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来,共享经济取得了爆炸式发展,给当今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从商业模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到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理念,影响无处不在。相伴而来的是各种乱象频生。鉴于此,共同推动共享经济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本文认为应成为各界的共识。除了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还应注重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使共享经济所奉行的诚信和友善的价值理念能够被各方参与人广泛地践行,合力推动共享经济更优雅、更长久地走向未来。
关键词 共享经济 良性发展 诚信 友善 价值观
基金项目:上海政法学院2017年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7XJ08 )。
作者简介:梁莹,上海政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0.070
近年来,共享经济进入众人视野,成为多数人议论的焦点话题。尤其是2016年的中国,共享经济似乎一夜间风生水起,有人甚至把2016年称为中国的共享经济元年,其火热之程度可见一斑。如何让其能够得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则应成为关注的重点。
一、共享经济给当今社会带来的变化
共享经济(也有人称之为“分享经济”、“协同消费”等)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从概念到形式,早已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亲朋邻里之间互相借东西,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各种拼单,如拼车、拼饭等,传统领域的物品出租、金融信贷、委托加工等,都属于共享行为。但共享行为演化到日益常见、十分便捷的程度,并可以影响或带动经济发展、成为颇为流行的经济现象,还是近几十年的事。各领域的学者对此也多有研究,在最近的十多年,探讨共享经济的文章更是数以千百计。但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学者们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用词也不尽相同。以至于有些学者,把当前火热的共享单车排除了共享经济之外,因为它并非是“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尽管如此,在笔者看来,各方还是通过对共享经济的概念和定义的探讨,把共享经济的一些共性特征表达了出来,其一,有閑置资源可以再循环使用;其二,有一个系统或平台能够把闲置资源的供给方和有租用意向的需求方之间的供需关系对接起来,并进行优化匹配;其三,供给方、需求方和平台分别在使用权的有偿让渡过程中受益。至于共享单车,虽非存量闲置资源,但作为增量闲置资源,由于能够做到多人反复使用,达到了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把其归于共享经济范畴。
不过,概念上的分歧,掩盖不了共享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事实,也无法否定它给我们当今的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一,对商业模式的改变。虽在经济学家看来新近流行的共享经济模式并不新鲜且问题多多、是否能够持续发展有待验证,但在插上互联网、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的翅膀后,共享经济却异常火热,正切切实实地颠覆着以所有权买卖为主的传统商业模式。无论未来会走向何方,正在流行的这一模式都将影响经济发展并载入史册。
第二,对生活方式的改变。这或许是普通人最能感受到共享经济存在的地方,交通出行、上门服务、物品租赁、住宿共享等各个领域均被迅速渗透。共享过程中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使得人们能免去占有该物品的负担和烦恼,如清洗、保养、储存、修理等,同时又能便捷、实惠地享受到物品或服务的价值。这种对使用权的关注和体验,必将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三,对人际关系的改变。共享经济早就存在却在近年来才火热起来,一定程度上和以前的共享通常在熟人关系圈里发生有关,陌生人之间的共享受空间和信任关系的限制而处于非活跃状态。近年来火热的共享经济则不同,以互联网为平台,陌生人之间有了接触的空间和可能,租赁交易的信息成本大大降低,加上现代人越来越多的社交和情感方面的需求,导致参与人群逐步扩大,共享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普通人所关注和熟知。
第四,对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这是共享经济的引人注目之处。比如,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不再是拥有所有权的问题,而是在行使使用权过程中的体验和经历。比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更加关注资源的整合和循环使用。再比如,在共享过程中,如何和陌生人打交道、建立信任关系,等等。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对每一个参与人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产生影响。
可见,快速生长的共享经济给当今社会以及公众生活带来的变化无疑是巨大的。但同时而来的乱象也让人始料未及,如,共享单车加私锁、乱停放问题,再如,网约车的安全问题,生活服务的品质保障问题,及在共享经济领域创业的投机和短视的问题,等等,以至于共享经济很快就被冠以“野蛮生长”的恶名。这些乱象不得不让人疑窦丛生:共享经济能够走多远?
