫困县现实状况,立足资源培植龙头,依托企业建设基地,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雩田镇位于遂川县东北方,是沿105国道南下进入遂川的第一个乡镇,境内有105国道、雩新公路、七云公路,遂碧公路等重要交通运输通道。全镇土地面积221平方公里,圩镇现有建成面积1.5平方公里,距县城主城区10.5公里,为县城卫星镇第二城区。镇域人口6.32万人,其中圩镇人口1.5万人。全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86户,3845人。全镇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12%降为1.8%,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569元。
近年来,雩田镇大力实施一户一亩经济作物、一户一人务工、一户加入一个专业合作社、一户一份资产性收入“四个一”产业扶贫工程全覆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雩田镇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开展精准扶贫,按照“一户一亩经济作物”要求,引导和帮助贫困户精准发展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鼓励根据自身情况短期发展蔬菜、养殖、绿色水稻等收益周期短的产业,长期发展果树、毛竹、油茶等收益周期较长但相对较为稳定的产业。对有劳动能力并且有就业意愿的脱贫户,帮助推荐就业,逐步实现“一户一人务工”,增加收入。对发展产业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实行“产业扶贫信贷通”,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贷款5万元,给予100%贴息。对有创业意愿并且具备一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并最高可贷10万元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兜底保障的基础上,鼓励其以土地、林地等入股合作社进行分红投资。目前,雩田镇贫困户共种植无公害蔬菜939.36亩,参与贫困户194户;种植果树、油茶、毛竹3442.44亩,参与贫困户103户;1087名贫困人口实现务工增收。
雩田镇以合作社为纽带,实行入股分红。通过引进6家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整合产业扶贫资金及其它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资金投入合作社或农业企业,贫困户享有股权,每年年底按股分红。珊田村、江背村、石下村、雁林村、江背村重点扶持珊田狗牯脑黄金茶基地,吸纳150户贫困户到基地务工或以资金(土地)入股每年固定分红,借力实现脱贫目标。横岭村、大饶村、茂园村、龙团村重点发展毛竹、油茶产业,油茶低改680亩,毛竹低改800亩,涉及贫困户140户。龙脑村、夏溪村、江背村重点发展井冈蜜柚,涉及贫困户68户。目前,雩田镇1186户贫困户以不同方式加入全镇12个专业合作社,基本实现“一户加入一个专业合作社”。
雩田镇以龙头企业为支撑,探索资产性收益,把产业扶贫资金和整合用于产业扶贫的财政涉农资金投资到县内有实力的企业,不参与企业股权及管理,每年按照10~12%的收益分配,确保每户每年都有稳定分红。2016年,雩田镇里统一组建光伏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335户,政府每户投资5000元入股到光伏发电企业,每年有固定分红收益。今年,按照“一户一份资产性收入”标准,将按现有11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的要求进行收益分红,强化“输血”保障。同时,雩田镇依托优势产业开展资产性收益扶贫探索,进一步增加收入。
目前制约雩田镇农业产业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劳力、技术、资金和配套企业。要打破这些制约因素该镇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用活土地资源。一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制。将没有劳力进行耕种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让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形式给有能力大户或引进外来老板进行产业发展。二是条件不成熟地方可以采取成立农业互助社、农业合作社,将劳力集中起来进行互帮互助发展生产。
2.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或农科所的联系,给他们提供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常驻,对产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指导当地因地制宜发展产业,尽量不做无用功。
3.加大金融扶持。采取涉农站所或村组织提供担保形式鼓励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给贫困农户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
4.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近要相应建成加工企业,同时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
1.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突出重点,对那些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为主业,资源支撑面广、市场前景看好、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贫困人口受益比例较大的扶贫龙头企业加以扶持,形成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群。
2.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开发井冈蜜柚、毛竹、油茶等系列绿色特色食品加工业。支持鼓励扶贫龙头企业加大品牌开发力度,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打造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市场占有率高的生态食品品牌,不断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3.落实自主创新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研发。
4.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加快对狗牯脑黄金茶基地的旅游开发。
5.积极引导、支持龙头企业到贫困村兴建原料基地,对其申报的符合扶贫贴息贷款投向的项目,优先列入年度项目计划给予支持;对企业原料基地覆盖到的贫困村,结合“整村推进”,优先安排产业发展补助金、扶贫到户贷款优先扶持参与产业开发的贫困户。
(二)推进雩田镇特色产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
改变过去零星、分散、单一的产业经营模式,因地制宜,合理连片开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业,打造一批生态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特色食品加工业产业基地。以发挥龙头企业为牵引力,带动辐射相关产业发展。要以品牌建设为动力,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1.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突出抓好传统产业提质增量工程和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工程。加快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建设一批标准化原料加工基地。
2.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抓好农产品流通,提升雩田镇产业效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投入,打造产业支柱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发展和完善贫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引导贫困农户围绕扶贫产业开发建立各种合作经济组织,提高贫困农户组织化程度,围绕优势和特色产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构建以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产业体系。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参股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人才、资金、技术、市场资源优势,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跨区域联合与合作,增强服务功能,拓展发展空间。
(四)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更好地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通过产业化经营真正得到实惠,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鼓励扶贫龙头企业树立“双赢”的指导思想,只有保护好基地和农户,才能获得稳定、优质、价格合理的原材料;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农户支持龙头企业,只有龙头企业带动,才能扩大产品规模,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个体农户与大市场对接。
(五)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力度,抓好科技扶贫工作
大力实施科技扶贫,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贫困人口稳定增加收入,进一步突出科技扶贫,依靠科技进步培育扶贫主导产业,增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1.紧紧围绕产业化扶贫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推广农作物优良新品种,建设村级科技服务站和科技型扶贫龙头企业,为产业和结构优化提供科技辐射源,使农产品生产基地得到发展,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得到壮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2.建立整村推进贫困村科技服务站。成立以科技示范户、科技种养能人及扶贫实用技术技能培训的农民技术员等为主体的技术经济服务站,带动全村农户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成为科技扶贫示范村。
(六)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扮演好调控者、服务者和支持者角色,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做到引导而不强迫,帮办而不包办,参谋而不决策,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产业化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力量跟进的局面。
资源依托于产业,才能得以利用;产业依托于企业,才能得到发展;企业有了资源和产业的支撑,企业就能壮大;企业做大做强,才能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扶贫、企业、技术、市场四结合。
今后,雩田镇将进一步发扬“担当实干马上就办”工作作风,进一步地在产业扶贫上狠下功夫,通过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构建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农户增产增收的长效机制,推动全镇经济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
刘启程,遂川县雩田镇政府。
■责任编辑: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