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睿,信维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骨科,上海 201112)
交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效果对比
张睿,信维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骨科,上海 201112)
目的对比交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29.2±2.4)岁。对照组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17~43岁,平均年龄(28.4±2.6)岁。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型钢板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交叉克氏针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按照手指总主动屈曲量表(total active flexion scale,TAF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加快术后手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微型钢板;交叉克氏针;闭合性;掌骨骨折
掌骨骨折是较为常见的手部骨折类型,多由挤压或暴力损伤所致。由于手部功能较多,对灵活性和稳定性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掌骨骨折的治疗,不仅要求骨折端达到高精准度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1],还必须利于术后早期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既往临床工作中,针对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有克氏针、微型钢板、保守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2],但对于不同方法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仍较少。现为对比交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效果,对我院100例患者进行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纳入标准:a)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影像学检查,闭合性掌骨骨折诊断明确。b)入选患者骨折部位均无重要血管、神经、肌腱损伤,骨折未累及关节面,依据AO分型,骨折类型均属于A、B型骨折。c)患者对于本次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a)患者存在心、肺、肝、凝血系统障碍或存在糖尿病、严重营养不良等影响术后恢复的相关疾病。b)患者曾有严重手部外伤史或骨折块较小、不适合内固定治疗。
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29.2±2.4)岁。单一掌骨骨折42例,双掌骨骨折5例,三掌骨骨折3例。A1型骨折13例,A2型骨折12例,A3型骨折8例,B1型骨折7例,B2型骨折6例,B3型骨折4例。对照组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17~43岁,平均年龄(28.4±2.6)岁。单一掌骨骨折40例,双掌骨骨折5例,三掌骨骨折5例。A1型骨折12例,A2型骨折14例,A3型骨折8例,B1型骨折8例,B2型骨折5例,B3型骨折3例。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具体方法如下:采取臂丛麻醉方式,调整患者于仰卧位,固定上肢外展位,充气式止血带止血。于手背进行纵行切开,注意在切开过程中保护关节囊。在暴露骨折端后,清除骨折端嵌入软组织和血凝块,在操作过程中避免对肌腱造成损伤。利用巾钳临时固定骨折端,达到解剖复位后,在掌骨背内侧、背外侧或侧方放置微型钢板(一般4~6孔),并将微型螺钉凝紧进行固定。患者掌骨骨折如发生在关节内或基底处,可选择“L”型或“T”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注意保持螺钉与关节面呈垂直方向。在内固定的同时尽量对韧带和关节囊进行修复。对照组患者接受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体位及麻醉方式与观察组患者相同,对于骨折部位进行手法牵引,在C型臂X线机指引下调整牵引力度和方向,直至骨折端复位良好并保持此位置,取1.1 mm或0.9 mm克氏针2枚进行交叉内固定,将针尾留在皮外,避免跨关节固定骨折端。术后处理:观察组患者术后无需外固定,在术后2 d可进行相关的功能恢复锻炼,按照从轻到重、从小到大的原则,逐步活动指间、掌指和腕关节,直到恢复正常功能,在患者术后6个月后可视具体情况予以去除内固定。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石膏固定,4周后开始功能恢复锻炼,锻炼方法和原则与观察组患者相同。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嘱患者定期回医院进行复查。
1.3 观察指标 a)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按照手指总主动屈曲度量表(total active flexion scale,TAFS)评分标准[3],在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b)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4]比较。c)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在对患者随访过程中,记录患者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2.1 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6个月复查,观察组患者TAF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典型病例 40岁女性患者,摔伤致左侧第五掌骨骨折。完善术前检查,于伤后第3天,全麻下行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术后3 d X线片显示左侧第五掌骨解剖复位良好,手功能恢复优,无并发症。手术前后影像学资料见图1~2。
图1 术前X线片示左侧第5掌骨骨折
图2 术后3 d X线片示左侧第5掌骨解剖复位良好
手由多关节、骨构成,掌骨骨折患者如不能接受及时治疗,可产生各种畸形愈合,严重影响掌部功能,患者生活和工作常受到极大干扰。因此需对掌骨骨折进行及时修正,恢复骨折端解剖学结构,进行牢固的固定并在术后早期开始功能恢复锻炼,逐步恢复手部功能,避免畸形愈合、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5]。
