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日汗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未来人才的发展需求,高校传统的以思想教育和硬性管理为主体的辅导员工作已不能适应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高校辅导员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立足学生身心发展,创新辅导员工作,以沟通化师为友,以关怀叩开心扉,以网络追求细致,力求辅导工作高质高效,从而培养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策略
一、沟通—辅导高效的前提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教育至理名言在高校教育中非常适用。大学生比中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意识,如果辅导员在教学工作中一味地命令学生,反而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貌合神离中让辅导效率大打折扣。所以,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让学生亲近老师、相信老师,拉近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亲师”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勤沟通、多交流。
李镇西老师曾说过:“一个老师如果不能走进学生心灵,其教育是乏力的;而师生之间的心领神会是从沟通开始的。”辅导员只有放下身段,主动走进学生,向学生伸出“交友”的橄榄枝,才能用“平等尊重”解除学生对老师的提防心理,破除学生封闭心灵的坚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热情,促使学生向老师敞开心扉、吐露心声,保证辅导工作的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我刚担任大一辅导员时,师生之间互不熟悉,一种陌生的距离感直接影响着辅导工作的开展。为了打开僵局,我利用空余时间如课间十分钟、吃饭时间、活动时间、晚休时间主动找学生谈心、聊天,并将自己的上学、工作经历与学生分享。在相互沟通交流中我们由陌生变得熟悉,在接纳中我由老师变成了学生的“知心人”“大哥哥”,奠定了辅导工作高效的感情基础。
二、关爱—辅导高质的基石
有些高校老师在辅导工作中怀有功利心理,是为了获得学校的名誉、奖金来管理、辅导学生,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这种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做法会严重影响师生感情和辅导效率。高校輔导员必须以“关爱”作为工作的基调,要真正树立关爱学生的师德素养,用爱心来开展辅导工作,对学生勤关怀多关注、勤帮助多看望,解学生学习之忧,破学生生活之难,惠学生发展之需,让学生远离离家之孤独、忘却琐事之烦恼、释放学习之幸福。比如,班里有位新同学,由于来自单亲家庭,性格较为孤僻,不善言谈,多独行。为了让他尽快融入集体,我多次找他促膝谈心,并帮助他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引导他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一个月之后,他的脸上浮现出快乐的微笑,看到他与同学一起在校园里运动,我虽身疲但心很乐。再如,我每周隔天都到学生宿舍看望学生,与学生一起谈理想、谈感想、谈生活、谈学习,并及时解决学生在生活中的“疑难杂症”。这种勤快的关爱与看望,让我与学生成为忘年之交,无话不谈,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了学生改掉懒散的个人生活习惯。
三、网络—辅导细化的法宝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网络遍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网络、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网络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甚至让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的发展也为高校的辅导工作带来“跨越式”的发展,让高校辅导工作变得更接地气、更为细致、更加全面。所以,高校辅导工作要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微博、微信、QQ等网络资源,实现网络与辅导工作的有机融合,提升辅导工作的时效性。
班级管理与辅导工作中,我就利建立了班级微信群和QQ群,通过微信和QQ把学校、班级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保证班级工作的高效。
辅导员工作是一门艺术,既是对学生的管理,更是对学生的服务。辅导老师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辅导工作的好方法、好思路,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健康成长,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弄潮人。
参考文献:
[1]李 伟.高校政治辅导员对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刍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10-11,42.
[2]李 卉,魏一众,赵东玉.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深度辅导工作的思考[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2-114.
(作者单位:兴安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