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凌秋
车间进村头 脱贫有盼头
——遂川县开展扶贫车间进村的实践与探索
□ 肖凌秋
扶贫车间女工忙织布
遂川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十三五”期间,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6万户、4.67万人,为全市贫困面最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且贫困人口多散居在山区和偏远农村,面临就业、创业“两难”困境。为此,该县大力开展“扶贫车间”进村行动,通过送项目到村、送就业到户、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帮助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企业盈利、农户增收的共赢新路。
综合考虑区位、人口、资源、生态等村情实际,在充分尊重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创新设立三种模式的“扶贫车间”。一是“厂房式”车间。全面摸排农村废弃厂房、村委会、村办小学等情况,对基础较好的闲置房屋就地改造。同时,根据车间生产需求,就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避免了大拆大建,充分激活了农村“沉睡的资本”,节约了车间开设成本。二是“居家式”车间。依托县内353家加工企业,发展来料加工业务,鼓励贫困群众自建家庭作坊,从事门槛较低、上手较快的农产品、手工工艺品加工等生产活动。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与加工企业约定交售产品的质量、时间、收购价格,既保障了企业的货源供应,也稳固了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让贫困群众在家里就有活干、有钱赚。三是“合作社式”车间。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或租赁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引导贫困户以土地、扶贫资金入股等方式筹办“扶贫车间”,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地吸纳务工,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股权分红等形式给予兜底保障,真正让贫困户从中获益。
扶贫车间忙加工
做好“培育”和“招引”两篇文章,整合农村特色资源,引导乡土产业发展重心向农村倾斜,鼓励企业、致富能人进村建设“扶贫车间”。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入驻。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宣传IPO扶贫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重点引进环保可信度高,就业门槛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决不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同时,引导和扶持本地经济效益好、示范性强的企业在贫困村布局设点。比如,组织全县有外发加工业务的企业优先建立“扶贫车间”,将20余类劳动密集型外发工序从工业园区转移至贫困村,既解决企业招工、用工难题,又帮助偏远地区的贫困群众实现务工、顾家两不误。雩田镇于田村贫困户彭赞荣夫妇俩过去仅靠1亩农田维持生计,进入宝邦手袋公司创办的“扶贫车间”务工后,每人平月均收入可达3000元。二是引导致富能人领办。鼓励先富起来的村民领办、承包“扶贫车间”,在企业和帮扶干部指导下,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同时,也鼓励企业聘请有技术、懂管理、在当地口碑较好的农村能人管理“扶贫车间”,团结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进车间务工,参与产业脱贫。堆子前镇鄢背村村民黄玉华与县奥海电子信息企业合作创办“扶贫车间”,雇佣贫困户10名、残疾人2名、留守妇女22名,解决了留守老弱病残的就业问题。三是引领返乡人员创业。发挥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县的政策优势,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库,鼓励并扶持有资金、有技术、有渠道的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办“扶贫车间”。禾源镇洞溪村村民叶文华返乡开办生态油茶加工车间,吸纳贫困户8人,实现人均增收2300元,成为带领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扶贫车间女工制作清水罐头笋
出台《开展车间进村精准扶贫活动工作方案》,统筹整合部门力量,用足用活优惠政策,对“扶贫车间”采取零距离 “保姆式”帮扶,切实做到“车间专心提效益,政府精心优服务”。一是开展精准帮扶。县级层面成立“扶贫车间”发展领导小组,要求每个乡镇组建立1支以上帮扶工作队,对“扶贫车间”实行“一厂一策”定点帮扶,积极解决“扶贫车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融资筹资等方面的难题。强化金融帮扶,创新采取财政贴息、融资担保、扩大抵押物范围等优惠措施,对创办“扶贫车间”的企业或个人给予额度最高为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其中由贫困户申请贷款享受全额贴息。目前,已向“扶贫车间”发放贷款87万元。二是开展精准奖补。严格规范“扶贫车间”标准,要求“扶贫车间”雇佣贫困户人数必须达到用工人数的30%,并给予经审核符合条件并正常生产的新建“扶贫车间”一次性2.5-5万元的开办补贴。同时,给予“扶贫车间”发放贫困人口全年工资总额20%的就业补贴,并为“扶贫车间”员工代缴工伤保险,鼓励“扶贫车间”多雇佣贫困家庭劳动力。目前,已累计发放补贴154.17万元,为378名贫困群众代缴了保险。三是开展精准培训。针对“扶贫车间”产业特点和贫困户需求,采取“创业意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三合一培训模式,变部门“端菜”为群众“点菜”,切实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在全县23个乡镇轮流开展茶叶加工、工艺品制作等就业技能培训班50余期;与企业合作开通“创业直通车”,按照“招工、就业、培训”三位一体要求,对贫困户集中开展定向培训,目前已培训贫困群众2300余人次。同时,对“扶贫车间”给予300元/人的培训补助,提高了贫困群众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扶贫车间”缺技术、缺管理等难题。
紧盯车间生产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在宣传上下功夫,在运营上出实招,全面提升“扶贫车间”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扶贫车间”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发动“扶贫车间”帮扶工作队、乡村干部走村入户宣讲政策,强调“一人就业、全家致富”的现实意义,重点推介“扶贫车间”薪酬保障、工伤保险等优惠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精准的“菜单式”择业咨询服务,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同时,总结“扶贫车间”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市宣传推广,鼓励更多企业和农村能人兴办“扶贫车间”,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参与产业脱贫,加快全市脱贫发展步伐。二是拓宽合作渠道。加强与县内外企业和商场、超市合作,签订承销合同,打通“扶贫车间”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特别是大力推行“互联网+”“电商+”,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工程,紧紧抓住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农村淘宝县”契机,加快发展农村淘宝、农村e邮等电商平台,推进乡镇电商运营服务中心与“扶贫车间”同步建设,为“扶贫车间”产品开拓新的销售渠道。比如,高坪镇车下村配套建设电商服务站,为“贫困车间”代销产品249万元。三是提升管理水平。开展“星级扶贫车间”创评活动,对车间基础设施、日常管理以及综合效益等方面情况进行考评,择优评选出10个“星级扶贫车间”,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和激励作用。同时,组织“扶贫车间”负责人分批到相关企业参观学习,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深入“扶贫车间”交流指导,聘请国家级创业培训师集中授课,极大提升了经营管理者业务水平,“扶贫车间”生产经营进一步优化,带富能力进一步增强。
肖凌秋,遂川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