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定位与实现路径

2017-11-01 07:13吴长汉
江苏教育研究 2017年27期
关键词:课程开发特征

吴长汉

摘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是指从需求调研、设计开发到评价完善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应然假设下,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既是课程开发的引导者又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既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也是课程质量的评价者。企业于其中的角色充满了社会性、经济性、技术性、规范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然要真正实现企业角色从应然向实然的转变还需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主体意识、拓宽其参与渠道、降低参与成本,增强其中的利益保障体系。

关键词:课程开发;应然角色;特征;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9C-0026-0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人们逐渐意识到没有企业参与的职业技术教育难以完成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也是一场空谈。2015年7月27日出台的《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中,明确将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上升至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校企协同育人。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促进育人和用人的有效衔接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定位。本文试图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视角,对企业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初步的探讨与分析,以期为教育管理部门、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课程开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开发是指依据课程目标来设计课程的活动;而广义的课程开发是指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一系列环节在内的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徐国庆教授等人认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不只是开发一门门具体的课程,而且要开发整个课程计划。[1]本文所涉及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概念当属后者,即一门职业教育课程从调研分析、设计开发到评价改进的全过程。“角色”一词通常指某客观实体在社会事务中所承担任务、发挥作用、行为模式和应有地位的集中表现。因此,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集中表现为其在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任务。

一、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应然角色

企业作为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参与者和检验者,是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特征,也是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主体。[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从开发到实践无不体现着企业的元素,因此,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从理论上基本可以概括成:既是课程开发的引导者又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既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也是课程质量的评价者。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引导者

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初始阶段,企业通过其“雇主”的身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程的开发需求,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一般来说,企业在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开发中地位的体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显性的,表现为企业在资金和设备的投入以及企业专家的直接参与。另一种则是隐性的,它包括企业文化、企业意识元素的无形渗透。企业在课程需求调研这一初始阶段的参与方式就属于隐形参与。一方面,企业作为社会生产变革的先行者,最能感知也最能体现出技术的领衔方向;另一方面,企业中的技术专家对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和技能要求最具话语权。职业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大多直接面向企业一线岗位,要使之满足社会需求就必须在课程开发阶段充分考虑企业的影响因素,换言之,是否需要重新设计或调配课程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技能与企业更为需求的匹配程度。通过对企业的实地调研了解其岗位需求、职业标准、生产过程甚至革新方向,从而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培养。企业在这一阶段的参与虽尚处于被动状态,但已对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起到了无形的引导作用。此外,企业作为引導者的角色还体现在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与改进阶段,企业在该阶段通过对人才质量和课程效果的评价明晰所设课程尚存的问题,从而有助于课程的改进和完善。

(二)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者

在职业教育课程的具体设计阶段,企业的技术专家直接参与其中,与学校教师、课程专家共同开展课程的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在编排课程内容时,要以过程逻辑为中心,构建实践工作情景,使课程编排的框架和结构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的工作情境中,这就需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进行课程开发。[3]在此过程中,企业的技术专家起着关键作用,根据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对课程内容和具体行动任务提供意见。甚至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企业专家还可就一些具体问题,如操作过程是否规范,所选设备和技术是否符合企业实际等提供意见。[4]在此阶段,企业通过技术专家或部分管理人员的职业参与,把企业岗位所需的行业知识、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等融入课程之中,从而有效地提升职业教育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企业在这一过程属于主动参与、置身其中的课程设计者。

(三)职业教育课程的执行者

在职业教育课程的实施阶段,企业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设备、技术指导来实现课程目标,因而在此过程中又承担着具体执行者的角色。一门课程设计得再完美无瑕,其最终的质量还是取决于实施效果。项目课程的实施对场地和设备有较高要求,需要学生在真实或相似的情境中进行,企业无疑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师生提供这样一个理想场所。其次,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企业的工程技术专家亦可以充当教师的角色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技术上的指导与纠偏,从而有助于其实践能力和学习效率的提升。再者,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较小,其实践教学能力仍难以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在质与量上的需求。因此,职业院校一方面需要聘请大量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另一方面也通过输送部分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提高其专业实践教学的能力,企业在此过程中都起到了践行者的作用。此外,未来部分企业还有可能被赋予开展企业职业教育的资质与责任,如此一来企业对职业教育课程的执行角色将更加明显。总之,企业作为职业教育课程实施的另一重要主体,在具体的课程组织与教学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endprint

