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超 汤 铭 王泰康
(1.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2.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城市修补理念下的街道更新研究
叶菁超1汤 铭1王泰康2
(1.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2.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00)
运用“城市修补”的相关理念对城市老旧街道的更新设计进行分析,缓解城市高速发展随之而来日渐突显的“城市病”,解决老旧城区交通堵塞、景观单一、传承不足、立面凌乱等问题,并以合肥市徽州大道精品工程为例,探讨了相关做法和经验。
城市修补,街道景观,景观更新
2015年3月,陈政高部长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理念思路,同年6月,住房及城乡建设部复函同意,围绕“双修”工作开展试点,推进至今,在三亚、张家港等地取得卓越成效。形成相关的理念方法、技术策略及实施重点。
1.1城市修补的定义
作为城市“双修”的一部分,城市修补主要指的是城市发展理念的更新,是一项长期的大规模的系统工程,既要保护原有肌理,又要允许建设发生,新老巧妙结合成为关键。
1.2城市修补的内容
城市修补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技术框架,主要针对:城市形态、轮廓天际线,建筑色彩风貌,城市广告牌匾,城市夜景亮化,拆除违规建筑。运用总体城市设计方法,让城市与地形地貌、景观资源、文化背景等充分融合,针对突出的问题,因地制宜的进行“修补”。
城市化进程加速,老旧街道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城市的功能需求,城市与居民的矛盾不断突出。人们在认识与反思的过程中,对城市街道景观研究不断深化,通过修补与完善达到更新与提升,从而越来越适应现代城市人的生活。
2.1街道景观的发展
城市街道由无到有,由简到繁,功能不断完善,形式不断丰富。伴随着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加,城市街道的功能越来越复杂,空间尺度越来越庞大,其景观更新在适用性、融合性、继承性、个性等方面有了新的追求。
2.2街道景观发展存在的问题
井喷式的发展,让交通拥堵、文脉断裂、千城一景、绿化缺失、设施不备、环境不良等成为城市街道景观反映出的共性问题。另外毫无规划的广告设施、摩肩接踵的大厦高楼,让街道空间压力而灰暗。
利用城市“修补”运动这一契机,解决城市街道景观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对于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3.1街道更新的思路
一个街道存在及发展本身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综合系统,设计师对其进行更新和改造,如果秉持除旧立新、择优而造的理念,容易造成街道景观与原有历史脉络的割裂。所以,如何在遵循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现代的技术工艺,改变使用弊端,改善空间环境,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融合街道历史背景,塑造鲜明个性,成为设计的追求。
3.2街道更新的原则
3.2.1整体统一
街道景观是城市综合体中最直观、最敏感的组成部分。街道景观更新设计既强调与城市其他组分协调统一、和谐共生,又不能千城一面,缺乏特色,以色彩、形式、材料、文化为肌理,构建整体景观框架,将感性的社会文化、人文风俗、出行习惯融入在内,做到既统一,又丰富。
3.2.2以人为本
街道的使用人群是设计的研究主体。街道景观更新首先要满足人的生理尺度、情感追求和行为模式,同时充分考虑多年龄段、多人群的诉求,解决日渐突出的人车矛盾,增加公园、广场、绿化等休闲空间,让人与街道产生良性互动。
3.2.3可续协调
健康环保、舒适协调、循环可续、自我净化,是街道景观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更新不是一时新,而是让街道环境形成系统,通过现代技术、城市监管、日常维护、合理开发,实现系统各组件之间良性互动,有序发展。
3.2.4历史传承
任何街道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轨迹,她们或隐现在都市角落,或埋藏于人们内心。设计师要尊重场地的演进规律,挖掘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把属于街道本身的气韵与精髓留给后代。
3.3街道更新的策略
我们提倡运用城市修复的技术进行老旧街区景观更新设计,采取继承与优化、补充与消减、改革与创新的策略对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城市建筑和环境景观进行改造实践。
4.1项目背景
合肥市徽州大道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几经扩建,成为联系城区中心直达滨湖新区的南北向城市主干道,见证了合肥从建国初期一路慢慢走来,也必将见证合肥未来的飞速发展。2016年5月3日,国务院批复合肥城市总体规划。未来,徽州大道将呈现一轴串三心局面。
