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玲
摘要:指出了兴隆山保护区通过1990年有目地的引进梅花鹿,之后又进行了两次野外放生,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兴隆山保护区梅花鹿野外种群达60余头,是保护区人工养殖放生后恢复生物多样性的成功范例,针对当前的管理现状,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梅花鹿;资源;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8004902
1引言
1999年8月,兴隆山保护区麻家寺管理站管护人员在石门沟大沟鹿吊沟巡山过程中,捡拾到19 cm鹿角一块,经证实兴隆山历史上是有野生梅花鹿这一物种。
由于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野生梅花鹿在中国已是高度濒危动物,总数量不到1000只。华北亚种和山西亚种已经灭绝,华南亚种在安徽、浙江与江西的边界有大约400只,在广西有不到100只。四川亚种在四川北部和甘肃南部有大约500只。东北亚种可能已灭绝,不过后来将驯养的种群野化并释放,现有大约200只\[1\]。台湾亚种原本已经灭绝,1969年以后,野生梅花鹿逐渐在台湾各地绝迹,后经人工复育成功,现在岛内有近千只梅花鹿存活\[2\]。山东亚种分布在山东、河北\[2\]。
据王香亭教授主编的《甘肃脊椎动物志》报道,甘肃天水和子午岭农垦局曾分别于1958年和1963年从东北引进梅花鹿进行养殖,后因逃走一批。时隔十余年后在张家川县、徽县、漳县、均发现有梅花鹿东北亚种分布。本种分为7个亚种。国内记载有5个亚种。甘肃有1个亚种,为东北亚种\[3\]。
1990年兴隆山保护區分别从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次引进 3只成体雄梅花鹿与4只成体雌梅花鹿 ,并在保护区马场沟建立1万m2梅花鹿养殖场一处,进行有目地的饲养研究,待成体后分别于 2001年放野3头(1雄2雌)、2003年放野7头(2雄5雌)。
2保护区动植物概况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气候特征表现为大陆性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林区年均温度4.1 ℃,≥10 ℃积温1577.5 ℃,平均降水量621.6 mm,平均蒸发量918.6 mm,相对湿度68%,平均无霜期110 d左右,干燥度0.65。分布着寒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草甸及草原6大植被类型,是甘肃省境内重要的基因库。保护区有动物1 295种,分属于219科,其中蛛蛛类87种14科,昆虫类1 048种155科,脊椎动物160种50科。高等植物120科452属1032种\[4\],其中苔藓植物23科32属49种,蕨类植物12科19属25种,种子植物85科401属948种。大型真菌类19科55属109种。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马麝Moschus sifanicus Büchner、金雕Aguila chrysaetos(Linnaeus)、玉带海雕Haliaeetus leucoryphus(Pallas)、白尾海雕4种Haliaeetus albicilla(Pallas),二级有秃鹫Aegyius monachus(Linnaeus)、大鵟Buteu hemilasius Temmincket Schlegel、隼科(所有种)Falconidae等全部隼形目及鸮形目鸟类、蓑羽鹤Antropoides virtgo(Linnaeus)12种,省级保护动物狼Canis lupus chanco Gray、赤狐Vulpes vulpes karagan Erxleben、豹猫Felis b. bengalensis kerr、黄鼬Mustela sibirica Pallas、艾鼬Mustela eversmanni Lesson等6种;属省内有益或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对象有山石鸡、雉鸡,丘鹬、绿缘木鸟全部鴷形目鸟类,雨燕目中的楼燕和白腰雨燕、佛法僧目中的戴胜,雀形目燕科、伯劳科所有种、鸦科中的灰喜鹊、喜鹊等17种;哺乳纲仅大耳蝠一种\[5\];二级保护植物的有星叶草、桃儿七和膜荚黄芪3种;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国内特有种有:大果圆柏、紫果云杉、巴山冷杉、油松和榆中贝母5种\[6\]。
3保护区野放梅花鹿资源现状
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偶蹄目,鹿科,鹿属,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鹿,体长140~170 cm,肩高85~100 cm,成年体重100~150 kg,雌鹿较小;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臀斑白色。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俄罗斯\[3\]。
兴隆山保护区野放梅花鹿经过20多年的野外发展,已适应野外生存条件,经过2014冬季、2015年春季多次观察并访问,现分别在保护区马场沟—大洼山、徐家野南岔—大沟、水岔沟—木石洼一带发现生存着3个种群,分别由4头雌成体与4头雌亚成体2头幼体、3头雌成体与2头雌亚成体2头幼体、3头雌成体与2头雌亚成体2头幼体构成。并在2009年5月在徐家峡由于梅花鹿啃食践踏农田大豆、玉米,被当地群众猎杀成体雄鹿1头,标本犹存,量衡度如表1。2015年11月在保护区管理局现机关发现1头由于雪后迷路的成体雄鹿,后在护林人员驱赶下返回森林。可见,雄鹿单独生活,雌鹿及幼体群居生活,与文献记载相一致。
4.1加强宣传,加大工作力度
野生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其隐藏的生态功能和对人类的贡献是不可替代的。野生动物的保护是一项社会性、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保护离不开人民群众,只有不断增强全民爱护、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让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事业中来,才能取得生态和谐的社会\[7\]。因此,只有政府行业重视,人民参与,把梅花鹿的保护和马麝的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引起保护区全体保护人员和社会各阶层对梅花鹿的保护认识。
4.2依法行政,做好补偿工作
依法依规保护野生动物,是保护区的主要职责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依法打击盗猎行为,维护由于梅花鹿啃食践踏农田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合法权益,做好补偿工作,就能从法律层面减少矛盾,促进梅花鹿保护事业的发展。
4.3封山保护,扩大种群数量
结合近年来林业实行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等,积极争取梅花鹿专项资金\[9\],在上文提到的3个区域,从其他地区引进新的优良品种,实行封山保护,杜绝人为干扰,扩大种群数量。
4.4适时投食,确保食物供给
兴隆山林区位于中国西北,总的气候特征表现为温带半湿润气候,冬季林區梅花鹿食物严重不足。梅花鹿做为食草性动物,主要食物为青草和树叶,加之冬天大雪封山,致使在此期间,由于觅食、发情等,梅花鹿会远离原先的活动区域而被猎杀,因此,在冬季大雪封山之时,应该在梅花鹿活动区域及时投放供给一定的青草和干草,以便缓解梅花鹿食物的不足。\[10\]
4.5摸清家底,做好普查工作
兴隆山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刊印已经过21年\[11\],梅花鹿等动物均没有在本底记载,应及时启动动植物普查工作,摸清家底,才能有目的地加以保护。
参考文献:
[1]
汪松,解焱.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低危(NT)\[R\].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08.
\[3\]王香亭.甘肃脊椎动物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裴应泰 潘世成.兴隆山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新增植物物种——锦葵科、豆科\[J\]. 甘肃林业科技,2016,41(1).
\[5\]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办法\[R\].兰州: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1992.
\[6\]王香亭.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研究\[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6.
\[7\]裴应泰 李亚娟.甘肃兴隆山马麝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J\].野生动物学报,2005(4).
\[8\]黄晓凤,涂晓斌,王叶生,等.江西省桃红岭梅花鹿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现状和保护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00(4).
\[9\]刘武华,余 斌.江江西桃红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动态及保护对策\[J\].江西科学,2010(4).
\[10\]刘宇庆,吕慎金,魏万红.梅花鹿行为生态学及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 2008(4).
\[11\]吴问国.江西桃红岭野生梅花鹿保护现状及管理对策\[J\].四川动物,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