(四)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价者

在职业教育课程的评价和改进阶段,企业从中同样扮演着评价者的角色。学生的最终去向是企业,企业的满意度直接反映了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企业完全有权利也有必要对学生所学课程开展评估与督导工作。首先,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最了解企业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表现,通过对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评价可以对职业教育课程的整体质量作初步判断。其次,技术的更新和人才的需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方式方法也应做到适时的调整。企业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最能反映其中的变化方向,通过企业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实时评价,有利于职业教育课程的及时调整和进步完善。最后,由于人才培养具有周期性,如果单纯以企业对人才质量的评估作为衡量职业教育的标准显然会产生滞后性。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过程中加以评价可以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监管,起到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因此,需要企业根据技术的更新及时对学校开设的具体课程做出评价和指导,为课程的改进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

二、企业在职教课程开发中的角色特征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特征,从而与其他事物相区别,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与学校、政府在其中的角色相比也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就企业的本质而言,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因此,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特点主要表现为:社会性、功利性、技术性、规范性和多样性。

(一)社会性

企业角色的社会性通过其自身地位体现。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時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与学校和政府组织相比较而言更具有社会性。第一,企业直接反映着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代表着社会技术发展变革的主要方向,一家企业的潜力、竞争力和未来发展前景可以从其产业中得到明显的反映。其次,企业的层次结构反映了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的主体,企业之间的重组、兼并正是这种社会生产关系的突出表现。第三,企业的制度文化、职业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团结进取、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可以塑造出良好企业氛围,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在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当中,企业上述的社会性也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对课程的内容选择产生重要影响。

(二)功利性

企业角色的功利性通过其参与目的体现。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不可避免的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这也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所在。从宏观上说,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既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织同时也具有开发人力资本的作用。因此,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将如何有效开发人力资源,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就微观而言,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必须通过创造一定的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因而,企业自然希望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把学生培养成自身所需的人才,尽量减少岗前培训的环节,以此来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其实,无论是出于社会经济利益的考量还是自身生存目的的考虑,企业在课程开发中的功利性特征都较为明显,这也是由其本质所决定的。

(三)技术性

企业角色的技术性体现在对课程开发所起的作用上。企业是社会最为活跃的主体之一,最能反映社会生产中的技术变革方向,企业提供的技术支持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企业虽是职教课程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之一,但在其中也不可能担任大量的文字编写、文本编排等繁琐的工作,而是在技术层面对操作程序、设备选取等问题给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当中,企业所提供的是实训场地、技术设备支持和对学生技能操作的技术指导。在课程评价环节,企业仍然是通过派遣技术专家对课程的实施效果和改进方案提供技术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因而,企业在职教课程开发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技术性的支持与指导。

(四)规范性

企业角色的规范性体现于它需遵循的规则和标准中。在应然状态下,企业虽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另一重要主体,但仍需在遵循一定规则的前提下进行。因此,企业角色的规范性可以从国家法律、教育规律和行业标准三个层面进行理解。其一,企业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必须符合国家法定程序,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具备开发职教课程的资质,当然也不可能所有企业都有参与的意愿,然而参与的企业必须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其二,开发课程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因此企业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还要遵循教育内部的育人规律,不能因经济性和功利性而忽视了教育性;其三,参与课程开发的企业需能体现出行业标准,企业在选派具体的开发人员上也要符合行业规范。并非所有企业或者企业里的任何人都具备从事职教课程开发的资质和能力。所以说,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也受相应规程的限制,具有规范性。

(五)多样性

企业角色的多样性体现于整个开发过程中。课程开发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反复修正和不断完善的过程。[5]因此,企业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每一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如前文所述,在课程开发的调研分析阶段,企业通过雇主身份无形地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必须考虑的因素,扮演着隐性引导者的角色;在课程的具体设计阶段通过技术专家的参与,真正承担起一个开发者、设计者的角色;而在课程的实施阶段,通过提供实训基地和技术指导,又承担着课程的执行者、实施者的角色任务;最后在课程评价方面,企业也作为主要的评价者出现,对课程的完善和改进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随着校企的深度融合,企业从中扮演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变化,从这方面来看,企业在职教课程开发中的角色更具多样性。