对于掌骨骨折,临床上有微型钢板内固定、克氏针内固定以及保守治疗等方法。由于保守治疗效果不确切,手部固定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微型钢板内固定是一种新型内固定方法,在临床微小骨折的治疗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微型钢板具有不易被腐蚀、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安全性等优点,并且医生可根据患者骨折部位具体情况,选取不同类型的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如常采用直型钢板对掌骨骨干的短斜骨折、横行骨折进行内固定,选取“T”型、“L”型钢板对掌骨基底部和头部骨折行内固定。根据胡宏伟等[6]研究已经证实,微型钢板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具有固定可靠、对线良好、抗移位等优点,还可方便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功能恢复锻炼,避免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与普通钢板内固定相比,其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而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已经在临床中应用多年,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易学、对周围组织损伤小等优点,并且二次取针费用小,患者负担轻。但是在张净宇等[7]对68例掌骨骨折患者的研究中,发现采取克氏针对骨折端进行内固定存在固定不牢固、克氏针移位或脱落现象,易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影响治疗效果。此外,王加利等[8]研究也表明,采取克氏针固定掌骨骨折有导致肌腱黏连和侧副韧带损伤的风险。
但是目前关于两种方法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临床效果的对比研究仍较少,现为对比交叉克氏针外固定与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效果,对我院100例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接受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根据本次研究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TAF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表明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效果更好,与武理国等[9]研究结果一致。结合相关文献[10-11],分析原因如下:a)微型钢板内固定是在直视下进行操作,应用范围更为广泛,而克氏针无法在直视下进行固定,操作精准度不足,对于关节内和近远端掌骨骨折固定效果较差。b)微型钢板具有可塑性,可以根据骨折端具体情况对钢板进行塑形,而且在固定后与骨折端紧贴,有加压固定支撑作用。c)微型钢板厚度仅为1 mm,在固定后对肌腱和肌肉活动的影响极小,而且采取有限切开,减轻了在切开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不会影响骨折端的愈合。d)在动物尸体上研究表明,微型钢板抗旋转、抗弯曲、抗压等性能均显著优于克氏针、髓内骨栓等固定器械,固定更加牢固,不会出现术后骨折端移位、畸形愈合等现象。
此外,在本次研究中针对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笔者获得如下体会:a)当骨折部位位于1、2、3掌骨时,宜选择手背桡侧作纵行切口;当骨折部位位于4、5掌骨时,宜选择手背尺侧作纵行切口;当骨折位于掌骨头颈部时,应作“S”型切口。b)选择在手背尺侧或桡侧植入微型钢板,可降低肌腱黏连的可能性。c)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对邻近组织的损伤,减少对骨膜的剥离,以免骨折端愈合不良。
综上所述,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加快术后手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1]孙涛,王海立,朱燕宾,等.2003年至201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人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4,16(7):603-606.
[2]Greeven A,Alta T,Scholtens R,et al.Closed reduction intermetacarpal Kirschner wire fix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fractures of the base of the first metacarpal[J].Injury,2012,43(2):246-251.
[3]李青松,季亮,杨颇,等.经掌骨头两侧髁交叉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掌骨干横形或小斜形骨折[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0):917-918.
[4]杨明,周明全,贾小琳,等.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两种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214-215.
[5]黄俊伍,陈云丰,罗轶,等.闭合复位顺行双弹性钉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5):263-266.
[6]胡宏伟,卓树涛,潘银华,等.弹性髓内针和微型钢板治疗A型掌骨骨折疗效的对比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8):759-761.
[7]张净宇,张云鹏,高顺红,等.韧带重建联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第五腕掌关节脱位[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6,32(2):160.
[8]王加利,徐蒙,陈仲华,等.小切口复位联合克氏针冠状位交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6):465-467.
[9]武理国,沈军,傅国海,等.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2):155-156.
[10]Kalender AM,Uslu M,Bakan B,et al.Mitchell's osteotomy with mini-plate and screw fixation for hallux valgus[J].Foot Ankle Int,2013,34(2):238-243.
[11]常刚,许有,闫乔生,等.掌指骨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1,27(4):251-252.
1008-5572(2017)10-0927-03
R683.41
B
*本文通讯作者:信维伟
张睿,信维伟.交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效果对比[J].实用骨科杂志,2017,23(10):927-929.
2017-06-22
张睿(1979- ),男,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骨科,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