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林生
独具特色的生态扶贫之路
——莲花县吉内得公司生态扶贫调查
□ 李林生
金秋将至,赣西边陲,初秋的景色让人着迷。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的5000多亩生态水稻,已经果实坠腰,日渐显露出收获的金黄。三三两两的农民穿梭于地头,依然灼热的阳光,挡不住他们透过汗水散发的喜悦。
这里是江西吉内得实业有限公司的生态水稻种植基地。高滩村平均海拔800多米,森林覆盖率高达82%,负氧离子多,土壤含硒量大,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左右,是绝佳的有机水稻种植之地。吉内得公司看准了高滩村的自然生态,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吸纳贫困户参与种养殖,致力发展生态经济,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公司、农民、环境“三赢”的生态扶贫之路。
吉内得公司于2010年落户莲花县高洲乡高滩村后,利用良好的自然生态,含硒的土壤水质,做好生态发展文章。吉内得注重传承发扬中国传统稻米文化,在传播有机概念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极力打造中国好大米品牌。该公司的种植基地现有有机米种植1000余亩,绿色优质米种植基地近4000亩,并建有育种基地,采用能发芽、具有生命力、可复播的传统老种子进行育种。
吉内得倡导生态种植“四道”,实现可持续发展。即:“天之道”—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空气和水质无污染的土壤环境;“种之道”—采用可持续的有机耕种体系,选用可重复繁育的传统稻种,用传统方式耕种及收割,施用原生态营养肥,拒绝使用化学农药,采用诱虫灯、除虫板及“鸭稻共生”方式除虫;“制之道”—为保持稻米口感最佳,精确化自然晾晒,使稻米含水率控制在15%-16%,有效保护每料稻谷的胚芽活性;“贮之道”—所有稻谷均带壳恒温贮藏,确保稻米的新鲜和美味,所有出厂产品均使用充氮保鲜包装,最大程度杜绝陈化因素,降低大米营养物质流失。
“四道”生态种植模式,在市场中独树一帜,吉内得逐步被市场认可。2013年产品“莲花香米”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中国绿色食品;2015年“吉内得”大米被认定为中国有机食品,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2016年取得香港有机认证,正式进驻香港市场,在全国创业创新大赛中代表江西省唯一的农业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并获得金翼奖。
“吉内得”大米名气大了,市场也就成了卖方市场。产品供不应求,效益自然不错。吉内得愈发珍惜生态的价值,恪守着“四道”的生态产业之道。
吉内得公司深刻认识到农业企业与当地村民的“共生共荣”关系,践行社会责任,自觉参与扶贫,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把生态产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相结合,吸呐贫困户参与管理、运营,并衍生出一系列增收方式,助力贫困户增收致富,实现公司与贫困户“双赢”。
一是土地流转增收。基地的5000亩土地是按每亩每年415元的价钱从附近的农户手中租赁或流转的。基地范围内有土地的贫困户,仅此一项每年可增收上千元。
二是参与劳务增收。传统稻作需要大量农民参与劳动。吉内得通过长期用工和临时用工等方式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基地从事耕种、除草等劳务。固定工工资按2700元/月,临时工男工120元/天,女工80元/天。参与劳务的贫困户每年可获得2000元―5000元的劳动收入。
三是生态种植增收。在一年一季的水稻种植完后,吉内得又提供油菜籽给贫困户种植,并与贫困户签订销售协议,提供无公害种植技术和田间管理指导,实行定单种植。油菜籽收割完后,又按市场价收购他们手中的油菜籽,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四是生态养殖增收。高洲乡是传统农业乡镇,有家禽家畜养殖习俗,吉内得顺势提出“鸭稻共生”和“借牛购牛”生态扶贫方式。所谓“鸭稻共生”是因为鸭子可以除虫,吉内得免费为贫困户提供鸭苗,免费提供场所,免费搭好鸭棚,让他们在基地稻田养鸭子,鸭长大后吉内得又以高出市场价收购。“借牛购牛”是吉内得免费为贫困户提供小牛犊,贫困户帮忙放养,吉内得全程进行技术指导与品质监督,出栏期后以约2000元/头的价格回购,贫困户无半点后顾之忧。
五是生态旅游增收。高洲乡高滩村是“引兵井冈”决策第一站,秋收起义部队行军会议召开地,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吉内得在基地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着力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游。在新建“农家乐”时,吸引更多贫困户积极参与。同时,贫困户把自家生产的特色有机食品“艾叶米果”“糯米粑粑”“南瓜饼”等进行附带销售,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高滩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通过吉内得脱了贫。如今,当地农民感恩有了吉内得,吉内得也感恩有了好环境。“雇主”与“雇农”关系融洽和谐,共同谱写着让人留连忘返的田园牧歌。
吉内得的“四道”,来自于中国传统稻作文化。按理,传统稻作的方式方法虽然生态环保但却是低效的,但在食品安全重要性与消费差异性突显的今天,这种“复古”反而获得了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传统稻作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变化。
高滩村的村民对此感受最为深刻。以往田间轰鸣的柴油机声音再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随风传来的欢声笑语;以往刺鼻的农药味道再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四季芬芳的花香。沟河中消失已久的鱼虾重新出现了,而且越来越多了;清澈的小河再也不会混浊并散发异味,顽童又可以任性地戏水了。
每年总有几次,国家的包括香港的专家会来到这里,实地检测土壤与水质,以确保大米的有机程度。他们在满意之余,也不禁想多停留几天,感叹这山、这水、这田园,感受这份和谐、这份富足、这依稀记得的儿时梦境。
更不用说来自各地的游客和顾客,或远或近来到这里,只为体验一把传统而生态的生活方式,亲眼目睹生态产品的生产和制作过程。
可以这样说,吉内得让这片山水得以重生。
吉内得公司利用自身优势,致力发展生态产业,引导贫困户参与生态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中增收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三赢”。当下生态扶贫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但生态扶贫绝不是政府出钱来鼓励或限制某些行为那么简单。那什么才是生态扶贫?如何做好生态扶贫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从吉内得得到一些启发:
一是有效益才能促生态。吉内得提出的生态种植“四道”等理念切合现代人追求安全、放心的餐饮需求,因此能在较快时间内被市场接受、认可,并发展壮大,公司才有了立身之本,也才有可能实现“三赢”。如果效益低下、自身难保,再美丽的鲜花也会迅速凋零。
二是有创新才能促扶贫。吉内得提出的“鸭稻共生”和“借牛购牛”等生态扶贫方式就是积极创新的成果,切合生态发展的实际,贫困户只需出勤出力,不担心销售、不担心技术,具有可操作性、可复制性,关键是具有可持续性。如果仅仅停留在土地流转和劳务使用的层面,则扶贫效益会大打折扣。
三是政府要找准在生态扶贫工作中的定位。无论如何,政府是“有限政府”,特别是从财力来说更是如此。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态扶贫绝不是意味着政府“掏钱”办事。“一个有智慧、有责任心的企业+一片适宜的生态沃土+一个服务到位的政府”=一个有可能成功的生态扶贫项目!在吉内得这个案例中,高洲乡政府就是个服务到位的政府,它无须拿很多钱,只要将企业与村民两者解决不了的沟通、协调、服务等问题处理到位,就演好了政府在生态扶贫中的角色。站在政府角度来看,吉内得更是一个“四赢”项目。
李林生,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村庄建设处处长。
■责任编辑: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