三、企业应然角色向实然转变的路径选择

前文所探讨的都是基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应然状态下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定位,如何使应然转向实然是目前全社会需共同努力的方向。职业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要求政府、学校、企业等参与主体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形成合力,推动发展。[6]所以,要真正实现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和角色转变,需要企业、学校和政府的共同努力。endprint

(一)提升企业的主体意识

企业对自身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意识是实现其角色转变的前提基础。从目前情况来看,校企之间的合作层次尚浅,企业自身的主体意识淡薄是制约其角色转变的主要原因。当下的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全面转型,多数企业尚处于一种“求生存”的状态,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因此很难投身于校企合作与职教改革发展的“热潮”中,更勿言参与具体的职教课程开发。但越是这样的企业更应该具有危机意识,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一种人才的竞争、信息的竞争,谁拥有的人才越多、掌握的信息量越足就意味着占领了取胜的制高点。因而企业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应把眼光放得更长远,注重人力资本的投入,注重社会责任的承担。[7]只有当企业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当中,才能将自身的技术、文化融入人才培养之中,进而打造一支“用得上、信得过、留得住”的人才队伍,从而有利于企业长远稳定的发展。无论前文所述企业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角色定位还是其角色的特点都是建立在应然状态下的假设,只有当企业自身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存在时,这些应然假设才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

(二)拓宽企业参与渠道

毋庸讳言,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尚停留在短期、松散的层面上,企业参与职教课程开发的渠道不明朗,很少有企业深度参与教育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组织以及教育结果的考核[8]。目前,政府在校企合作上出台了不少政策进行引导,但是具体到如何开展深度合作卻没有明确,如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就缺乏相关政策文件的支持。因此,拓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渠道是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与企业角色转变的关键。一方面,学校要主动对接企业,在开发和设置相应职教课程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重视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科技协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协调作用,通过第三方组织平台联系企业组成职教集团共同合作开发实用、有效的职教课程。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政策给予企业充分的权利,支持、鼓励和引导有能力、符合标准的企业创办自己的教育,开发自己的课程,培养自己的人才队伍。此外,在新形势下,探索“混合制”的新型职业学校,充分发挥企业在职教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策。

(三)降低企业参与成本

正似前文所述,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而学校则是一个为公民提供教育服务的公益组织,两者目标不一致是目前实现校企合作的根本障碍。其次,我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比较短,多数目前尚处于“求生存”的阶段,而国外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多为以“创品牌”为追求的知名企业。如何使国内的年轻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同时又能保证自己的利益,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是保障校企合作长效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降低企业的参与成本,提高其回报率是提升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积极性的有效途径。一方面,政府应继续对积极参与职教课程开发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优惠政策,支持、引导企业和企业专家参与到职教课程开发中,另一方面,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通过改变企业参与方式,开发网络课程等形式来降低企业的参与成本。此外,通过行业协会等第三方组织搭建职教集团,实现行业内部的课程资源共享,提升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降低企业参与课程开发的成本,提高其回报率,才能最终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四)增强利益保障体系

校企合作被普遍认为是实现“双赢”的职业教育最好的发展路径,然而一旦涉及各自的利益问题,大家都望而却步,校企合作中出现的众多利益纠纷,已经成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一大障碍,[9]究其原因,则是政府在有关方面没有明确的规程,利益保障和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全程参与职业教育除了进行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外,还应在法律上对企业赋予相当的地位和权利,明确各方合作的权、责、利。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人最终变成了“为他人做嫁衣”也是企业所顾虑的,所以有关这方面的法律也要进行完善。一是提高各企业间的合作意识,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二是对于违反有关协议的学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制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各方在合作中的权益,充分调动企业共同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的积极性,把企业在文件中的主体地位转变到现实中来,从而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黄文平,孙翠香.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3(30).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4]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主体及角色[J].职教论坛,2007(24).

[5]杨莹莹,孙翠香.企业参与高职院校课程开发的原因与策略[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1).

[6]虞璐,楼世洲.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3).

[7]华向娟.教师与企业共同参与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12(1).

[8]李俊.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其突破——基于公共选择理论与劳动经济学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5(3).

[9]童卫军,范怡瑜.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1).

责任编辑:冯志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开发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高职院校数控技术专业英语课程开发
《电子商务网站实务》精品课程建设探讨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