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应试训练使用的不少选文材料偏重于理性表达,文章主旨过于深奥,语言也倾向于成人化,未必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语文教师必须慎重选择命题材料,设计难度适中、考查目标明确的题目,“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观点、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就是重视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以下以2016年安徽省中考试题现代文阅读《那个春天,很暖》命题为例略谈。
一、文本选择要宜浅不宜难
分析教材文本不难看出,绝大多数文本适合相应学段,不少文本,学生完全可以自读。即使个别稍难理解的,教材的教学要求并不着眼在理解的深度,而是强调的是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讀方法的习得。而新版语文教材也对旧版的文本进行了调整、增删,以更好地适应学生实际之需。
鉴于初中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现代文阅读文本的选择整体上要倾向于浅显,弱化难度,所选的文本至少略微思考能够基本理解。这样做不会给学生带来负担,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语文教师设计现代文阅读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重点不在于咬文嚼字的、透彻理解文本。对于同一文本,学生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所理解的深度、宽度和厚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阅读方法的训练却应该在他们起步阶段就需要认真、熟练掌握的。
《那个春天,很暖》这篇散文线索明确,即围绕女儿对奶奶的态度、“我”对女儿和婆婆的态度展开,选取了不同时段的五个小故事,反映了成长的主题。全文结构完整,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充实、具体,没有晦涩难懂的语句,而又不乏艺术性,适合考查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
二、命题设计要宜活不宜难
之所以选择浅显的现代文,正是因为语文考查的重点在于考查如何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理解文本,而不囿于文本内容本身。从实际情形观察,不少学生按照正常的阅读方法理解文章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符合阅读是个性化行为的阅读规律。现代文阅读命题设计要灵活,不要增加难度,而要着力于阅读方法的考查。一方面体现主要考点,诸如内容梳理与概括、主题把握、题目理解、词句品析、写作手法以及文本对话、表达感悟等,一方面可兼顾仿写、续写、添写等,或者在具体表现形式上讲究设问方式和角度的变化。请看下面的题目设计:
(1)“女儿”对“奶奶”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梳理、提炼主要信息,具体落实到“线索”考点。提炼关键词句,从相关语段中提取或者适当概括即可。考查的目的主要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根据关键词语、运用线索知识进行阅读的方法,学生在划分段落、概括层意的基础上即可给出答案。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理解和运用,具体落实到“冷色调”词语上;考查的目的测试学生词语积累与运用的能力,能否掌握根据语境理解与运用词语的方法。所给的备选词语在语义上区别度较大,容易判断。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①那个冬天,很冷……②女儿说,她和奶奶不是在钓蝴蝶的身子,而是在钓蝴蝶的快乐!)。——考查语句品析(理解、欣赏、评价),具体落实到具有象征意味的语句上;学生只要解读语句的比喻义即可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如何理解关键语句(揭示主旨)的方法和能力上,其实并不在于语句本身。
(4)文中的“我”既是儿媳,又是母亲,分别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考查人物形象理解,具体落实到“我”(关联女儿、婆婆,缀连故事情节、传达主旨)上;学生分析“我”之于主题表达的价值、对待女儿和婆婆的态度上即可把握。至于能否全面解读则取决于是否懂得从不同角度思考。
(5)“女儿”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关于“成长”的思考,请结合原文,写出两点启示。——此题考查阅读感悟,具体落实到成长话题上;学生只要从女儿前后的变化与“我”的态度对女儿的影响之间的内在关系上分析,就能够抓住要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选文平易朴实,这组题目难易适中,命题形式紧扣文本,侧重阅读方法的考查。但是,如果不能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不能运用正确的阅读思维方式,也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获得高分。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平常的现代文阅读训练以读懂文章、分析文章、分析问题及答案来源为主,千万不能为训练而训练,把阅读训练当成是做题对答案”,而中考命题要在选文斟酌、命题类型上下功夫,遵循浅易的原则。
杨春锋,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新坝初级中学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