如何从容面对这些变化,让共享经济能够良性发展、使得物尽其力?这是每一个关心共享经济的未来的人们,不得不研究的课题。显然,无论是管理制度,还是法制法规都有待完善。而价值观层面的问题,则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二、共享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奉行诚信和友善价值观的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近年来火遍全球,世界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共享经济领域呈现出大发展的趋势。基于概念的提出及模式的创立均较早的缘故,美国被视为共享经济的发源地和引领者,众所周知的共享出行的Uber和共享住宿的Airbnb等共享经济龙头企业都创立于美国。在英国,据英国商务部的统计,约25%的成年人有过上网分享闲置资源的经历。 而后起的中国则毫不逊色,《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的权威数据显示:2016 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 34520 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 6 亿人,比上年增加 1亿人左右。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 40%左右的高速增长 。共享经济在各国如此火热,自然和各国政府的多方支持有关。在英国,正是看到共享经济的发展势头和潜力,政府于2014年提出了成为“共享经济的全球中心”(Global Center for the Sharing Economy)的雄伟计划。在中国,支持发展共享经济被高调地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列入了最新五年规划。其他各国都有各具特色的政策支持,这让人们对共享经济发展前景有了较好的预期。而这一切则源于共享经济本身的魅力或吸引力,它奉行的是可以被体制机制迥异和市场运行规则不同的国家普遍接受的价值理念,那就是诚信和友善。endprint
共享经济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价值理念,是一种奉行诚信和友善价值理念的商业模式。对其进行实质性分析,拨开表象看本质,或许有助于推动共享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共享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
传统商业模式中,从生产商到中间商再到客户,进行的是所有权买卖和转移,这一过程中诚信就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力。在共享经济模式中,进行的是使用权的让渡和转移,它通过一定的系统或平台,建立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通过便捷的方式在陌生人之间实现使用权的暂时性地有偿转移。而这种商业模式的实现,从开始到过程乃至结果,都离不开诚信。陌生人之间的共享在传统商业模式中之所以难以实现或很少发生,源于缺乏相应的信用保障机制。而有了由系统或平台提供的信用体系后,共享模式就能够将原本陌生的人,变成了利己并同时也利他的值得信赖的人,类似于“熟人”社会的人与人,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距离也不再遥远。当然,前提条件就是信任,它是共享经济的核心,系统或平台所建立的信用体系是否完善、参与各方是否遵守相应的规则,决定着信任的程度,进而影响着共享的活跃度和未来的发展状况。
(二)共享经济是一种友善经济
共享的出发点就彰显着友善价值理念。一方面,它是对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在全人类面临可用资源减少、可持续发展提上议事日程的大背景下,这种友善的经营理念,备受世界各国的欢迎。如,共享单车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城市市民的出行方式,不仅仅是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出行的自由度和灵活度也大大提高,堪称“环境友好型”出行方式。一线城市数以万计的市民参与其中,让“绿色出行”这个倡导了多年的环保理念,就这样轻轻松松地被广泛践行了。以至于有专家认为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对成品油消费产生替代作用。雖然共享单车的发展前景还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它对汽油消费的替代量到底有多大,还有待长期跟踪观察和大数据的对比,但它让很多人的出行方式变得“友善”、“环保”,却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它是利己利他的经济活动,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善。供给方能利用闲置资源来获得额外的经济回报;需求方可以通过分享而不占有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在得到一定实惠的同时,获得更丰富的使用体验;系统或平台作为把供给方和需求方对接起来的载体,在收取平台使用者佣金的同时,则致力于追求供需动态平衡、提高供需匹配的效率,以便不间断吸引和对接使用者,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上互利互惠是共享的核心,是吸引各方参与的根本,在这一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利己利他的友善理念。
可见,共享经济模式之所以在世界各国广泛受到追捧,除了经济因素外,则得益于这些价值观被广泛的认同。
三、关注诚信和友善价值观的培育,推动共享经济的良性发展
但共享经济在实践过程中,却出现了和其奉行的诚信和友善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如,共享住宿中破坏居住环境、共享单车加私锁和乱停放、共享雨伞丢失严重等,这些不良现象伴随着共享经济的高关注度不可避免地被放大,以至于一些人对共享经济前景表示了担忧,一些人则又重拾国民素质有待提高的老话题。对此,笔者认为,这些不良现象固然令人不悦,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是共享经济本身惹的祸。共享经济模式在世界各国已被广泛接受,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推动共享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性,应成为当前的共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两个方面及时跟进。
(一)相应的法律和规则的制定,完善的制度设计
各方的参与行为能够在相应的制度下得到必要的规范,是共享经济长远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当前共享经济领域各种乱象频生,一定程度上缘于共享经济已在爆发式发展、无处不在,而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设计却严重滞后。
(二)价值观的养成教育,尤其是诚信和友善
共享经济的火热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开展诚信教育和友善观教育的绝佳机会。尤其是在全社会都在倡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共享经济对诚信观和友善观的需求和呼唤不应该被忽略,而应是得到加强和重视。我国的诚信体系建设已开展多年,但还远不够完善,对行为人的约束力还有限,这使得共享活动中,失信行为常有发生。作为友善型的经济,各方参与到共享过程中时,践行友善理念本应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显然,满大街乱堆乱放、被肢解的共享单车昭示着一个残酷的现实:很多参与人的共享行为和友善理念是完全相左的。如果说诚信观的缺失和信用体系建设不到位有关,养成教育还不是问题的关键的话,友善观作为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它的缺失,不得不提醒我们:加强价值观的养成教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惟其如此,共享经济才能走的更优雅、更长远。相信这是每个人都乐见其成之事。
注释:
程维、柳青、张晓峰.滴滴:分享经济改变中国.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2017.02.28.
参考文献:
[1]李强治.共享经济的本质:物尽其用的经济学分析.电信网技术.2016(12).
[2]孙哲.共享经济时代来了.互联网经济.20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