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滕丽克1,宋建波1,张晶晶2
(1.山西省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注射用头孢他啶引起不良反应(ADR)的可疑影响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7年1月~2017年4月国内期刊发表的注射用头孢他啶致ADR文献进行检索并查阅全文,就收集到的85例ADR的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他啶主要不良反应是神经系统损害占43.53%,其次是变态反应占35.29%。注射用头孢他啶致ADR的可疑影响因素有患者的年龄、过敏史、原发疾病、给药剂量、给药频次及用药时间。结论应充分了解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注重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保障用药安全。
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头孢他啶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尤其是对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特点,临床广泛用于敏感菌株所致的下呼吸道、皮肤和软组织、骨和关节、胸腔、腹腔、泌尿生殖系以及中枢等部位感染,也用于败血症[1]。随着临床应用频率的增加,有关其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亦日趋增多。笔者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其ADR报道,统计影响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2],以探讨其发生ADR的可疑影响因素,目的在于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集1997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检索主题词为:“头孢他啶”、“不良反应”。有效文献的纳入标准:a)公开发表的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病例报道;a)报道中需详细记载患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过敏史、原发疾病)、用药情况(用药剂量、给药频次、滴注速度、药液配置情况、用药时间、联合用药)和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类型和特点、预后情况)排除标准:a)未能详细记载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的相关要素的文献;b)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的综述或是二次文献分析;c)一稿多投或重复的病例。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ADR累及系统作为因变量,分为“目标不良反应组”与“其他不良反应组”,以头孢他啶致ADR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2.1 描述性分析结果
2.1.1 资料的一般情况 共检索出48篇文献,收集85例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病例。其中男47例(55.29%),女38 例(44.71%);年龄结构最大 88岁,最小2 岁。18岁以下3例(3.53%),18~60岁 38例(44.71%),60岁以上44例(51.76%)。见表1。
表1 因素赋值表
2.1.2 ADR发生的时间 85例不良反应病例中,最快为静滴约1 min时发生,最慢为连续给药12 d后。见表2。
表2 发生ADR的时间分布
由表2可见,头孢他啶ADR发生在用药30min内的占18.82%(16/85),其中过敏性休克有7例,属典型的速发型变态反应。47.06%(40/85)的ADR发生在用药3d后,其中神经系统损害有28例,可能与药物在体内蓄积有关。提示在用药30min内须注意观察患者过敏反应的发生,对用药时间长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复查血常规,切不可掉以轻心。
2.1.3 ADR涉及的主要器官/系统和临床表现 85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累及器官/系统以神经系统比例最高(43.53%),其次为变态反应(35.29%)。见表3。
表3 ADR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
2.2 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的检验水准为0.05,剔除水准为0.10。见表4。
表4 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1 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的关联性评价
年龄是注射用头孢他啶发生神经系统(OR=3.18,95%CI 1.32~7.67,P=0.01)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从患者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年龄段来看,60岁以上的患者(25例)与60岁以下的患者群(12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既往报道相似[3],原因可能是头孢他啶在体内很少代谢,有80%以原形自尿中排出,而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同程度减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降低,因而易造成药物蓄积而引起ADR。
3.2 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与患者过敏史的关联性评价
注射用头孢他啶发生变态反应(OR=1.25,95%CI 0.16~3.99,P=0.04)与过敏史有关,既往过敏史是发生变态反应的危险因素。头孢他啶引起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患者为过敏体质,药物作为一种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蛋白质结合转化成抗原,导致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而引起过敏性休克[4]。因此,临床用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青霉素过敏史,并用原药做皮试,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停药,对症处理。
3.3 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与患者原发疾病的关联性评价
注射用头孢他啶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OR=4.76,95%CI 1.62~18.24,P=0.00)与患者的肾病史有关。本研究中神经系统损害ADR中56.76%(21/37)为尿毒症患者,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5]。头孢他啶致尿毒症脑病的原因分析如下[6]:a)头孢他啶主要通过肾脏以原型排出,肾功能损害时易导致头孢他啶在体内蓄积;b)头孢他啶少量可透过血脑屏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尿毒症患者因血脑屏障受损,易导致头孢他啶在脑内蓄积;c)药物进入神经系统,通过影响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活性,导致谵妄、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发生。
3.4 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和给药频次的关联性评价
用药剂量和给药频次统称为药物的用法用量,所以一起分析讨论。 注射用头孢他啶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OR=2.33,95%Cl 1.52~7.43,P=0.02)、泌尿系统不良反(OR=1.19,95%Cl 0.28~6.95,P=0.04)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OR=0.94,95%Cl 0.76~6.99,P=0.02)与用药剂量有关。根据PK/PD原理,头孢他啶抗菌效力与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T>MIC)的时间有关,而与峰浓度关系不大[7]。如果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后再增大剂量或将每日剂量一次给予则会增加ADR发生的几率。
3.5 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与用药时间的关联性评价
本研究显示注射用头孢他啶发生神经系统不良反应(OR=2.87,95%Cl 1.13~9.03,P=0.02)、血液系统不良反应(OR=1.40,95%Cl 0.79~3.67,P=0.03)、泌尿系统不良反应(OR=1.03,95%Cl 0.85~3.60,P=0.04)与用药时间有关。可能的原因为随着用药天数的增加,头孢他啶在体内累积(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而影响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另外有文献报道[8],头孢他啶可发生迟发性变态反应,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密切监护。
3.6 注射用头孢他啶不良反应与静脉滴注速度的关联性评价
本研究显示静脉滴速对注射用头孢他啶致各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显著影响。但静脉滴注速度也是引起变态反应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有文献报道[9],静脉滴注速度不宜太快,滴速宜控制在50滴/min之内,短时间内药液大量输入体内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发生。方蓉芳等[10]研究发现,延长头孢他啶输注时间,能够使头孢他啶血药浓度大于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延长,提高疗效,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综上所述,注射用头孢他啶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过敏史、原发疾病、用药剂量、给药频次、用药时间等影响因素有关。在临床应用中为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医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a)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和原发疾病,对有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权衡利弊,谨慎用药,做好用药监护;b)加强用药过程监护,应特别注意用药过程中前30 min内患者的表现,但也不能忽略迟发型不良反应;c)严格掌握适应症,按照说明书推荐用法用量、配伍要求、疗程使用药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曲国红,丁选胜.葛根素注射剂不良反应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4):1203-1206.
[3] 李金成.头孢他啶不良反应的文献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55-156.
[4] 陈东欣.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0,7(6):381.
[5] 苗会青,张海防.头孢他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7):442-443.
[6] 周 晅.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头孢他啶致药物性脑病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11):21-22.
[7] 杜春双,娄建石.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临床给药方案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2):1040-1044.
[8] 刘 俊.头孢他啶致妊娠妇女迟发性药疹1例[J].中国执业药师,2014,11(2):54-57.
[9] 曾平辉,梁燕秋.静滴注射用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2例的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2):294.
[10] 方蓉芳,肖仲祥,陈连辉,等.延长头孢他啶输注时间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21):156-159.
本文编辑:王知平
R285
B
1671-0126(2017)05-0039-03
滕丽克,男,副主任药师,从事医院药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