老旧道路存在的通病:交通拥堵、路权不明;建筑多态、良莠不齐;缺乏系统、美观不足;景观单一、缺少特色,在这条路上都能看到,然而设计团队看到更多的是这条路上浓浓的老庐州闲逸慢活的记忆,和一串串新合肥发展变迁的脚印。
4.2理念目标
运用城市修补理念,使得徽州大道成为承载城市文化的脉络线、记录历史变迁的刻度线和展示城市发展的中轴线,沿着徽州大道从老城中心直达滨湖新区分段展示庐州风情、徽州风韵和国际风范。
4.3段落特色
4.3.1庐州风情
段落由环城路至南一环,全段长805 m,两侧年代符号较多、建筑新旧不一、交通压力很大、绿化季相明显,细腻度不足、人性化设施简单。
以安徽大剧院、大钟楼及20世纪60年代砖混小红楼等年代建筑为核心,使得周边的街道风貌与之相呼应协调,形成亮点。同时增加细腻的道路附属设施和街道家具,传达老庐州惬意慢生活的城市文化,让步履匆匆的人们体味充满庐州印象的人文情怀。
4.3.2徽州风韵
段落由南一环至南二环,全段长3 750 m,两侧建筑呈现段落化,道路交通此段较为流畅,沿线绿化形式多变,但景观元素单一。
通过道路两侧段落式的住宅及公建的立面整治,和段落上分布的7座人行天桥景观改造,突出安徽的地域特色,以路为河,过河(徽州大道)为桥,十桥九样。同时根据不同的用地属性,突出徽州氛围营造。
4.3.3国际风范
段落由南二环至终点,是市区进入滨湖新区的主要通道。全段长3 950 m,路感体验良好,周边绿化层次丰富,两侧景观呈现同质化。
快速交通、慢行交通、绿带、建筑及远处城市景观共同构成该段落的整体线形空间,对道路沿线建筑风格、空间层次、视线关系提供指导性建议,对景观绿化进行关键区域营造,使得该段落成为更具现代科技城市特点的示范,展示合肥作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快速崛起,迈步国际的风范。
4.4具体作法
分析街道景观中各个元素存在的问题,以及综合发挥效果的不足之处,提出整理、修缮、新建三种层次的城市“修补”策略,旨在通过继承与优化、补充与消减、改革与创新的方法,对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城市建筑和环境景观进行改造实践。
4.4.1安徽大剧院门前广场综合提升
徽州大剧院位于徽州大道老城区段东侧,现状广场完全被机动车停车占用,功能、景观都十分单一。方案挖掘大剧院上世纪设计理念“流光溢彩”,通过地下空间挖掘,地面景观梳理、景观照明营造,在视觉上做减法、空间上做加法,为杂乱的城市空间中开辟一处溢彩繁华的绿洲,见图1。
4.4.2太湖路交口节点提升
交口东侧为故有公园,设施陈旧、布局简单,同时影响外围交通组织。但是使用率非常高,是周边居民散步聊天、锻炼休闲的好去处。现状苍天大树、秀气木亭承载着老合肥太多的记忆。交口西侧,为一市民广场,绿化凋零、设施简单。该交口成为寸土寸金的老城之中,难得的留白。方案通过徽州古镇、山水为依托设置两处全然不对称的休闲空间。一动一静,一古一新,有效整合空间,传承场地精神,见图2。
4.4.3专属设施
沿线设施从车站、花箱、灯具、座椅,到井盖、路牌、侧石、护栏,都进行了系统性、风格化的设计,定制式的城市家具设计,让道路更精致,特色更鲜明,见图3。
在项目的实际操作中,笔者发觉,只有精确的解决现状问题、流程问题和管养问题;精致的打造顺畅的道路交通、优美的城市立面和舒适的三维空间;精细的处理互相交织的专项、不停更新的技术、愈发紧凑的空间,才能最终创造精品。
[1] 崔斌庆,伍美琴.城市更新理念与中国城市现实[J].城市规划学刊,2009(2):75-82.
[2] 段 进.城市空间发展论[M].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蔚枫容智.基于“城市针灸”的旧城更新探索[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Researchonthestreetrenewalundertheideaofurbanpatching
YeJingchao1TangMing1WangTaikang2
(1.AnhuiTransportConsulting&DesignInstituteCo.,Ltd,Hefei230000,China;2.AnhuiUrban&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Hefei230000,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newal design of urban old streets by us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urban repair”, alleviates the “urban diseases” which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solves the problems of traffic jam, landscape, clutter and other issues. Take Hefei City Huizhou Avenue boutique project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relevant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
city patch, street landscape, landscape update
TU984
A
1009-6825(2017)27-0005-02
2017-07-13
叶菁超(1984- ),女,高级工程师; 汤 铭(1980- ),男,高级工程师; 王泰康(1983- ),男,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