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整理/本刊编辑 唐超
互联网医药须法律保驾护航
编辑整理/本刊编辑 唐超
主 编:刘炫麟
出 版 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8月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卫生重视程度的提升,医药资源的需求与其稀缺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此背景下,伴随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通信网络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医药”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最火的名词之一。
然而,互联网医药作为国内的新兴事物,其发展路径尚不明确,相关法律规范亦未完善。现有的卫生立法已经难以适应互联网医药的发展节奏,卫生政策囿于自身位阶较低和制定主体繁多等因素,有的难以贯彻执行,有的甚至相互矛盾,社会实效不够理想,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互联网医药行业尚未形成。这一窘境也从侧面折射出我国对这一领域缺乏针对性尤其是基础性研究。
基于此,《互联网医药法律问题研究》一书应运而生,系国内首部系统探讨互联网医药法律问题的专著。本书由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卫生法学系刘炫麟教授牵头,集20余位理论学者与实务专家之力,紧密结合各位作者的研究特长分工撰写而成。本书从互联网医药概述、互联网医药中的主体准入与法律规则、远程医疗及其法律实践、互联网医药中的权益保护、互联网医药中的法律实务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解析。
在“互联网医药中的主体准入与法律规则”中,编者分别对医师执业准入、医师多点执业、网上药店、互联网医药广告的法律界定、现存法律问题、未来改革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医师多点执业为例,编者就医师于互联网平台问诊事宜进行了详细剖析,同时,建议认定互联网医疗平台为“拟制医疗机构”并纳入医师多点执业注册地点,医师互联网执业不设数量限制,同时完善互联网医疗相关法律法规。
正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互联网虽然以多种方式改变着医疗服务,但在缺少相应法律等监管措施的同时,也对现有法律监管制度提出了诸多挑战。首先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对医疗机构、医师执业制度提出了新需求,包括医师的执业限制需要放宽,远程医疗的开放方式需要丰富,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的性质需要界定。其次,患者隐私需要得到更为有力的保护。最后,医疗纠纷处理需要更有效的解决方式和更明确的责任划分。
总之,对于我国互联网医药卫生立法已经远低于社会实践发展的现状,亟须加速立法进程,以有效回应现实需求。我们相信,本书可以为立法机关、互联网医药企业等相关主体提供些许对策建议和理论证成。